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生活小常識>中藥>

白桂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用價值

中藥 閲讀(3.2W)
白桂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用價值

【別名】沙癩葉、三股筋、香味葉、羊角香、梅根、茶蜆

【來源】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滇新樟的葉、根皮或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eocinnamomum caudatum(Nees)Merr.[anense ;anei ]
採收和儲藏:四季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滇新樟喬木,高5-15(-20)m。枝條圓柱形,有縱向細條紋,被微柔毛;芽小,芽鱗厚而被毛。葉互生;葉柄長8-12mm,近無毛,上面略具槽;葉片卵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5-12cm,寬3-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寬楔形至近圓形,堅紙質,兩面無毛。下面淺綠色。團傘花序通常5-6花,多數疏離且組成圓錐花序,圓錐花序腋生及頂生,長達10cm,序軸上被鏽色微柔毛;花兩性;苞片鑽形,密被鏽色微柔毛。花小,黃綠色;花被裂片6,三角狀卵圓形,長1.2cm,稍厚,兩面被鏽色微柔毛;能育雄蕊9,長約1mm,花絲被柔毛,第1、2輪雄蕊花葯4室,下2室較大,內向或側內向,上2室較小,內向,第3輪花葯較1、2輪稍狹,下2室外向,上2室幾與下2室橫排成1列,側向。退化雄蕊小,近無柄;子房橢圓狀卵珠形(梨形),長不及1mm,花柱稍長,柱頭盤狀。果長橢圓形,長1.5-2cm,成熟時紅色;花被片宿存。花期(6-)8-10月,果期10月至翌年2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谷、路旁、溪邊、疏林或密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廣西、雲南等地。

【化學成份】種子含油53.1%,棕櫚酸(palmitic acid)7.6%,十六碳烯酸(hexadecenoic acid)0.6%。硬脂酸(stearic acid)3.8%,油酸(oleic acid) 34.5%,亞油酸(linoleic acid)46.3%,亞麻酸(linolenic acid)7.1%,月桂酸(lauric acid)微量。

【性味】辛;甘;温

【歸經】肺;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活血祛瘀。主胃寒脘痛;腹脹;風濕痺痛;半身不遂;痛經;月經不調;風寒感冒;麻疹;跌打損傷;骨折;濕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或葉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