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百姓民生>

龍城賢孝故事三則

百姓民生 閲讀(2.76W)

龍城賢孝故事三則

三晉大地孕育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也培植了中華孝文化的深厚根基。被稱為“二十四孝”的首位孝子虞舜以其孝行征服了世人,留下“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的千古佳話。在三山環抱、汾水盪漾的太原盆地,代代孝子輩出,他們或行兵打仗,或從政為官,或博學立説,其仁愛之心、敦厚善行,矗立起龍城孝文化一座座不朽的豐碑。

厚待二母 張永德是五代時期太原人,他智勇雙全,驍勇善戰,是後周和北宋難得的一位將才。他隨同周世宗南征北戰,與宋太祖合力親征,為北宋統一、平定南唐屢建功勛。與張永德治國領軍的雄才大略相比,其賢孝也是名聞故里。據説,周世宗提攜他,並非因他武藝高強,而是看重他的仁德。要説張永德,確實是一個好人。相傳,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因病被休。父親過世後,他把生母接回身邊,侍奉生母和繼母。他不厚不薄,修建兩堂,分別給生母和繼母居住,每天東西兩院問安。

看到生母多年來的不幸遭際,進而聯想到普天下母親的不易。有一天,他提筆給宋太祖寫下奏章,請求廢除當時唐州、鄧州鄙陋的休妻習俗。宋太祖大為感歎,揮手硃批“准奏”!還在下面打了兩道紅槓槓。要説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張永德能挺身維護女性權益,革故鼎新,倡導仁義賢德,實在是難能可貴。

白雲親舍 過去有“自古清官多孝子”的説法。出生於太原狄村的狄仁傑為大唐武周時期的政治家,他一生宦海浮沉,但始終不改不畏權勢、心繫民生、輔國安邦的生命本色。就是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重臣,其錚錚鐵骨裏,也飽含着讓人稱頌的義膽柔情。狄仁傑一次在赴任途中,登上太行山,遠遠望見一片白雲孤飛,狄仁傑告訴同行的人説:“我的親人就在那片白雲的下方。”説完注視良久,直到白雲飄去才又重新上路。狄仁傑的同僚鄭崇質將要被派往西北持行公務,而他的母親年邁多病,狄仁傑勸道:“你怎麼可以讓年邁的母親在萬里之外為你擔憂。”於是進見幷州長史藺仁基,請求代替鄭崇質遠行。

研藥配湯 明末清初之際,太原出了一位博藝多才、重氣節、有思想、有抱負的人物——傅山。傅山早年喪父,是母親一手把他拉扯大的。他對母親的愛戴和尊敬刻骨銘心。作為典型的儒生,傅山認為孝是人的天性,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情感。他常説“以一人言之,孝無始終;以世界言之,孝無古今。世界有變而孝無變”。在反清復明期間,他一直把母親帶在身邊,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被捕入獄後,囑咐兒子代為盡孝。他的《哭孝》有載“亂離動轉徙,虧爾升斗謀,祖母不至餓,我每暗點頭……相守又六年,祖母將彌留。扶抱至揩拭,一切代為周,逕以孫為子,竭力無猶豫”。母親晚年多病,憑着自己在醫藥領域的深厚造詣,他一次次研製為母治病的湯藥,經過反覆對比和篩選,直到確認療效,才拿來讓母親喝。太原人早餐好那一口“頭腦”,又名“八珍湯”,據説就是傅山精心為母親配製的一道藥膳。看着母親的病一天天好起來,傅山才如釋重負。要知道,在兵荒馬亂的歲月,傅山母親高壽84歲,這不能不説是傅山孝心和醫術帶來的一個奇蹟。

趙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