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百姓民生>

外媒:中國正快速進入“無現金社會”|政府將成最

百姓民生 閲讀(2.09W)

參考消息網4月7日報道 外媒稱,在互聯網金融支付手段高度發達的中國,現金支付方式將會很快退出歷史舞台。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4月6日報道,2016年11月,印度突然廢除了大額紙幣,其目的終於露出了廬山真面目。之前一直被傳是為了整頓地下經濟,防止偷税漏税,但真正的目的在於將印度轉變為“無現金社會”。

不僅是信用卡,很多印度人連銀行儲蓄卡都沒有,實現無現金社會聽起來像是無稽之談。但什麼都沒有也是一個優勢,因為沒有妨礙新技術的舊制度,能一步就跨越到下一個階段

雖然手段不同,但中國也在全力向無現金社會過渡。中國與印度一樣,持有信用卡的人比較少。在中國,由於使用信用卡在網上支付比較困難,在十幾年前,有人甚至認為網購不可能普及。但自從阿里巴巴開發了支付寶,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由於支付寶的出現,只要有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就能在網上便捷結算,網購迅速在全中國普及。當前,支付寶在日本也能使用,或許將來中國人只要帶着手機,在國外也可以不用帶卡和現金。

由於日本和美國的信用卡使用很方便,感覺不到推出新支付方式的必要性,因此日本和美國在走向無現金社會的技術普及方面,可能不如後來居上的中國。後來者運用先進技術趕超先行者的事例數不勝數。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4月6日發表文章稱,現金社會的發展已經到了頂點。隨着電子貨幣、數字貨幣洶湧而來,現金流通已經走到了盡頭,其中包括紙幣流通與金屬硬幣流通。

每個民眾,特別是北歐與中國等電子化貨幣、數字貨幣、互聯網金融、科技金融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的百姓,都會明顯感到口袋裏的現金越來越少了,作用越來越小了,使用頻率越來越低了。

一個開放開明睿智的政府,最應該歡迎和擁抱無現金社會。因為,無現金社會將會使得政府在打擊假幣犯罪、地下錢莊、偷税漏税、貪腐交易等方面獲得最大的查處空間。

中國無現金社會推進速度非常快。一項最新調查顯示,70%的中國網民表示,他們不再需要每天支付現金。在中國超過7億的網民中,大約60%的人通過手機來進行支付,常常是通過兩個最受歡迎的支付平台——微信和支付寶。

一個指標是銀行業務的離櫃率,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1777.14億筆,同比增長63.68%,離櫃交易金額達1522.54萬億元人民幣,行業平均離櫃率達到了84.31%,其中,民生銀行的離櫃業務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99.27%。2016年全年網上銀行交易849.92億筆,同比增長98.06%。

數字電子貨幣與現金交易的最大區別是,前者可以在網絡上留痕留印,或者叫做留下所有交易的數據,而這些留痕數據都可以“追根問底”。所有電子貨幣交易行為都逃不過大數據挖掘分析的“法眼”;而現金交易往往無影無蹤,很難追尋,讓各種犯罪分子有機可乘。

一個聰明的政府一定會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因為政府是科技金融下無現金社會的最大受益者。

外媒:中國正快速進入“無現金社會” 政府將成最

在日本東京一家商場,店員使用支付寶為顧客結賬。

參考消息網3月16日報道 英媒稱,中國是最先使用硬幣的國家之一,硬幣問世幾個世紀後還發明瞭紙幣,但它的下一步行動可能是徹底拋棄硬幣和紙幣。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3月14日報道,據一位學者説,無現金交易可能在短短5年內成為中國人主要的支付手段。與此同時,一項最新調查顯示,70%的中國網民表示他們不再需要每天支付現金。

上海大學研究人員孟添向《北京青年報》表示,在5到10年的時間裏,無現金支付將成為中國人所喜愛的支付方式。《北京青年報》對人們的支付習慣進行了調查。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電子商務讓其他國家相形見絀。但中國人也在快速適應通過移動設備——主要是手機——來進行支付。

近幾年來,中國公民迅速接受了移動支付,就像他們中的許多人從沒有座機直接升級到擁有手機那樣。

在中國超過7億的網民中,約60%的人通過手機進行支付,常常是通過兩個最受歡迎的支付平台——騰訊微信和阿里巴巴的支付寶。這兩個平台使得它們的創始人成為億萬富翁,也為投資者帶來了財富。

