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養生>心理健康>

不可忽視的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 閲讀(7.88K)

閲讀能力是學習的基礎,是早期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激發幼兒的閲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形成自主閲讀的能力,是為幼兒進入小學所做的最好的準備工作。

不可忽視的家庭教育

閲讀能力是學習的基礎,是早期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激發幼兒的閲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形成自主閲讀的能力,是為幼兒進入小學所做的最好的準備工作。特別是在21世紀的今天,社會的發展需要具備獨立學習能力的人才,而閲讀能力則是獨立學習必備的條件之一。

什麼是早期閲讀

一説起“早期閲讀”,人們往往容易把它與識字聯繫在一起——不識字怎麼閲讀呀?其實早期閲讀的範圍是很寬泛的。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的劉炎教授認為:嬰幼兒憑色彩、圖像和成人的言語以及文字來理解以圖為主的低幼兒童讀物的所有活動都是早期閲讀。

如用拇指和食指一頁一頁地翻書;會看畫面,能從中發現事物的變化,將之串聯起來了解故事情節,瞭解故事中的各種關係;會用口語講述畫面內容,或聽成人讀書中的故事等等,都是早期閲讀活動。通過多種閲讀活動,孩子會逐漸把字的形、音、義結合起來,領悟詞句結構和詞意神韻,使他們對文字駕輕就熟,為其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前家庭早期閲讀教育的現狀

1、幼兒圖書總量充足。調查表明,城市幼兒的圖書擁有量已十分充足。人均50本以上的佔19.8%,人均20—40本的佔75.3%,沒有圖書的幼兒不存在。對於購買諸如“圖書”之類的學習用品,家長總是非常願意“慷慨解囊”。

2、幼兒圖書內容片面化。學前期的早期閲讀並不等於識字教育。在理論上家長比較認同這個觀點,但在為孩子購買圖書時,家長首選的還是“智力類”(識字、學數)圖書。尤其是大班幼兒的家長,有62.1%把購置識字、學數類圖書放在首位。其次是“知識”類圖書。

而孩子喜歡的則是“動畫類”圖書。因而在購書時家長和孩子往往發生矛盾。家長在為孩子購書時,目的性明確,把書視作開發孩子智力的一種工具,較少考慮孩子的興趣和書籍所具備的娛樂性等特點。值得一提的是,家長對幼兒的“故事類”圖書鮮有選擇,僅佔3.8%。可見,家長對“書籍”作為一種文學作品學習的有效手段重視不夠。

3、幼兒閲讀環境欠佳。調查發現,幼兒雖擁有一定數量的圖書,但往往是東放一本西擱一冊,沒有一個固定的圖書架和書袋的幼兒佔被調查總數的50%以上,沒有閲讀角落的幼兒佔60%以上。可見,幼兒的家庭閲讀的物質環境普遍欠佳。對於精神環境方面,家長的榜樣作用顯得尤其重要。家長在家裏每天堅持閲讀書報半小時以上的佔35.4%,因“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閲讀”的佔21.8%以上。家長與書少有交流,幼兒就難以對書產生濃厚的興趣。

4、幼兒閲讀興趣、閲讀習慣令人擔憂。在調查和觀察中,幼兒的閲讀興趣令人擔憂。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喜歡閲讀”的僅佔被調查總數的30.1%,而“一般”的要佔59.8%。許多幼兒愛“聽”家長講故事,不喜歡自己“閲讀”故事,因而每天“纏着家長要求講故事”,能夠自己“一頁一頁認真仔細翻看”的僅佔調查總數的3.5%。有些家長為了引發孩子的“閲讀”興趣,用經常購買新書的方法來保持孩子對書的“熱度”。

很多家長反映,家裏的圖書要麼扔得滿地都是,要麼每一本書都被塗得亂七八糟,撕得七零八落,令家長“很失望”,認為自己的孩子只知道玩,不喜歡讀書。

5、家長指導乏術。早期閲讀具備個別化的教育特點,易受興趣、環境等影響。因此,家長是指導孩子閲讀的最好老師。但是在調查中發現,有70%的家長認為自己缺乏正確的指導方法,希望得到這方面的知識。大部分家長只是在孩子“纏得沒辦法”時給孩子講個故事聊以應付。

許多家長覺得孩子愛不愛看書“無所謂”,認為等孩子長大後,自然會有所改變。調查結果還表明,家長陪伴孩子閲讀的時間較少,每天堅持者寥寥。當與孩子一起閲讀時,也只是把故事講給孩子聽,對孩子的閲讀興趣、習慣、技能並不關注或不知道關注,因而當孩子出現一些不良習慣時,家長覺得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