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生活小常識>生活常識>

最愛喝酒國家排名中國排第二 如何喝酒不傷身 中國酒文化歷史

生活常識 閲讀(1.43W)

  近日外媒評出世界10大最愛喝酒國家,排在第一位的是英國,中國則是世界第二大愛喝酒的國家,中國人愛喝白酒,醉了就喝醒酒湯。3-10位分別是俄羅斯、法國、厄瓜多爾、摩爾多瓦、韓國、烏干達、德國和澳大利亞。

最愛喝酒國家排名中國排第二 如何喝酒不傷身 中國酒文化歷史

最愛喝酒國家排名中國排第二,如何喝酒不傷身?中國酒文化歷史


  據報道,雖然美國經濟世界第一,但按喝酒來排位,美國卻未能入選前十。排在第一位的是英國,中國則是世界第二大愛喝酒的國家,中國人愛喝白酒。3~10位分別是俄羅斯、法國、厄瓜多爾、摩爾多瓦、韓國、烏干達、德國和澳大利亞。喝酒是從古流傳至今的飲食習慣,雖然大家都知道喝酒的危害是很大的,但是免不了還是要飲酒。飲酒過量有害健康,下面是小編總結出的不同時間點酒精對人體的影響。

  不同的時間段喝酒對人體的影響

  晚上8點喝酒:飲酒後最易興奮。一杯酒下肚就會提高多巴胺、血清素等4種可以使大腦產生欣快感的化學物質水平。
  晚上10點喝酒:酒後口無遮攔。飲酒兩小時後,自信心會倍增,但判斷力更差。
  午夜12點喝酒:女性醉酒更快。女性體內脂肪比男性多,水分比男性少,加之女性體內處理酒精的肝臟酶水平低,因而更容易醉酒。
  凌晨2點喝酒:酒後大吃燒烤很危險。酒後燒烤吃得多,容易誘發嘔吐,甚至出血。
  凌晨4點喝酒:影響睡眠。過量飲酒很難進入深睡階段,起夜次數多,醒來仍覺疲倦。
  上午7點喝酒:酒後脱水導致頭痛。即使半夜之後沒再喝酒,血液酒精水平和脱水也可能導致頭痛等宿醉症狀。
  上午9點喝酒:吃油炸食物會加重宿醉症狀。酒後沒睡好會導致醒來時血糖偏低,想吃油炸食物。但這又會刺激胃酸過度分泌,導致胃部不適。
  上午11點喝酒:喝酒後一天中感覺最難受的時候。由於肝臟、腎臟等器官都忙於處理酒精,11點是宿醉最難受的時候,更容易抑鬱、焦慮和易怒,體温增加、心跳加快且血壓升高。
  下午1點喝酒身體開始恢復。此時,宿醉影響減退,身體開始恢復,但仍會感覺沒睡好或胃部不適。

  如何喝酒不傷身

  專家向您建議,少飲酒、適量飲酒是避免喝酒傷身的最佳辦法。若興致來了,那麼,您還可採取以下五法避免:
  忌空腹喝酒。飲酒前先喝一杯牛奶或酸奶,或吃幾片面包,勿空腹喝酒,以免刺激胃黏膜。
  多喝白開水。喝白酒時要多喝白開水,以利於酒精儘快隨尿排出體外;喝啤酒時,要勤上廁所;喝烈酒時最好加冰塊。
  忌豪飲。喝酒不宜過快過猛,應當慢慢喝,讓身體有時間分解體內的乙醇。酒桌上罰酒數杯或一口悶,極易醉酒。
  多吃綠葉蔬菜。喝酒時多吃綠葉蔬菜,其中的抗氧化劑和維生素可保護肝臟。
  多吃豆製品。喝酒時要多吃豆製品,其中的卵磷脂有保護肝臟的作用。
  世界各國喝酒習慣

  中國製酒源遠流長

  中國製酒源遠流長,品種繁多,名酒薈萃,享譽中外。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約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國人發明了蒸餾法,從此,白酒成為中國人飲用的主要酒類。酒滲透於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從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到飲食烹飪、養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國人生活中都佔有重要的位置。