儘管政府對電子商務進行密切監督,就像它對社交媒體進行密切監控一樣,但並沒有多少用户公開表示他們為此感到困擾。

從出租車、按摩、就餐、醫療付費、水電費、超市購物、停車費、音樂會到公共汽車售票,中國的無現金支付似乎沒有太多限制。

無現金支付系統也為越來越多熱衷於自助遊的中國遊客提供了方便。東南亞許多商店支持微信或支付寶支付,歐洲國家常常通過它們來進行退税。

37歲的劉穎(音)住在北京,在一家信息技術公司工作。她説:“人們手裏總是拿着手機,用手機支付可以省去拿出錢包或銀行卡來付賬的麻煩。”她經常在超市和飯店用手機支付,還通過手機來支付水電費、電話費和購買理財產品。

外媒:中國正快速進入“無現金社會” 政府將成最 第2張

(2017-03-16 11:25:48)

浙江省杭州市最近發生的一起持刀搶劫案件引起了社會的關注。3月27日凌晨4點多,相約不遠千里來杭州搶劫的表兄弟兩人在鳳起路一帶連續持刀搶劫了3家便利店,結果總共才搶到現金1800元,比預期的犯罪收益大打折扣,以至於被抓獲後犯罪嫌疑人後悔不迭,深感不值,認為自己選錯了犯罪的城市。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直接原因是杭州市已進入“無現金交易模式”,手機支付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現金交易越來越少,因此被搶劫的便利店幾無現金可搶。

從這一案件來看,生產、生活中的便捷的移動支付間接地起到了預防傳統的盜竊、搶劫、搶奪等多發性侵犯財產犯罪的作用。杭州的這種“無現金交易模式”恰好迎合了當前流行的犯罪預防模式——情境預防。

20世紀80年代以來,情境犯罪預防的理論和實踐在歐美國家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這一理論一方面是在犯罪經濟學理論、人類行為理性選擇理論和社會公眾日常生活模式理論的基礎上產生的,另一方面是預防犯罪人犯罪的措施效果不佳轉而求助於被害預防、環境預防的結果。這一理論的核心觀點是想方設法通過增加犯罪人犯罪成本和風險並減少其犯罪收益的措施來預防犯罪,目的在於讓犯罪人自己覺得實施某一犯罪行為不划算,進而放棄犯罪的意圖。在這一理念的支撐下,不僅提高犯罪成本和風險的物防、技防和人防措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而且減少犯罪預期收益的財產標記制度和財物管理措施也日益得到了社會的重視,其中儘可能地減少現金交易、降低攜帶現金數額、嚴格現金控制制度等措施成為了預防搶劫、盜竊、搶奪等犯罪的有效途徑。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採取這類犯罪預防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針對便利店的搶劫犯罪。近年來,這一理論和實踐在我國也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對預防盜竊、搶劫、搶奪等犯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電子支付尤其是移動支付在社會公眾日常生產生活中的普及,更廣泛地減少了現金交易和攜帶現金的金額,潛在地直接起到了預防傳統的盜竊、搶劫、搶奪等多發性侵犯財產犯罪的效果。

目前杭州市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之城,根據螞蟻金服公佈的數據:目前杭州98%的出租車都支持移動支付,超過95%的超市和便利店能使用支付寶付款,餐飲門店有一半以上都可用支付寶結賬,美容美髮、KTV、休閒娛樂等消費行業都在使用支付寶,可以説杭州已達到了“不帶分文,走遍天下”的生活狀態。生產生活消費中現金交易量的減少和人們出行攜帶現金量的降低,無疑會大大促進杭州市街頭扒竊、搶劫、搶奪和入室盜竊等犯罪的減少。試想,在開頭提到的搶劫案件中,如果兩個犯罪嫌疑人在實施犯罪前充分了解到了杭州現金交易和移動支付的情況,他們還會來杭州作案嗎?

