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百姓民生>

甘肅:老藝人"傳幫帶"|皮影技藝薪火相傳

百姓民生 閲讀(1.51W)

新華社蘭州5月30日電 題:甘肅:老藝人“傳幫帶” 皮影技藝薪火相傳

甘肅:老藝人"傳幫帶" 皮影技藝薪火相傳

新華社記者樑軍、王博

紗幕後方,光影投射在王榮青澀的臉龐上,這個只有20歲的男孩,領着台下眾師弟師妹唱唸做打。台下一側,師傅鄧永斌雙手敲擊樂器“甩梆子”,眼神默默注視着王榮手上的一起一落。

這是甘肅省環縣道情皮影藝術學校的一幕。在王榮的牽絲引線下,摺子戲裏的歷史人物穿越古今,一個個在幕布上身輕如燕,引得台下觀眾拍掌叫好。

“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舞動百萬兵。如果用心學,你會感覺皮影樂趣無窮。”王榮説,去年入校後,他憑藉着一副好嗓子,在師傅的培養下成為全校少年皮影班的領唱。

“人物出場順序不能亂,皮影的高與低,還有燈光角度一定要掌握好……”一幕戲罷,鄧永斌坐回後台中央,親自給弟子們示範起來。

50歲的鄧永斌入行時的年齡要比王榮還小一些。出生於甘肅環縣洪德鎮河連灣村的鄧永斌16歲拜師學藝,一年四季跟着戲班子走村串户,他們的演出曾是當地農村逢年過節的主要節目。

鄧永斌學戲那會兒,皮影戲在農村很受歡迎。“戲台子一搭起來,七裏八鄉的農民都趕着來看。”鄧永斌説,“那時候,皮影藝人平時種田,農閒的時候就搭起班子到處演皮影戲,收入不錯呢。”

時光如白駒過隙,如今鄧永斌已雙鬢泛白,成了環縣皮影戲的老藝人,皮影戲的受捧程度則大不同於往日。隨着年輕人文化消費口味的變化,不少皮影人轉行,曾經風光一時的道情皮影慢慢走向沒落。

在走進皮影藝術學校前,鄧永斌一直擔心這門老手藝會就此失傳。2012年甘肅省環縣成立道情皮影藝術學校,面向全國招收皮影藝術教師、學生,鄧永斌與王榮就此結下師徒緣分。

記者近期來到這所學校看到,學校開設了皮影彈唱班和皮影雕刻班,68位學生報名學習,其中有許多“00後”的學生,他們是環縣道情皮影戲最年輕的傳承人。

環縣被譽為“中國皮影之鄉”,當地道情皮影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道情皮影傳唱的180餘部劇目中,至今還保留着“圖”、“卷”等古老文化符號。

“環縣道情皮影是民間文化瑰寶,但演出市場不景氣,藝人流失令人痛惜。”環縣道情皮影保護中心副主任李城忠説,目前一個戲班子在縣城演一場戲,頂多只能賺一千元,五六個人分成後每人不足百元,靠家族傳承的皮影戲陷入“斷代”困境。

近些年,環縣開展了一系列普查搶救、保護傳承工作,大力發揮老藝人“傳幫帶”作用,讓道情皮影得以薪火相傳。

“普查發現,全縣有300多名皮影表演藝人,年齡最大的70多歲,最小的48歲。”李城忠説,縣政府對這些皮影藝人給予經濟補貼,確定了兩批縣級道情皮影傳承人,並規定每名傳承人至少培養徒弟3人以上。

55歲的高清旺是皮影雕刻藝人,今年來到環縣道情皮影藝術學校,成為一名皮影雕刻教師。這些年,拜他門下學藝的共有30多人。2013年有位美國皮影愛好者拜他為師,住在他家十多天,潛心學習皮影雕刻。

通過鄧永斌、高清旺等老藝人們的努力,環縣整理出180多個皮影戲本,還出版了《皮影欣賞及手工製作》和《道情音樂欣賞》兩本“鄉土教材”,成為當地中小學的課外欣賞讀物。

“父母那一代人追着看皮影,我們這一代來學皮影的也很多。”王榮説,他會堅持下去,把家鄉的皮影戲唱給更多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