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百姓民生>

創新引領綠色發展 共建共享富民成果 吳中:"兩

百姓民生 閲讀(7.55K)

山水蘇州、人文吳中。提到吳中,人們首先想到源遠流長的文化,還有枇杷楊梅大閘蟹的美味。太湖之畔的吳中,彷彿一位恬靜女子,被公認為蘇州的“顏值擔當”。這樣的吳中,面對“兩聚一高”的使命擔當和“創新四問”的具體要求,回答充滿底氣毫不含糊:

創新引領綠色發展 共建共享富民成果 吳中:"兩

創新是第一動力,富民是根本要求,良好的生態更是吳中發展的核心資源。

今年以來,吳中堅持創新導向、富民導向、綠色導向、文化導向“四個導向”,全面在發展質效提升、發展動能培育、發展空間優化、發展成果共享、發展基礎保障“五大突破”上發力,為蘇州推進“兩聚一高”新實踐做出吳中擔當。

加速集聚高端要素 優化佈局提升創新濃度

蘇州市綠的諧波傳動科技有限公司是古鎮木瀆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2009年,該企業研發量產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部件“諧波減速器”,打破日本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成為國家標準制定者,國內市場佔有率迅速超過60%,並使得日本同類產品在中國的售價從每台1萬多元降到3千多元,今年,這家企業產值預計將達到1.5億元。

在吳中,像綠的諧波這樣的科技“小巨人”不在少數。科沃斯機器人、電科院高低電壓綜合檢測、匯川工業自動控制……近幾年,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細分領域市場佔有率全國前五甚至前三的科技型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在吳中成長起來。

改變以往“小而散”的產業佈局,在“專精特新”上下功夫,把目標聚焦在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集羣,吳中努力形成具有絕對競爭力的引領性主導產業。通過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支持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重點支持企業建設國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發機構,着力提高企業研發機構創新水平和支撐企業轉型升級的能力。同時,完善創新型企業培育機制,建立覆蓋企業初創、成長、發展等不同階段的政策扶持體系,着力培育一批技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成長潛力大的“科技小巨人”企業及創新型企業羣體。

截至目前,吳中有高新技術企業345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72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380家,省高新技術產品1522個。在先後獲批江蘇省創新型試點區、江蘇省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區域示範單位、國家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區後,去年又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區驗收,吳中的創新濃度越來越高。

這樣的創新成就離不開高端人才的驅動,在回答“創新四問”的思考中,吳中堅持把人才作為創新的第一資源,通過加強企業在人才引育上的主體作用,深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去年,吳中深入實施“東吳高層次人才計劃”,計劃在2016 -2018年間投入1.8億元,引進、培育120名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600名企業高層次、高技能人才,以及一批在文化、教育、衞生、旅遊等經濟社會領域引領支撐行業、產業發展的高層次人才;對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給予最高500萬元科研經費資助、700萬元股權支持、300萬元信用貸款、50萬元購房補貼。

吳中還創新設立“東吳柔性智力集聚計劃”,對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來”,充分發揮“科技鎮長團”作用,加大領軍型人才和團隊項目招引力度,建好用好創新人才庫和專家庫,持續培育和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這些制度的推行落實,也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形成更多自主性、原創性、獨創性科研成果。

激活基層富民動力

“制度創新”共享發展成果

去年11月22日,全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工作交流座談會在吳中召開。會上,吳中以“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多措並舉深化改革”為題進行交流發言。國家農業部的會放在吳中召開,不僅是因為2015年5月吳中被確定為全國29個縣(市、區)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單位之一,更是因為從2001年試點成立全省第一家社區股份合作社——木瀆金星村股份合作社起,吳中的農村合作改革曾創造四個“全國第一”、六個“全省第一”。

持續創新,是吳中深化農村改革、增加農民收入的不竭動力。去年,吳中基本完成清查核資工作,股權固化試點和“政經分開”工作取得突出成效。胥口鎮新峯村是首批股權固化改革試點村,通過成立權能改革工作小組,啟動“股權固化”工作,逐户核實,明晰股權,目前,新峯村全村共配置股份5097人,固化股份6372股,惠及1228户村民。

吳中高新區(長橋街道)是“政經分開”的改革試點,通過落實開展清產核資、實施股權固化、推進抱團發展、實行人員分流和完善公共服務“五項重點”工作,目前,轄區內7個村(社區)已於11月全面完成政經分開工作,成立長橋富民股份合作聯社、長聯置業發展有限公司等載體,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走出了一條政經分開、抱團發展之路。

把村級集體經營性資產進行折股,深化落實農民對集體合作股份的佔有權和收益權,吳中走出探索賦予農民更多集體資產股份權能的創新之路。去年,全區集體經濟淨資產達180億元,村均穩定收入1300萬元,超千萬元村60個,合作社户均分紅570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萬元。組建各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414家,全區12萬農户實現“家家是股東、户户有分紅、年年有增長”。

生態建設持續發力

精心守護“綠色財富”

這幾天,正是吳中枇杷上市時節,在東山鎮,由於果農紛紛觸網營銷,這一時令佳品的銷量預計去年翻番。正是得益於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條件,太湖東西山種植的枇杷不僅是享譽全國的“奇珍”,也成了農民的“致富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被譽為太湖最美地方的吳中深刻領會到,生態文明建設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是必須認真貫徹、紮實推進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4月20日,一份來自郭巷街道的銷案申請發到吳中區“263”辦公室,申請銷案的,正是在去年7月,中央環保督查期間接到的郭新河河道黑臭的投訴舉報問題。接到舉報後,街道立即制定落實整治方案,通過沿河排查、溝通水系、河道清淤等工作,杜絕污水直排、保持水體暢流,解決河道黑臭問題。今年3月5日,郭新河全面完成整治。

這只是吳中開展“263”專項行動的一個案例。今年1月11日,吳中召開“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動員會,成立由區長掛帥的區“263”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圍繞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問題,編制《吳中區“263”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按照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的要求,編制13個專項實施方案(較省方案增加危險廢物治理和工地揚塵污染治理),對產業結構調整類、環境治理類、生態修復、環境提升類等58個重點工程項目和15項政策措施展開整治提升工作。

全面開展“263”專項行動各項工作以來,吳中建立環境問題清單和“一案一檔”,涵蓋中央環保督辦問題、江蘇衞視“263”熱線舉報問題、市“263”督辦環境問題和區“263”督辦環境問題四個方面,逐一發放督改通知,實行問題掛牌銷號制度。截至目前,收集到問題95個。其中,第一批完成整改11件,截止到4月底,第二批又完成環境問題整治15件。

吳中區主要負責人認為,深入開展“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不僅是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的具體行動,貫徹省委、省政府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的務實舉措,更是吳中推進綠色發展,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把生態資本轉變為發展資本,建設生態綠色的美麗吳中的一個重要抓手。吳中將堅持改革創新、源頭管控、統籌兼顧、治管並重、全民參與,更大力度推動綠色發展、優化空間佈局、完善基礎配套、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意識,保持經濟“綠色增長”,提高社會“綠色福利”,擴大生態“綠色財富”。

本版撰稿:劉薇潔 盛 崢

圖片由吳中區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