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百姓民生>

美國如何選拔"尖子生":注重討論|培養主動性

百姓民生 閲讀(3.27W)

中國高考剛剛結束,等待結果的許多考生和家長感覺應試教育壓力很大,因而羨慕美國學生的輕鬆愜意。其實,美國學生也要高考,只不過分數不是美國大學錄取的唯一標準。美國高考有何特點,美國學校培養人才、美國大學選拔人才有哪些可資借鑑的做法?記者近日採訪了一些美國大學教授,傾聽他們的思考。

美國如何選拔"尖子生":注重討論 培養主動性

富有獨立精神和主動性

是美國學生的優勢

“美國SAT相當於中國高中畢業統考,難度不高,考滿分的大有人在,被名校拒絕者也不乏其人。”康奈爾大學商學院副教授、中國經濟研究所主任李善軍介紹,“美國大學在整體評估錄取中,除了分數,還要看整體素質,包括智商和情商,後者體現在領導力、熱心社區服務和社區參與等方面。”

“考得好只表明能做好題目。考試能力不代表思考能力。”李善軍説,科學的重大進展往往需要獨闢蹊徑。獨立見解和創新思維至關重要。

“與美國同伴相比,我們學校中國來的學生尤其是研究生獨立精神弱”,李善軍説,“比如,把工作交給中國學生,他們通常按照佈置、按部就班完成。美國學生則會主動延伸出其他想法,甚至質疑老師交代的做法的合理性。”李善軍認為,這與美國學校更多地採用研究、探討的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開放式思維和逆向思維,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個性和創造性不無關係。

頭腦風暴式討論

是美國課堂的重要環節

“美國課堂注重討論,鼓勵學生自由提問、深入分析、批判性地思考和吸收他人觀點。”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國際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指出,提問或者質疑能帶來深入思考。學生在課堂中説出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意見,通過頭腦風暴,可以極大地開闊每個人的視野。美國學生從小到大都在培養髮問及與老師、同學溝通交流的能力。美國班級人數少、老師水平高,許多質量好的高中數學老師都是博士畢業,有教大學的能力,能更多地兼顧每個學生。

美國這種討論式教學的背後是教育理念的支撐:一是學生與老師一樣擁有同等的提問與質疑的權利;二是教授不是學生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學生應儘可能多地與同學交流並互相學習。

“許多媒體稱,‘中國學生數學比美國學生好’,這是一種誤讀。”丘成桐表示,“一些中國學生數學好,其實大都是考試好,從早到晚訓練考試,考試技巧好,但對學問本身的興趣並沒有那麼濃厚,而探索未知的動力最終還是靠興趣。做學問就要憑興趣做,要為學問而做學問。”

李善軍對此也有同感:“美國學校的質量差距大,有些兩極分化,數學平均水平低。中國學生的基礎教育紮實,數學平均水平較高,但“尖子生”的水平比不上美國“尖子生”的。美國有專門培養尖子生的一套制度,讓天才有地方學習和發揮。我同事的孩子今年9歲,已經在上高中課程。”

美國基礎教育

注重既“兜底”又“拔尖”

“美國的基礎教育體系表面上看是‘兜底’,不是‘拔尖’,但對天才學生,公立學校也設置了‘傑出高中’,其實是‘兜底’與‘拔尖’並存的雙軌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環境與健康系副教授、公共衞生學院中國項目總監唐德良介紹。

美國的“傑出高中”設在郡縣,每年每個鎮有一二名尖子生考上。比如,同一門數學課分5個等級,第一級也就二三個學生,學會了就往上走;第二級五六個學生,第三級10個學生……奧林匹克競賽選手就從這裏選出來。這些公立高中得到的捐助多,有些生物實驗室的儀器比哥大的還好。

唐德良説,私立高中也是既“拔尖”又“兜底”,學校認為有責任將天才生選拔上來。美國大學也有“星探”,盯上“傑出高中”等學校的一流畢業生,招生時會單獨面試,獎學金上也會給予格外優待。

對於美國學校選拔頂尖人才的諸多方法,唐德良舉了一個例子。哥大夏季每週六舉辦暑期班,有一次一位化學諾獎得主講課吸引了二三百人來聽。他出於好奇就進去聽聽。教授講的是量子化學,這對數學水平要求很高。他聽得一頭霧水,課後問教授,學生能聽得懂嗎,教授直言,應該聽不懂。“那為什麼還講?”“只要這二三百人中有10人交作業,有1人能弄懂就行了。”教授解釋,“如果每年能找到二三名這樣的高中生,盯着、吸引他們到哥大讀書,將來就可能培養成該領域的領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