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生活小常識>中藥>

沙棘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用價值

中藥 閲讀(5.21K)
  種拉丁名: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
  科中文名:胡頹子科
  科拉丁名:Elaeagnaceae 沙棘
  屬中文名:沙棘屬
  屬拉丁名:Hippophae
  學名 Hippophae rhamnoides nsis Rousi
  中國植物誌:52(2):064
  形態描述
  落葉灌木或喬木,高5~10m,具粗壯棘刺。枝幼時密被褐鏽色鱗片。葉互生,線性或線狀披針形,兩端鈍尖,下面密被淡白色鱗片;葉柄極短。花先葉開放,雌雄異株;短總狀花序腋生於頭年枝上;花小,淡黃色,雄花花被2裂,雄蕊4;雌花花被筒囊狀,頂端2裂。果為肉質花被筒包圍,近球形,橙黃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生於河邊、高山、草原。
  性狀描述
  採製 10~11月採摘成熟果實,曬乾。果實呈類球形或扁球形,有的數個粘連,單個直徑5~8mm。表面橙黃色或棕紅色,皺縮,基部具短小果梗或果梗痕,頂端有殘存花柱。果肉油潤,質柔軟。種子斜卵形,長約4mm,寬約2mm,表面褐色,有光澤,中間有1縱溝,種皮較硬,種仁乳白色,有油性。氣微,味酸、澀。
  分佈情況
  它的地理分佈很廣,在東經2°-123°北緯27°一69°之間,跨歐亞兩洲温帶地區,分為六個種和十二個亞種。我國是沙棘屬植物分佈區面積最大,種類最多的國家。目前有山西、陝西、內蒙古、河北、甘肅、寧夏、遼寧、青海、四川、雲南、貴州、新疆、西藏等19個省和自治區都有分佈,總面積達1800萬畝。
  我國天然生長的沙棘主要有以下種(亞種):
  中國沙棘亞種,面積最大,佔我國沙棘資源面積的80%以上,主要分佈在黃河中游地區。目前我國在水土流失地區大面積種植的即是這種沙棘。
  中亞沙棘,主要分佈在新疆的天山以南。 中亞沙棘的生境,遠處楊樹後的雪山是崑崙山脈
  西藏沙棘,主要分佈在青藏高原。
  肋果沙棘,主要分佈在青藏高原。
  蒙古沙棘,主要分佈在新疆的天山以北。俄羅斯主要以這種沙棘為育種材料,培育出了大果沙棘良種。
  柳葉沙棘,主要分佈在西藏東南部。開發研究較少。
  雲南沙棘,主要分佈在雲貴高原等地區。開發研究較少。
  江孜沙棘,主要分佈在四川西部,青藏高原東部。開發研究較少。
  藥用價值介紹
  化學成分
  含異鼠李素(isorhamnetin)、異鼠李素-3-B-D-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B-D-glucoside)、異鼠李素-3-B-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B-rutinoside)、槲角素及山奈酚的低糖甙(oligosides)。
  功能主治
  止咳祛痰,消食化滯,活血散瘀。用於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積腹痛、跌撲瘀腫、瘀血經閉。
  【英文名】 FRUCTUS HIPPOPHAE
  【別名】醋柳果、醋刺柳、酸刺子、黑刺、醋柳、沙棗
  【來源】本品系蒙古族、藏族習用藥材。為胡頹子科沙棘屬植物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冬二季果實成熟或凍硬時採收,除去雜質,乾燥或蒸後乾燥。
  【性狀】本品呈類球形或扁球形,有的數個粘連,單個直徑5~8mm。表面橙黃色或棕紅色,皺縮,頂端有殘存花柱,基部具短小果梗或果梗痕。果肉油潤,質柔軟。種子斜卵形,長約4mm,寬約2mm;表面褐色,有光澤,中間有一縱溝;種皮較硬,種仁乳白色,有油性。氣微,味酸、澀。
  【鑑別】
  (1) 果皮表面觀:果皮表皮細胞多角形,垂周壁稍厚。表皮上鱗毛較多,由100 多個單細胞毛毗連而成,末端分離,單個細胞長80~220μm,直徑約5μm,毛脱落後的疤痕由7~8個圓形細胞聚集而成,細胞壁稍厚。果肉薄壁細胞含多數橙紅色或橙黃色顆粒狀物。鮮黃色油滴甚多。