在今年的兩會期間,兩會代表委員熱議“杭州無現金模式”和中國“無現金社會”的發展問題。無疑,隨着科技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變化,社會都將不可避免地從現金交易走向電子支付時代,我國也不例外,我們應做好準備迎接這一時代的到來。就犯罪治理而言,便捷的電子支付和虛擬數字貨幣的使用是預防傳統財產犯罪、腐敗犯罪、地下經濟的天然手段。當然,在無現金社會建設過程中,如何應對電子支付的安全及侵犯虛擬財產等新型的犯罪問題,也需要相關政府、機構和企業攜手研究,不斷夯實網上“無現金社會”的安全。

(2017-04-05 17:30:17)

外媒:中國正快速進入“無現金社會” 政府將成最 第3張

孟買一家咖啡店門口貼着接受Paytm電子錢包支付的標識(攝影 畢曉洋)

印度:“廢幣”推動電子支付井噴

參考消息駐孟買記者畢曉洋1月12日報道 去年11月,印度突然宣佈面值為500和1000盧比的紙幣作廢,同時發行新版紙幣,以打擊國內猖獗的腐敗和黑錢交易。政令一出,舉世譁然。這意味着佔市面流通總面值86%的鈔票,將頃刻化為廢紙。

一邊是舊版紙幣一夜失效,一邊是新版鈔票供應短缺。排隊換鈔成為幾乎所有印度人每天的必修課。無奈之下,印度百姓開始嘗試各種其他方式替代現金交易。而為了減輕市場現鈔需求,同時加強對個人税收和社會財富的監管,印度政府也推出各種政策,不遺餘力地推廣“無現”交易。

意外站上“風口”

無論是代表傳統的銀行卡,還是更為方便的網銀,或者更具未來感的手機錢包……“廢幣”之後,和“電子支付”沾邊的所有行業,都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爆炸式增長,迎來了意料不到的“風口”。

作為所有在線支付手段的前提,銀行賬户成為印度普通民眾特別是低收入羣體最為急迫的現實需求。“廢幣”伊始,由於需要開户的普通民眾實在太多,銀行不得不安排人手在門口發號維持秩序。即便如此,在新德里工作的迪帕克·庫馬爾也得等上一個月才有可能完成開户:“我當保安一個月收入也就7500盧比(100盧比約合10元人民幣),上個月工資發的還是舊幣,月底之前我得存到銀行裏去。可當我到銀行申請賬户的時候,櫃枱説因為人手不夠,招待現有客户都捉襟見肘。”

相比庫馬爾的遭遇,那些已經開通銀行賬户的人就幸運得多。在安裝了POS機的商場超市,他們可以刷卡消費;如果需要給手機充值,可以在運營商的官網支付;而隨着供水、供電等公共事業部門陸續開通接口,越來越多的支付場景已經可以通過在線的方式瞬間完成。

除了日漸活躍的銀行卡交易,以Paytm、FreeCharge、MobiKwik等平台為代表的移動支付企業,也在這段時間以驚人的速度“收割”用户。以佔據印度移動支付市場超過七成的Paytm為例,在廢幣政策宣佈後的不到一週時間裏,通過平台發生的日平均交易量超過500萬筆,最多的一天甚至達到700萬;日訪問數增長7倍,用户向電子錢包內充入的財富總量增長10倍,單個客户平均交易數也從3次上升到18次。去年12月初,Paytm甚至宣佈,其平台交易額已經超過全印所有銀行卡完成的交易總額,成為印度最主要的電子支付平台。

與支付端客户數暴漲相對應,接受電子支付的商家也隨着交易需求的增長越來越多。據記者觀察,大到餐廳超市,小到街邊小店,孟買街頭支持電子交易的標誌已經隨處可見,似乎一夜之間,以孟買為代表的印度大城市就一腳邁入了在線支付的新世界。

政府積極推廣

這邊廂是廢鈔政策逼迫民眾轉投在線支付,而在另一頭,為了推廣電子交易,改變國內根深蒂固的現金交易習慣,印度政府也是不遺餘力,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吸引民眾進入“無現”時代。

其實早在去年4月,一款接入了印度幾乎所有銀行的“統一支付界面”(UPI)就已經上線運營。PC和智能手機用户只要開通銀行賬號,就可以在任何一款接入該界面的APP或者是網頁實現網上支付。這一平台大大降低了民眾的學習和使用成本,讓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在線支付的便利。僅去年12月前9天,基於UPI實現的交易就達到35.8萬筆,比前一月增長近1/4。