  英國人擅長調酒

  英國“威士忌”於1839年正式投產。今天的“威士忌”釀造時加入了黑麥、燕麥、玉米等各種原料,正如英國人所説,“混合是一種藝術”。最有效仿力的日本人一直想知道英國人的“混合”是什麼藝術,但直到現在,也只仿出了半吊子的“藝術”。英國人在調酒方面的能力令人望塵莫及。

  三分之二美國人喝酒

  美國蓋洛普諮詢公司一項年度調查顯示,幾乎三分之二的美國人喝酒,44%的人每週至少喝一種酒精飲料。飲酒者中,39%主要喝啤酒,35%喝紅酒,22%愛好烈酒。與先前調查相同,喜歡喝紅酒的人主要集中在美國東海岸,而啤酒愛好者大多生活在中西部。調查對象中只有12%説他們過去一週消費8瓶或8瓶以上的酒精飲料;22%説他們有時會喝過頭,這一比例高於去年調查時的17%,但與過去10年其他年份調查結果相近。2001年前,“酒鬼”級別的人比例更高。

  俄羅斯人喝酒習慣豪飲

  俄羅斯人喝酒習慣豪飲。俄羅斯以“伏特加”著名。伏特加是烈酒,飲時令喉嚨“燃燒”。俄羅斯人喝酒習慣用大杯,而且要乾杯,所以一瓶酒打開後就沒有機會再蓋起來了。俄羅斯人喝“伏特加”時,必先從喉嚨裏發出“咕嚕”聲,相傳這是彼得大帝留下來的“傳統”。

  法國人喝酒喜細品

  法國人喝酒喜細品。法國人飲酒喜歡細品,他們一定要把酒從舌尖慢慢滑到喉頭,因為酒一落食道,再好的味道就嘗不出了,所以愈是好酒愈要慢飲。法國的香檳和葡萄酒是世界聞名的。香檳為喜慶準備,只要遇到喜慶之日,法國人就打開香檳,共同舉杯慶祝。

  韓國酒十分清淡

  韓國酒比日本酒更加清淡,度數很低。在韓劇當中,無論男女主角都能一杯杯“豪飲”下去。韓國的能飲之士還研究出一種增加酒味的方法:把檸檬汁和海鹽加入酒杯中,感覺跟在酒吧裏喝龍舌蘭酒一樣爽快。

  德國以啤酒著名

  德國以啤酒著名,啤酒節、啤酒園、啤酒香腸、啤酒地下屋......德國人是變着法子享受啤酒。德國啤酒杯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酒杯,一杯可裝一升!此外還有“啤酒冷”與“啤酒屍”的説法,令人摸不着頭腦。“啤酒冷”形容人落落大方,“啤酒屍”指那些喝得太多而躺在路邊的人。

  澳大利亞人喜喝冰凍啤酒

  在澳大利亞,由於地廣人稀,是生活在汽車輪子上的國家,沒有汽車代步,衣食住行都很難進行。而且獨特的乾燥氣候使得冰凍啤酒成為澳大利亞人一年四季的最愛。就像中國人對茶的熱愛一樣,啤酒就是他們每天的“鬼佬茶”。
  中國製酒源遠流長,揭祕中國酒文化歷史

  中國製酒源遠流長,品種繁多,名酒薈萃,享譽中外。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約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國人發明了蒸餾法,從此,白酒成為中國人飲用的主要酒類。酒滲透於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從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到飲食烹飪、養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國人生活中都佔有重要的位置。

  中國酒文化歷史源遠流長

  史前:從最早的中華五千年文明之前——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經過長期的儲存後發黴,然後形成酒的氣味。經過最初的品嚐後,他們認為,發黴後果子流出的水也很好喝,於是,就開始了釀酒文化。在原始社會,我國釀酒已很盛行,遠古時期的酒,是未經過濾的酒醪,呈糊狀和半流質,對於這種酒,不適於飲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一般是食具,如碗,缽等大口器皿。