  (2)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熱迴流10分鐘,濾過。取濾液點於濾紙上,噴以三氯化鋁試液,幹後,置紫外光燈(365nm) 下觀察,顯黃綠色熒光。另取濾液1ml,加鎂粉少量及鹽酸3~4滴(必要時置水浴上稍加熱),顯紅色。
  【性味歸經】酸、澀,温。
  【功能主治】止咳祛痰,消食化滯,活血散瘀。用於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積腹痛,瘀血經閉,跌撲瘀腫。
  【用法用量】 3~9g。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黴,防蛀。
  【摘錄】《中國藥典》
營養成分 食療價值 藥用價值 開發前景 沙棘的傳説 沙棘種植技術 沙棘油功效

[顯示部分][顯示全部]

沙棘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用價值
營養成分  沙棘果實營養豐富,據測定其果實中含有多種維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亞油素、沙棘黃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質和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其中維生素C含量極高,每100克果汁中,維生素C含量可達到825—1100毫克,是獼猴桃的2—3倍,素有維生素C之王的美稱。含糖7.5%—10%,含酸3%—5%。
  沙棘葉片含粗蛋白15.75%、粗脂肪9.48%、粗纖維14.04%、無氮浸出物54.84%,用沙棘葉可製作保健茶。
  沙棘種子含油率10%—12%,果肉含油率14%—18%,是提取沙棘油很好的原料。
  沙棘果實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醬、果脯、果凍、飲料、保健品等。
食療價值  在1000多年前,人們發現經常食沙棘果的當地居民身體健壯,很少生病,特別是一些患有腸胃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不治而愈。在西藏醫藥中,喇嘛稱沙棘果為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100年前,前蘇聯科學家對沙棘進行研究,發現其果實含有30多種生物活性成分,這30多種成分可治療腸胃炎、胃潰瘍及冠心病等,並能顯著提高人體的免疫機能。
藥用價值
  沙棘果和油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可降低膽固醇,緩解心絞痛發作,還有防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作用;有祛痰、止咳、平喘和治療慢性氣管炎的作用;能治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以及消化不良等,對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結腸炎等病症療效顯著;對燒傷、燙傷、刀燒、凍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對婦女宮頸糜爛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沙棘最有價值之一的就是沙棘油,沙棘油中含有46種生物活性物質,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維生素A、黃酮等,具有抗疲勞和增強機體活力及抗癌等特殊藥理性能,具有保護和加速修復胃黏膜、增加腸道雙歧桿菌的藥性,有降減血漿膽固醇、減少血管壁中膽固醇含量的作用,能防治高血脂症和動脈粥樣硬化症,並有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沙棘果實中含有異鼠李素及其糖甙、槲皮素、山柰酚等7種黃桐物質,具有止咳、平喘祛痰、擴張冠狀血管、降低膽固醇的效能,常用於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對治療心絞痛有效率達94%。
