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百姓民生>

三江源頭環保"總動員"|舊貌逐新顏

百姓民生 閲讀(1.97W)

【聚焦十九大】(砥礪奮進的五年)三江源頭環保“總動員”:舊貌逐新顏

三江源頭環保"總動員":舊貌逐新顏

中新社西寧8月24日電 題:三江源頭環保“總動員”:舊貌逐新顏

中新社記者 張添福

源自青海三江源區域的長江、黃河、瀾滄江,流經中國20多個省(市、區),覆蓋逾一半國土,是維繫中國乃至亞洲的水生態安全重地。

十多年來,從開展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到設立國家生態保護綜合實驗區,直至試點國家公園體制,有效的環保行動讓三江源頭換新顏。

“萬里長江第一縣”:騎馬巡護挑“重擔”

“進山巡護,一般得早晨8點出發,路遠就得提前到6點。”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可可西里)園區治多管理處,生態管護員巴青説,選擇步行、摩托車或騎馬巡護,還得帶上炒麪、酸奶,最好有風乾牛肉,因為很晚才能回家。

作為國家公園近萬名生態管護員之一,巴青每月有1800元人民幣的績效工資。巴青説:“除了邊巡邏邊撿垃圾,回去還要寫日誌,儘管當地氣候惡劣,路也不好走,但環保上去了,動物也常見了,其他的困難都不算啥。”

治多管理處專職副書記才仁鬧佈告訴中新社記者,巡護並不是走馬觀花,還要績效考核,包括髮現、報告並制止採砂、獵捕、亂砍濫伐林木、非法改變土地用途等;考核不稱職,會被解聘。

“黃河源頭第一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約古宗列是黃河源區,該縣西部的葉格、曲麻河鄉劃入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可可西里)園區曲麻萊管理處。

“有人説我們傻,屁股底下坐着金子不開採,”該管理處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局長尕塔説,保護青山綠水是在造福下一代,“現在我們這裏已經徹底告別了盜獵者和挖金子的人”。

葉格鄉紅旗村環保小組組長土才和隊友們將在草場和公路沿線撿拾的廢鐵、易拉罐、塑料瓶、廢電池分類打包,由官方提供經費,定期送到垃圾處理廠。這樣的環保小組,該鄉共有15個。

瀾滄江源頭:“垃圾換文具”

玉樹州雜多縣地處瀾滄江源頭。因垃圾“圍城”,兩年前,當地官方開展了“垃圾換文具”的環保行動,即學生可用撿拾的垃圾在學校文具店換取文具。

雜多縣第二民族中學副校長尕瑪求尼説:“以前這裏(文具店)經常缺貨,有時候我們一天能換出去200多支筆,現在一天最多換十幾支,有時一支都換不出去。”

該校學生本措表示,“以前上學的路上隨便可以撿到很多礦泉水瓶、紙盒子,但是現在很難看到了”。

青藏公路:靜態“驛站”和流動環保隊

“青藏綠色驛站”是由青海省官方和民間組織建立的垃圾回收公益性站點。從格爾木到拉薩1140公里的青藏公路沿線,規劃有18個綠色驛站,其中部分已運行,以防止這條橫貫長江源園區、最繁忙的進藏大通道被垃圾“掩埋”。

除了靜態的“驛站”,記者8月初時曾見到一支青藏雪線環保隊在青藏公路沿線撿垃圾。隊長鬧才説,這支60多人的環保隊中大部分是曲麻萊縣曲麻河鄉的生態管護員,現在他們居住在格爾木市。

“我們每月都會組織在青藏公路沿線撿垃圾,每人承包兩公里,有些人得乘車到離家上百公里外的地方”,鬧才説,“一趟下來,沿線就乾淨多了。”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王湘國説,國家公園提出了突出並有效保護修復生態、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模式、創新生態保護管理體制機制等改革任務,要把三江源國家公園打造成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保護典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