  夏朝:夏朝酒文化十分盛行,商人善飲酒,夏朝有一種叫爵的酒器,是我國已知最早的青銅器,在中華歷史上具體重要地位。古云:“杜康造秫酒”,杜康作為夏王朝的五世國王,親自造酒,可見當時人們對酒的重視程度。鄉人於十月在地方學堂行飲酒禮:“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友斯饗,日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由此詩充分展示了夏朝的酒文化。

  商代:商代釀酒業十分發達,青銅器製作技術提高,中國的酒器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作酒有了成套的經驗,出現了“長勺氏”和“尾勺氏”這種專門以製作酒具為生的氏族。當時的酒精飲料有酒、醴和鬯,飲酒風氣很盛,特別是貴族飲酒極為盛行,酒的廣泛飲用引起商統治者的高度重視,紂王造酒池可行船,整日裏美酒伴美色,商代留下了“酒色文化”。

  周代:周代大力倡導“酒禮”與“酒德”,把酒的主要用途限制的祭祀上,於是出現了“酒祭文化”。周代酒禮成為最嚴格的禮節,周代鄉飲習俗,以鄉大夫為主人,處士賢者為賓。飲酒,尤以年長者為優厚,“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其尊老敬老的民風在以酒為主體的民俗活動中有生動顯現。這即是周代的“酒儀文化”。

  春秋戰國:春秋戰國時期,由於鐵製工具的使用,生產技術有了很大的改進,農民“早出暮歸,強乎耕稼樹藝,多娶菽粟”,生產積極性提高,使生產力有了很大發展,物資財富大為增加。這就為酒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物資基礎,所以,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獻,對酒的記載很多:
  《論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詩經·幽風七月》:“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詩經·小雅吉日》:“以御賓客且以酌醴。”醴,酒的一種,系甜酒。
  《禮記·月令》:“孟夏之月天子飲酎用禮樂。”酎,重釀之酒,配樂而飲,是説開盛會而飲之酒。
  《禮記·玉藻》:“凡尊必尚元酒唯君面尊,唯餉野人皆酒,大夫側尊用木於士側尊用禁。”尚元酒,帶懷古之意,系君專飲之酒。春秋時分國人和野人,野人是指普通羣眾。餉野人皆酒,意思是讓他們一般的飯菜,喝普通的酒。木於、禁是酒杯的等級。

  從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特別是北方遊牧民族,其酒器主要以青銅製品為主。釀酒技術已有了明顯的提高,酒的質量隨之也有很大的提高,飲酒的方法是:將釀成的酒盛於青銅壘壺之中,再用青銅勺挹取,置入青銅杯中飲用。

  秦漢:秦朝經濟的繁榮,釀酒業自然也就興旺起來。秦漢年間出現“酒政文化”,統治者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屢次禁酒,提倡戒酒,以減少五穀的消耗,最終屢禁不止。漢代時期對酒的認識進一步加寬,酒的用途廣為擴大,東漢名醫張仲景用酒療病,水平相當高。調和人倫、獻諛神靈和祭祀祖先是漢代基本酒文化功能,以樂為本是漢人酒文化的精神內核。秦漢以後,酒文化中“禮”的色彩也愈來愈濃,酒禮嚴格。而東漢末年,酒文化從以樂為本向以悲為懷的轉變。
  兩漢時期:飲酒逐漸與各種節日聯繫起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酒日,酒麴的種類也更多了。漢代之酒道,飲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入在席地中間,裏面放着挹酒的勺,飲酒器具也置於地上,故形體較矮胖。

  三國:三國時期作為我國的酒文化的發展時期,不論是技術,原料,還是種類等都有很大進步,三國時期的酒風極“盛”,酒風剽悍、嗜酒如命,陶元珍先生評價三國酒風時曾引用這樣一段話:“三國時飲酒之風頗盛,南荊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飲。”三國勸酒之風也頗盛,喝酒手段也比較激烈。

