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百姓民生>

江西"防拐測試"評論褒貶不一|有質疑會傷害孩

百姓民生 閲讀(1.19W)

新聞——據央視報道,近日,江西贛州人民檢察院聯合贛州市公安局等部門,開展了一次模擬防拐騙測試。工作人員假扮成騙子,隨機選取了幼兒園、小學、超市、火車站、公園等5個地點,謊稱是孩子家長的朋友,利用零食、玩具吸引孩子,被測試的50名3歲到10歲的兒童中,有42名孩子被模擬拐走。

江西"防拐測試"評論褒貶不一 有質疑會傷害孩

觀點一

“不要和陌生人説話!”“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從孩子能聽懂大人講話開始,每位家長都會這樣苦口婆心地叮囑和教育孩子。幼兒園和小學也總是通過口頭説教、播放影片等方式,提醒孩子注意自我保護。但類似模擬“拐走”測試的“殘酷”結果,卻讓這種只重“理論”教育、忽視實踐的教育方式頻頻被打臉。

這樣未雨綢繆的打臉,其實是善意的提醒:提醒我們一直以來的包括“防拐”在內的安全教育,不能再浮光掠影、流於表面,應在現實層面,真正讓孩子們樹立安全意識,掌握防範技能;同時也提醒教師尤其是父母等監護人,在任何時候、任何場所照看孩子時,必須每時每刻盡到監護責任,不能有絲毫大意;不管監護人是在接聽電話、把弄手機還是忙別的事情,哪怕讓孩子脱離自己的視線幾秒鐘,往往都會導致孩子走丟。

如今,隨着法治不斷完善,技術不斷升級,無論是嚴打拐賣兒童犯罪還是尋找失蹤兒童,有關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在防拐騙、防走失上依然有不少薄弱環節,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李記

觀點二

這樣的“防拐測試”,或許可為社會、學校、家庭敲響兒童保護的警鐘,給孩子們上一堂成長課,但在這些正向功能之外,它還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

首先,3歲到10歲的兒童本身自我認知能力較差,防範意識和能力較弱,尤其是3歲左右的孩子,很難分得清來人説話的真假,更難辨別笑臉背後是真心還是陷阱,因而對其進行“釣魚式”測試,難免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混淆孩子的是非觀,使他們從小就樹立起周圍人或陌生人不可信的理念,甚至會在其內心深處埋下恐懼的種子。其次,測試是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家長是否願意孩子接受測試,測試本身有無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的風險?在這些問題都無從知曉的情況下貿然測試,值得商榷。此外,測試本身對犯罪分子的防範作用也非常有限。

“防拐測試”有其積極意義,但也須謹防傷害孩子,更應將“防拐”功夫放在測試外。讓孩子遠離傷害,家長需盡好監護責任,全社會也要織起安全網,讓犯罪分子無法近孩子身。治安不好、防範意識差、安全教育不足等問題沒有改觀,孩子“被拐”的概率便不會降低。 楊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