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奇聞趣事>

古人在衣袖裏裝碎銀子|見面作揖時不會掉下來

奇聞趣事 閲讀(3.15W)

經常看古裝電視劇的網友一定注意過這個細節,古代人們不揹包,沒有兜,卻總是能從衣袖裏拿出所需要的東西,這種感覺就像多啦A夢的魔法口袋一樣。但是問題來了,古人的衣服袖口那麼大,裝點東西真的不會掉出來嗎?

古人在衣袖裏裝碎銀子,見面作揖時不會掉下來

從漢代開始,當時的衣服袖子叫做琵琶袖,袖口很小,一般跟手腕差不多大小,可以放一些小的東西。不過古代並不像電視裏面那樣,人人都穿着寬大袖子的衣服,只有一些貴族才會這樣穿。他們在袖子裏縫個口袋,那個口袋開口的方向與袖子是相反的,而且口袋呈收口的梯形狀。

這樣,把銀子、書信什麼的放口袋裏,即使雙手下垂或作揖,裏面的東西也不會掉出來。正因為袖子經常裝錢財,所以才會用“兩袖清風”來形容清貧的人或者不貪污的清官。

而除了袖子裏能放一些小物件外,漢服的胸前也是可以放東西的。古人的着裝要求一般都會把上衣掖在中褲或下裳裏(就像現代規範的襯衫要塞在褲子裏一樣)。這樣,腰帶與交領結合處就形成了一個三角形口袋。只要這個東西不大、不滑、不細、不硬就可以放在裏邊了。由於是交領右衽,所以拿取物品很是容易。

古人在衣袖裏裝碎銀子,見面作揖時不會掉下來 第2張

此外,除了衣服裏面可以放置物品,漢服的腰帶也是可以掛東西的,諸如錢袋、香囊、印章乃至刀劍等生活必需但塞不到衣服裏面的小物件,掛在腰上是男性最方便也是最普遍的選擇。

還有一種做法,就是在衣服上臂的位置縫製一個口袋,那個袋子稱作肘後袋,或者肘後。取東西時就會從衣襟伸手進去,然後取出那個口袋裏的東西。

古人在衣袖裏裝碎銀子,見面作揖時不會掉下來 第3張

東晉時期的醫藥學家葛洪在廣泛收集當時民間流傳的用於治療常見病的處方後,經整理編成《肘後備急方》一書。樑朝醫藥學家陶弘景又對該書進行增補,完成《補闕肘後百一方》一書。這兩部醫書的名稱,都使用了“肘後”一詞,就是意在表明書可以放在肘後的口袋中,是可以隨身攜帶,隨時取出查閲,具有應急救助的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