  魏晉南北:秦漢年間提倡戒酒,到魏晉時期,酒才有合法地位,酒禁大開,允許民間自由釀酒,私人自釀自飲的現象相當普遍,酒業市場十分興盛,並出現了酒税,酒税成為國家的財源之一,因此就有了“酒財文化”。魏晉南北朝時期名士飲酒風氣極盛,藉助於酒,人們抒發着對人生的感悟、對社會的憂思、對歷史的慨歎。酒的作用潛入人們的內心深處,從而使酒的文化內涵也隨之擴展了。

  魏晉時期之酒道,此時期開始流行坐牀,酒具變得較為瘦長,此外,魏晉南北朝時出現了“曲水流觴”的習俗,把酒道向前推進了一步。

  隋唐:唐宋時期的酒文化是酒與文人墨客大結緣。唐朝詩詞的繁榮,對酒文化有着促進作用,出現了輝煌的“酒章文化”,酒與詩詞、酒與音樂、酒與書法、酒與美術、酒與繪畫等,相融相興,沸沸揚揚。唐代是中國酒文化的高度發達時期,唐代酒文化底藴深厚,多姿多彩,輝煌璀璨。“酒催詩興”是唐朝文化最凝鍊最高度的體現,酒催發了詩人的詩興,從而內化在其詩作裏,酒也就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酒文化在唐詩中醖釀充分,品醇味久。唐朝酒肆日益增多,酒令戰風行,酒文化融入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

  唐人崇尚“美酒盛以貴器”。其酒道,飲酒大多在飯(食)後,正所謂“食訖命酒”“食畢行酒”“烹雞設食,食畢,貰酒欲飲”。當時的飲酒之道,是在食畢進行,飽食徐飲、歡飲,既不易醉,又能借酒獲得更多的歡聚盡興的樂趣。

  宋遼金元:宋朝酒文化是唐朝酒文化的延續和發展,比唐朝的酒文化更豐富,更接近我們現今的酒文化。酒業繁盛、酒店遍佈,宋代酒店強調名牌的文化個性。金代北方民族素有豪飲之風,有着濃厚的酒文化底藴,金代有着燒鍋酒文化。而元代出現了燒酒(阿剌吉酒)。此外,宋代發明了蒸餾法,從此白酒成為中國人飲用的主要酒類。

  明清:明代起義烽煙不斷,清王朝不御外侵,百姓四處遷徙避患,地域文化的形成促進“酒域文化”的產生。明清以後,酒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的飲品,每逢佳節節令,“專用酒”十分流行,如元旦飲椒柏酒、正月十五飲填倉酒、端午飲菖蒲酒、中秋飲桂花酒、重陽飲菊花酒。清代有“酒品之鄉,京師為最”之説,當時京城的達官貴人們比較崇尚黃酒,中下層百姓則多喜歡價廉味濃的燒酒。

  明清兩代可以説是中國曆代行酒道的又一個高峯,飲酒特別講究“陳”之字,以陳作酒之姓,“酒以陳者為上,愈陳愈妙”。此外,酒道推向了一個修身養性的境界,酒令五花八門,所有世上的事物、人物、花草魚蟲、詩詞歌賦、戲曲小説、時令風俗無不入令,且雅令很多,把中國的酒文化從高雅的殿堂推向了通俗的民間,從名人雅士的所為普及為里巷市井的愛好。把普通的飲酒提升到講酒品、崇飲器、行酒令、懂飲道的高尚境地。

  新中國:當今,酒文化的核心便是“酒民文化”。人的酒行為更為普遍,酒與人的命運更為密切,酒廣泛地融入了人們的生活,貼近“生活”的酒文化得到了空前的豐富和發展。如生日宴、婚慶宴、喪宴等等以及相關的酒俗、酒禮,成為生活內容。
  相關鏈接:“世界第二飲酒大國”背後的飲酒暴力與精神空虛