繼而,印度財政部長還公佈了一攬子政策,通過折扣和減免刷卡手續費等手段,推動電子支付的普及。政策規定,使用電子支付的消費者,可以獲得0.75%的燃油和10%的收費站折扣;城市軌道交通月票或季票給予0.5%的優惠;在線購買火車票可免費獲得100萬盧比的意外保險,並在預訂車上餐食和車站休息室時獲得5%的折扣;在線購買保險也可獲8%-10%的保費折扣等。同時財政部宣佈對單筆少於2000盧比的在線交易免收服務税,同時要求各家銀行免除或降低電子交易手續費,以吸引更多商家和用户減少現金交易。

除此之外,印度中等教育中央委員會也宣佈,從今年1月起完全實現學費交納電子化。在線支付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公共事業和服務機構的工作重點。

貧民或遭拋棄

儘管支付方式變革來勢洶洶,但對於印度來説,仍有眾多因素阻礙着印度人過上“沒有現金的日子”。

目前印度網民人數為3.24億,僅佔人口總數的27%。而在廣袤的印度農村,互聯網接入比例僅有13%。與此同時,印度超過10億手機用户中,只有15%可以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而這些人也多集中在城市。在這次快速而劇烈的變革中,農村和低收入羣體可能會又一次被落在後面。

相對落後的網絡基礎設施也給政府的宏偉計劃拖了後腿。數據顯示,在印度,手機支付頁面打開的平均時間為5.5秒,是中國的兩倍有餘,甚至落後於孟加拉國。同時,印度目前實行的互聯網傳輸加密標準已經不能滿足電子支付的安全需求。去年9月印度曝出的銀行卡大規模泄密事件,也給電子支付的前景帶來了消極影響。

撇開網絡,即使是最傳統的刷卡交易,同樣面臨着POS機匱乏的現實。印度中央儲備銀行發佈的數據顯示,印度每百萬人口擁有POS機數僅為856台;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同為金磚國家的中國和俄羅斯,這一數字為4000台,在巴西更是接近3.3萬台。而且,其中超過70%的POS機集中在15個大城市——可以想象,當城市居民已經開始習慣刷卡的時候,廣大農村人口,或許才剛剛知道這張塑料卡片的存在和用處。

廢幣令實施後,整個印度經濟開始半被迫、半主動地擁抱線上。在媒體“夜以繼日”的報道中,在線支付,似乎已經成為社會財富流動的主力渠道。但在熱鬧的舞台背後,廣大中低收入者特別是農村居民,卻面臨着被“新生活方式”拋棄的隱憂。

瑞典:現金交易越來越少

參考消息駐斯德哥爾摩記者付一鳴1月12日報道 1661年,瑞典成為歐洲首個發行紙幣的國家。而現今的瑞典,人們卻越來越不習慣使用現金,電子支付技術的不斷革新令現金支付不斷被邊緣化,整個社會都在推動電子化交易,“無現金化”發展迅速。

在瑞典,“不收現金”近年來正被越來越多的商家和公共服務機構所採用。無論是公共交通售票,還是商場購物,都可以輕鬆告別攜帶現金的不便,電子錢包和銀行卡支付早已成為支付形式,就連以前需要投幣才能使用的公共洗手間都可以用電子支付的形式來完成,絲毫不用擔心自己身上是否攜帶了硬幣。在一些地區的醫院門診,繳納掛號和檢查費時都只能刷卡支付,在分診台上也會明示“無現金”的牌子。

瑞典十分重視科技創新與發展,電子化交易的大面積普及也是金融機構大力推動、科技公司服務支持和商家重視這幾個方面相結合後產生的。“無現金化”給大部分瑞典人的生活帶來了更多便捷,瑞典中央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目前瑞典現金消費僅佔到整個商品消費支付方式的27%。電子支付不僅給人們的實際生活帶來便利,也為商家依法納税、科技研發升級和銀行門店安全帶來了不少好處。

據瑞典中央銀行統計,瑞典十大銀行在全國共有1400個營業網點,截至2016年,其中852個網點已全面取消現金服務業務。瑞典北歐斯安銀行在全國的網點中有81%已取消現金業務。在記者所住的利丁嶼市,斯安銀行網點早在3年前就不再受理任何現金業務。即使是在保留了現金業務的瑞典商業銀行營業部裏,也無法一次性取到大額現金,除了每天1萬瑞典克朗的取款上限,大額預約現金提取還要註明緣由,並等待銀行審批。

