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百姓民生>

評論員觀察|解好孝親這道"愛的方程式"

百姓民生 閲讀(1.58W)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當前這個階段,可以儘可能地兼顧各種目標,如社會保障、人情倫常、家庭幸福、生態環境等,讓人更從容一些

評論員觀察:解好孝親這道"愛的方程式"

獨生子女一代該如何迎接即將到來的老齡化社會?這是一個問題。尤其是在這樣一個流動的時代,與父母在一起有時候只能是奢望。年邁的父母生病時,無疑十分需要子女陪護,而許多在外拼搏的子女們“有心而無假”。如何解開這道“愛的方程式”,是時代給我們出的考題。

從現實生活看,一張請假條或許也能給出一個臨時解決方案。但在制度上想想辦法,或許可以讓這個社會更從容一些。最近,《重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方法(修訂草案)》提交二次審議時,提出獨生子女護理住院父母最高可享10天“護理假”,這讓不少人感到欣慰。實際上,此前已有福建、湖北、河南、廣西、四川等5個省份出台了類似規定,子女護理假短則3天,長則20天。各地紛紛就這個問題立法,説明很多人都看到了設置這個假期的現實意義。

一項假期政策的規定,戳中無數人柔軟的心,無疑是瞄準了社會的痛點。然而,這個美好的圖景要想照進現實,還會面臨不少阻礙。從以往的經驗看,帶薪休假這樣的政策規定,能不能從“紙面權利”變成實實在在的可用權利,還要打個問號。縱觀一些地方的規定,有建議性的,也有不乏強約束力的。究竟該以多大的力度去推動這項規定的落地,人們看法不一。福建在出台“護理假”時,設置了法律責任,用人單位違反規定將面臨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罰款,企業還將被列為工資支付行為失信單位,受到重點監管。強力要求落實假期固然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僅僅出台監管和保障機制,將壓力轉嫁給企業,“一罰了之”,恐怕也非良策。

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人們的角色具有多樣性,因此社會治理也應該做多維度的考量,追求綜合效益。子女陪護父母的倫理需求應當想辦法滿足,但也不能完全不顧及企業的經濟利益,關鍵是把握好平衡。這樣的普遍性問題需要系統性解決,如人社、勞動等部門能否協力落實,企業微觀管理機制能否留有休假空間,政府是否給落實企業以適當獎勵或補貼等,都是影響孝親氛圍及其實現可能的重要因素。

事實上,徹底解開人們在“子女護理假”問題上的糾結,需要重新審視社會發展的內涵。因為它雖然對獨生子女來説顯得十分急迫,但並非他們的特定需求,非獨生子女家庭也有同樣的需要。做出一項新的制度安排,固然要衡量社會成本,但不能忘了,養老和孝親本質上不是經濟賬,而是親情賬、文明賬。更何況,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當前這個階段,社會物質財富已積累了相當的實力,可以儘可能地兼顧各種目標,如社會保障、人情倫常、家庭幸福、生態環境等。我們追求的發展,不應是單一目標型的,而該是多維目標型的;在親情與工作、家庭與社會之間,沒必要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維陷阱。我們可以在觀念上有所進步,現實也允諾了一些改善空間,比如“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以來,全國已有30個省(區、市)延長了產假,社會反響很不錯。

社會的發展,最終要體現為生活品質的提高,比如密切的家庭互動、有機的社區關係、良好的社會保障等。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處於深刻的轉型期,而保持有温度的生活方式,有助於人們應對這樣的社會變遷。解好了孝親這道“愛的方程式”,紓解了人們心頭“忍不住的關懷”,社會轉型的壓力可能也就大大減少了。

《 人民日報 》( 2017年08月07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