  客觀來説,“世界最愛喝酒國家”的評選只是一家之言,不一定完全科學可信。但“中國是世界第二大愛喝酒的國家”的結論卻引發了不少網友的共鳴:國人愛喝酒,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官場還是坊間,還都有“無酒不成宴”的規矩;喝酒已經變成社交的最要手段;官場更有公款招待的推動,早在十幾年前,坊間就有“中國官員一年喝掉一個西湖”的豪邁結論。現在得出個“世界第二”的結論,想必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這個“世界第二”,恐怕是全體國人的無法承受之生命之重。飲酒影響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從交通安全到官場風氣,從個人花銷到公款消費,從個人健康到整個社會的運轉規則。如果説“GDP世界第二”、“政府財政收入世界第二”都可以算是值得驕傲的消息,那麼,這個喝酒方面的世界第二,則更多的是一個壞消息,至少是一個憂大於喜的消費。

  長期以來,我國社會形成了一些極不正常的勸酒文化。在酒桌上,喝酒往往變成一種暴力。出現了司空見慣的“暴力飲酒”和“飲酒暴力”。之如一些“見面禮,杯杯都要見底”、“感情鐵,喝出血”、“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式的勸酒口令,在酒桌上被運用地翻雲覆雨,靈活自如。而這樣的勸酒文化,放眼世界,似乎只有我們社會才是如此。可糾結的是,在請客時,我們習慣於運用這些勸酒令;當我們變成客人時,卻又反過來深受其害。

  尤其在官場之中,飲酒暴力更是瘋狂肆虐。“能喝八兩喝一斤,這樣的同志可放心”、“能喝一斤喝八兩,這樣的同志要培養”、“能喝白酒喝啤酒,這樣的同志要調走”、“能喝啤酒喝飲料,這樣的同志不能要”、“公家出錢我出胃,吃喝為了本單位”、“領導幹部不喝酒,一個朋友也沒有”、“中層幹部不喝酒,一點信息也沒有”、“基層幹部不喝酒,一點希望也沒有”、“紀檢幹部不喝酒,一點線索也沒有”......這樣的酒文化,導致出現了另外一個“中國式現象”——酒量是最重要的一個項工作能力,被許多人視為是可以升職發財的資本。酒文化橫行於官場,在某種程度上,擾亂了政府正常的辦公秩序、運行機制和資源分配方式。

  筆者認為,“中國式勸酒”在本質上是一種非常落後的江湖文化,甚至可以算作是“土匪文化”。清代人阮葵生在《茶餘客話》中就寫道:“君子飲酒,率真量情;文人儒雅,概有斯致。夫唯市井僕役,以逼為恭敬,以虐為慷慨,以大醉為快樂,士人而效斯習,必無禮無義不讀書者。”不必諱言,與當下文明而言,既格格不入,又南轅北轍。

  酒文化暴力化,還從生活層面反映着國人生活的精神空虛。因為缺少精神寄託,不拼工作拼酒量,或是借用酒精麻醉自己,也就成了許多人的生活常態。有事情可做的人,斷然不會將時光浪費於觥籌交錯、推杯換盞之中。

  改變當下我國社會的飲酒暴力,脱掉“世界第二飲酒大國”的帽子,至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一者,要在根源上遏制公款吃喝,把“八項規定”制度化、常態化,在官場之中杜絕喝酒之風;二者,改變酒品的過度宣傳與過度包裝,並要讓“飲酒過度有害健康”這樣的觀念普及開來;三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改變社會的酒文化,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可推卸的那份責任。(觀點中國王傳濤)

  微言大義

  @米素雅z:感情深一口悶嘛!
  @SALALAH:中國人無酒不成宴,莫言就寫過一篇《酒國》的小説。
  @閒雲野鶴:中國為何不是第一?那麼多酒廠,那麼多酒廣告,那麼多酒宴,那麼多酒鬼,卻排第二?
  @陳術:中國明明很多不喜歡喝酒的,湊到一起不喝就感覺感情不到位,必須喝,不喝還不給人家面子,也不知道這種腦殘規矩怎麼沿襲下來的!
  @蒼海一鼠:無酒不成席,酒酣人情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