雖然電子化支付給瑞典人的生活帶來各種便捷,但一些年長的退休人員對新的電子支付技術無法熟練掌握,他們依然從取款機中提取現金用於日常消費,對“無現金”化進程反對呼聲最大的也是退休人員聯合會。另外,近年來不斷攀升的電子支付和網上銀行詐騙案發率也對全面實現“無現金”化社會提出了更多挑戰。

瑞典鬆茲瓦勒中部大學公司經濟學教授彼得·厄曼認為,儘管“無現金化”在瑞典發展迅猛,但要全面實現還需要一些時間。力推“無現金化”的銀行已從電子支付中獲益匪淺,但現金作為一種金融消費服務產品,可能比人們想象的要存在得“更久”,這主要取決於“無現金化”的阻力大小,例如老年羣體的極力反對。

瑞典中央銀行金融穩定部的比約恩·塞根多夫説,央行預計瑞典2030年將全面實現“無現金化”,這不是簡單的估算,雖然無法計算出確切日期,但根據瑞典人每年的消費習慣分析統計後得出的結論是現金支付比例逐年快速下降。他強調,技術革新是主導社會發展的驅動力,消費者能夠選擇的電子方式越多,人們將越青睞“無現金化”。

丹麥:“無現金社會”尚不現實

參考消息駐哥本哈根記者石壽河1月12日報道 與歐洲其他國家相比,丹麥的“無現金”消費理念更為超前,當地人民日常消費與交易更多依賴非現金支付手段。在丹麥,只要手持一張銀行卡,幾乎可以在任何消費場所“暢通無阻”,無論是大型商場、酒店還是農貿市場裏的攤點。在丹麥超市裏,即便是十幾克朗的小數額商品結算,選擇刷卡結賬的人也比比皆是。非現金支付和結算方式成為丹麥民眾和商家的首選。

網上支付在丹麥也比較盛行。在當地工作的幾年裏,記者的個人信箱經常會收到諸如房租、水電、電話費等各種賬單以及從政府發來的各種繳費單。此時,最為便捷的支付渠道無疑是網上銀行。如果是定期繳納的費用,還可主動向銀行提出業務申請,銀行在得到授權後將定期自動從個人賬户里扣款,並於每月月底寄送對賬單。

近幾年,自智能手機可實現綁定個人銀行賬户並完成交易以來,手機支付方式越來越受歡迎,在年輕人中更是受到追捧。2013年5月,丹麥的丹斯克銀行推出手機客户端“移動支付”,它適用於小額支付,如超市購物結賬、車票費用支付,或者朋友間小額轉賬等。由於操作方便、交易快捷,“移動支付”在短短几年內迅速擴張,丹斯克銀行稱,目前丹麥已有超過半數人口安裝使用了“移動支付”。

2015年5月,當時的丹麥政府在大選前推出一攬子經濟增長計劃,其中一條是計劃從2016年起,將允許部分行業如服裝零售、飯店餐飲、加油站等可自行決定是否接受現金。丹麥政府的這一決定引起社會熱議,不少媒體爭相報道丹麥的“去現金化”,甚至有部分媒體稱丹麥有望成為世界第一個完全不再使用現金的“無現金社會”,丹麥克朗也將很快被送進歷史的“垃圾堆”裏。

然而一年半過去,丹麥是否真的實現了所謂的“無現金社會”目標?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時沸沸揚揚的“無現金社會”話題,現在已經少有人提起,而當初的這一美好願景,現在看上去多了一些過度炒作的意味,丹麥的“無現金”之路道阻且長。

以丹麥為代表的部分歐洲國家,儘管其經濟發展水平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其社會依然是多元的。與之相應,人們消費購物的支付方式也應該是多元的,以滿足不同社會羣體差異化的需求。

從現階段來看,現金依舊不可或缺——沒有現金,當地兒童和那些沒有銀行賬户的人該如何是好?更不用提那些前來出差度假的旅客,沒有現金,丹麥的支付網絡能夠保證數千萬旅客身上的銀行卡被接受嗎?沒有現金,包括街頭那些靠賣藝或乞討為生的弱勢羣體又該如何謀生?而且,電子支付再方便也會有“不靠譜”的時候。

記者有次去哥本哈根一家商場,在路上收到新聞,説丹麥的支付系統出現故障。在商場吃飯後結賬刷卡時,果然無法完成支付,只好改用現金。離開商場時,商場內部僅有的幾個銀行自動取款機前已排起了長龍。

(2017-01-12 13: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