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養生>心理健康>

恐懼症的心理分析與治療

心理健康 閲讀(2.09W)

1 恐懼情緒的處理

恐懼症的心理分析與治療

2 恐懼的防禦分析

3 恐懼的動力分析

恐懼症個案治療時間的長短和效果,是視其恐懼的性質、程度以及個體的基礎情況(如人格素質、領悟力、經濟力等)而不同。一個較完整的療程包括三個階段:直面——恐懼症狀、與症狀相關的對應模式;解析——恐懼的深層原由;再直面,即容納——恐懼所指的實相。

考慮是否將恐懼作為症候處理?

1,恐懼情緒的處理

我們知道,作為引發緊張的情緒,恐懼症一般具有較固定的恐懼對象,而焦慮症卻沒有。所以,一個人的恐懼達到恐懼症之程度,必然有其粘附着的恐懼之物,隨時誘發他恐懼。過激的恐懼情緒本身,會妨礙人正常地思維。所以面對恐懼症患者,初期是要考慮對恐懼情緒的處理。

目標任務:直面症狀,改善對症狀的排斥態度。

所有手段性的認知行為療法,對緩解症狀是有效的,包括抗焦慮xing藥物。如:

•在重度恐懼下,可用阿普唑侖等抗焦慮藥物作為輔助治療,以控制過度緊張的情緒。恐懼情緒程度的判斷,可籍現實功能的影響度、睡眠情況、症狀自評量表的測試為依據。

•在受恐懼情緒控制期間,可通過軀體療法——如自體療法、音樂或舞蹈療法、合理情緒療法、呼吸放鬆療法等,以達到情緒的釋放。

•在冥想放鬆的背景下,通過想象去觸及和直面——恐懼場景。這類似意象療法或想象訓練技術。正因為,創傷的想象是可怕失控的想象,所以通過想象訓練以達到:提高對可怕失控感的承受力;重複習得的積極想象可改變既往不穩定的失控感,激發內在的積極資源。

•在恐懼感得以緩解的情況下,通過對話到達澄清、認識以下內容——

對症狀常用的反應模式是什麼?所起到的效果怎樣?

對應恐懼的過程中的心理感受,和之後的情緒怎樣?

對症狀的心理態度是什麼?如埋怨、自責、剋制或控制、消除或消滅、或是其它什麼?

澄清恐懼對象的現實性和想象性。即,恐懼對象是客觀存在還是主觀存在?是過去的實在,還是目前想象的實在?

一切對恐懼對象的澄清和認識,是為了能走近恐懼的深層心理,以解析恐懼之本質的前期工作。或者説,一切有形的技術路線,都是以認識無意識為目的,讓無意識最大程度成為意識為最終目的。

注:在此所針對的恐懼為神經症性的,而非重大創傷所致的恐懼。後者是那些在重大應急下,導致神經防禦系統(位於低級腦部組織的驚恐系統)的部分損害,其治療只適合提供軀體照顧和情感支持的“穩定化治療”,而不適合上面所講的那些治療。

對恐懼的精神動力學分析:

恐懼症跟焦慮症一樣,其行為背後是害怕的東西。

抑鬱症和強迫症一樣,其行為背後是憎惡的東西。

這一重要的心理動機區別,可以幫助我們對不同神經症的精神動力進行準確深入的解析。

2,恐懼症的防禦分析

•所有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都關心理病症出現的內外部條件的初級條件,即,最原始的心理或外部創傷事件。但,恐懼症的形成並不只是取決於初始條件反應,而也由於繼發條件反應所形成。繼發條件反應,指對初始條件反應所報持的種種態度與行為。

•分析的任務:認識“繼發條件反應”是什麼,有哪些?覺知“繼發條件反應”防禦了什麼?

繼發條件反應,是問題形成的次因。猶如某些犯罪“案子”的形成,有其主謀也有其同謀一樣。

舉例:一例社交恐懼症,女,18歲,主要表現為見陌生人時,害怕自己的表情抽搐(可視為表情恐懼)。經過了解和分析,清楚了她表情恐懼的原始心理事實是:剛上初一時在班級作自我介紹,口誤把自己的性別説成“男”而引得鬨堂大笑,回家後照鏡子,發現自己表情僵硬,嘴巴有抽動,難看極了。這一事件和事件在她內心造成的羞怯和恥感,是女孩有人際恐懼的主因,即病症的初級條件;而女孩自那以後所表現的反覆照鏡子-害怕照鏡子、經常逃避上學、完全迴避集體活動,不與人交流,尤其是讓她報持這些反應的內心想法或叫主觀意念——如“自己的確不會説話”“自己的表情的確難看”“我不想別人知道我有人際交往障礙”“無法想象我再受到鬨笑會怎樣”等自我否定思維,這些是女孩形成人際恐懼症的繼發條件反應,即病症的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