  沙棘中SOD活性成分豐富,每克沙棘鮮果SOD含量達到2746.0個酶單位,其含量是人蔘的4倍。它可以阻斷因體內物質過氧化產生的自由基,而這種自由基與人體衰老、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開發前景  目前,中國外對沙棘的開發利用方興未艾。在國際市場上沙棘食品爭相搶購,沙棘油每公斤可賣到60美元。俄羅斯等國把沙棘食品和飲料作為特需營養品,提供給飛行員、病人。中國生產的科林牌沙棘籽油是國內外公認的高品質、高技術保健食品,通過美國有機食品認證、歐盟有機食品認證、日本有機食品認證。並提供給國內以及國外各類人羣,對增強身體免疫力,保持身體處於健康狀態具有顯著作用。沙棘油作為新時代的保健食品備受社會各界矚目。
  沙棘多分佈於我國地廣人稀的“三北”地區,未遭受污染,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用沙棘加工的食品、飲料、保健品等迎合了現代人返樸歸真、養身保健的心理,同時,又可以滿足人們從温飽食品向無污染、安全、營養型食品轉變的追求,所以,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沙棘的傳説
  古代一個原始部落中,牧民不忍殺掉疾病纏身的老馬,將它們放逐於廣袤的山野中。不久,這羣馬又出現在帳篷外,雄姿驃悍。牧民們以為有神相助,跟蹤馬羣來到一片茂密的果林中,見羣馬以一野果為食,便稱此果為“聖果”。這種神奇的聖果學名叫做——沙棘。
沙棘種植技術
  一、時間
  種植沙棘春秋兩季均可。一般春季在4月-5月上旬,秋季在10月中下旬-11月上旬,樹木落葉後,土壤凍結前。秋季栽植的苗木,第二年春天生根發芽早,等晚春乾旱來臨時樹已恢復正常,增強了抗旱性,秋季種植比春季種植效果好。
  二、種植密度
  每畝(666平方米)300株。株行距1.5米X2米。沙棘樹是雌雄異株,雌雄比例是8:1。樹穴的規格樹苗的大小而定,一般為直徑35cm,深35cm。苗齡是二年生的嫩枝扦插苗為好。
  三、種植方法
  栽樹時就怕窩根,如根系偏長,可適當修剪,使根廠保持在20-25CM即可。在填土過程中要把樹苗往上輕提一下,使根系舒展開。適量澆水。樹穴填滿土後,適當踩實,然後在其表面覆蓋5-10CM鬆散的土。
  四、生長管理
  沙棘的生長分四個階段:幼苗期、掛果期、旺果期、衰退期。定植後二年內,以地下生長為主,地上部分生長緩慢。3-4年生長旺盛,開始開花結果。成年沙棘樹高2-2.5米,冠幅在1.5-2米。第五年進入旺果期。由於土壤條件和管理的不同,進入衰退期的時間也不一樣,一般樹齡15年後進入衰退期。
  五、剪枝
  沙棘長到2-2.5米高時剪頂。修剪的要點是:打橫不打順,去舊要留新,密處要修剪,缺空留旺枝,清膛截底修剪好,樹冠圓滿產量高。
沙棘油功效  [1]沙棘油是沙棘的精華,醫學臨牀表明,沙棘總黃酮可以降低高血脂、軟化血管。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清除血管壁沉積物,磷脂能促進脂質轉運和清除,加速血液中甘油三酯的代謝。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由於沙棘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有機酸等多種營養成分,可以促進胃酸的生物合成,刺激胃液分泌。因而沙棘具有消食化滯、健脾養胃、疏肝理氣的作用。對於消化不良、腹脹痛、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腸炎、慢性便祕均有極好作用。沙棘中含有的蘋果酸、草酸等有機酸具有緩解抗生素和其他藥物的毒性作用,保護肝臟,賴氨酸是肝細胞再生劑。沙棘中的磷酯類化合物是一種生物活性較高的成分,可促進細胞代謝,改善肝功能,抗脂肪肝,抗肝硬化。沙棘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花青素、苦木素、香豆素、5-羥色胺等可阻斷黃麴黴菌等致癌物質或病菌的侵害,具有明顯輔助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沙棘總黃酮等生物活性成分對免疫系統的多環節具有不同程度的調節能力,對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具有明顯的調節作用。沙棘在傳統醫學理論中就具有止咳平喘、利肺化痰的作用,對慢性咽炎、支氣管炎、咽喉腫痛、哮喘、咳嗽多痰等呼吸道系統疾病均有很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