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百姓民生>

華媒:6。9%增速令人驚喜|中國經濟成世界的亮色

百姓民生 閲讀(6.53K)

中新網7月19日電 綜合報道,7月1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中國經濟“半年報”顯示,中國經濟勢頭繼續向好,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同比增長6.9%。對此,境外華文媒體關注稱,6.9%的增速雖與一季度持平,但已明顯高於市場預期,令人驚喜。這既大幅減輕了下半年的增長壓力,亦為經濟改革留下了充分的迴旋空間。中國經濟的表現一直是低迷世界經濟中的一道亮色,如今企穩向好的態勢更加明顯。

華媒:6.9%增速令人驚喜 中國經濟成世界的亮色

資料圖為福州一處剛建設完工的房地產樓盤。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香港商報》18日刊發題為《提質轉型調結構仍須砥礪前行》的時評文章稱,繼一季度經濟增長6.9%的良好開局之後,17日出爐的二季度經濟資料再次傳來喜訊,6.9%的增速雖與一季度持平,但已明顯高於市場預期,令人驚喜。

評論表示,考慮到中央政府在年初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為6.5%,上半年經濟增長6.9%的良好表現,既大幅減輕了下半年的增長壓力,亦為經濟改革留下了充分的迴旋空間。對中國經濟來説,經濟增長模式不斷優化,尤其是金融領域的深化改革,或將決定中國經濟發展的長遠成敗,提質轉型調結構仍須砥礪前行。

中國經濟正面“外溢”越來越多

法國《歐洲時報》18日刊文稱,在世界經濟仍處於復甦階段的當下,中國經濟上半年相對出色的表現對於提升市場信心有重要作用。就當前經濟運行的實際、經濟格局的重構情況以及改革路徑的選擇來看,歐洲更加註重中國經濟的“外溢”效應、強化與中國經濟合作的意義可能更大。

該報分析,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能持續接近7%的增長並不容易。究其原因,主要緣於三個方面的轉變:一是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優化,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開始顯現效果,生態環保等領域的投資增長迅速,服務業生產指數不斷攀升;二是持續不斷的簡政放權、放管結合、降低成本等措施,大大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三是新產業、新業態的勃興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動力,中國創新之路推動經濟發展的正面“外溢”也將越來越多。

分析指出,在世界經濟仍處於復甦階段的當下,中國經濟上半年相對出色的表現對於提升市場信心有重要作用。中國經濟的表現一直是低迷世界經濟中的一道亮色,如今企穩向好的態勢更加明顯。

為金融改革贏得更多空間

華媒:6.9%增速令人驚喜 中國經濟成世界的亮色 第2張

資料圖為納税人辦理業務。中新社記者 鍾欣 攝

早於上半年經濟資料公佈,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於7月15日在北京閉幕。這次會議對金融要回歸本源、服從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實體經濟的強調,對防控風險、加強監管、深化改革的突出,備受矚目。

對此,《澳門日報》18日社論稱,經過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成為金融大國。金融和實體經濟是共生共榮的關係,實體經濟根深蒂固,金融才能枝繁葉茂;金融與實體經濟循環通暢,實體經濟才會活力四射。金融業界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讓金融業“正本清源”,也為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支持。

社論説,近半個世紀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先後經歷了拉美國家債務危機、亞洲和俄羅斯金融危機、美國金融危機等影響廣泛的金融危機,每一次對經濟體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持續的影響。究其原因,在於這些國家或地區的金融體系有內在缺陷,金融發展和創新長期脱實向虛,脱離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

《歐洲時報》指出,上半年經濟運行超出預期的表現,對於中國經濟而言,其重要意義在於,將為下半年的經濟、金融改革贏得更加充裕的政策空間、更加穩固的政策定力,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實現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這一點對於中國正在推進的金融改革尤顯重要。

改革後實體部門獲得了更多資金

華媒:6.9%增速令人驚喜 中國經濟成世界的亮色 第3張

7月1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1至6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0.4%。圖為成都某超市內正在選購糖果的民眾。中新社記者 劉忠俊 攝

《香港商報》表示,國民經濟運行態勢良好,但金融去槓桿過程並未結束。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金融領域此前透支了過多潛力,令實體和金融部門的槓桿率飛速抬升。但“從半年來經濟增長的資料看,基本上沒有受到‘強監管、降槓桿’的影響。”他指,這也表明降低作用於金融領域不需要的高槓杆,讓實體部門獲得了更多資金。

金融改革引發市場關注,影子銀行等金融業務受到更嚴格監管後,會否短期內拖慢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接受新加坡《聯合早報》訪問時,認為不會。

他指出,今年上半年有關部門出台了很多監管措施,但中國經濟還是取得高於預期的6.9%增長,這説明監管措施更多是把原來在金融領域空轉、滯留的資金逼出或釋放出來,而沒有降低實體經濟所需的資金供應。

經濟勢頭向好 莫忘謹慎行進

17日公佈的上半年國民經濟成績單,顯示中國經濟勢頭繼續向好。《香港商報》18日刊發題為《經濟勢頭向好 莫忘謹慎行進》的評論文章,援引內地多位知名經濟學家的觀點稱,從宏觀經濟四大指標看,成績全面亮眼,GDP增速和進出口增長等表現良好,標誌着中國經濟在中高速增長階段基礎日益牢固,未來將保持穩中向好的基本局面。同時,有經濟學家提醒,6.9%的增速固然是好成績,但中國經濟仍須謹慎前行。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基本面向好應歸功於宏觀經濟政策措施行之有效。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強調,近一兩年來,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宏觀經濟政策安排得當。

對於經濟形勢判斷,主要目標對準結構性矛盾,雖然採取了一些短期調控和總量調節的辦法,但主攻方向調整到結構性改革軌道上,注重經濟增長活力和努力實現供求關係平衡。他認為,只要繼續把握好目前的政策思路,接下來,中國經濟還將保持上半年的良好勢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