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影視>劇情介紹>

贏駟和嬴政的關係|秦惠文王為什麼殺商鞅

劇情介紹 閲讀(3.05W)

秦惠文王嬴駟與秦始皇的關係?

秦武王是秦昭襄王的長兄

所以他們的父親秦惠文王贏駟是秦始皇嬴政的高祖,即爺爺的爺爺

其實,先秦男子稱氏不稱姓,他們應該叫趙政和趙駟,不叫嬴政與贏駟

贏駟和嬴政的關係 秦惠文王為什麼殺商鞅

秦惠文王比較看重的兩個兒子?

秦惠文王比較看重的2個兒子,他們分別是長子贏蕩(皇后羋姝所生)和次子贏稷(羋八子所生)。

贏駟和嬴政的關係 秦惠文王為什麼殺商鞅 第2張

贏蕩簡介

贏蕩,秦惠文王長子,為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出生,前310年秦惠文王死,武王即位。身高體壯,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前307年,武王與孟説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兩目出血,折斷脛骨,到了晚上,武王氣絕而亡,年僅23歲。

贏駟和嬴政的關係 秦惠文王為什麼殺商鞅 第3張

贏稷簡介

贏稷,秦昭襄王,秦惠文王次子,秦武王的異母弟弟,前325年出生。前307年,秦武王意外死,諸弟爭位;趙武靈王與秦國的魏冉等大臣合謀,於是得立,是為秦昭襄王,簡稱秦昭王,在位56年。前251年,昭王死,享年75歲。

贏駟和嬴政的關係 秦惠文王為什麼殺商鞅 第4張

秦惠文王是怎麼死的?

過勞死。公元前311年,秦國的第一位王秦惠王去世了,年有四十六,在位二十七年。死後葬於陝西咸陽市秦都區,陵墓呈覆鬥形。太子蕩即位,即秦武王。

後人關於對秦惠文王的評價很中肯,認為他是一位關心國家政事,並且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因為他出色的業績表現,後人將他稱為戰國時期秦國四雄之一,認同他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秦惠文王在位期間,啟用了很多有才之士。對於人才的提拔,秦惠文王很是重視。在位期間,他任用了張儀等人,並且無條件的相信他們。在秦惠文王時期,秦朝廷可謂是人才濟濟,都為秦國的發展建言獻策,所以秦國的發展才很迅猛。

贏駟和嬴政的關係 秦惠文王為什麼殺商鞅 第5張

嬴駟在位期間,最大的成就在於他以秦國為核心,向東南西北四討伐,擴大秦國的疆土。秦國先對東邊的魏國下手,魏國抵擋不住來勢洶洶的秦兵,敗下陣來,魏國被迫割讓15座城邑給秦國,秦國的領土大大的增加了。除此之外,秦惠文王還平定了義渠。當時,義渠是匈奴的一個分支,他們多次侵害秦國邊境,致使民不聊生。在大臣的建議之下,秦國士兵燒掉了邊境上的草地,讓義渠不敢輕易前來,後來,義渠發生內亂,秦軍乘機平定義渠。秦惠文王時期,討伐了義渠二十五座城。

秦惠文王在位期間,為壯大秦國實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卒於46歲,後人將他葬於咸陽。

贏駟和嬴政的關係 秦惠文王為什麼殺商鞅 第6張

商鞅之死

商鞅遭到贏駟的車裂,這是為什麼呢?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駟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發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見他未帶憑證,告以商君之法,留宿無憑證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國去,但魏國因他曾生擒公子印,拒絕他入境。他回到自己的封邑商,舉兵抵抗,結果失敗戰亡,而後被下令車裂其屍。

這些事表面上商鞅被殺的原因,但深層次上,是商鞅變法觸動了既得利益,是在分封制和封建君主制轉型的歷史背景下的一段悲傷地故事,“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

商鞅的刻薄少恩在其變法的過程中暴露無疑,法不容情在法制社會的今天看來是很在理的,但在以權治國的古代社會無疑是過分的。不論因何觸法,知道你觸犯了他訂下的法規,你就得受罰,沒有任何理由,一時間多少人因此飽受皮肉之苦,多少人因此滿懷怨恨而終,多少人因此亡命天涯。

贏駟和嬴政的關係 秦惠文王為什麼殺商鞅 第7張

最觸痛當局的無疑是對他們的權利威脅,太子不留神犯法,商鞅竟刑其大夫,黥其師。誠然此舉能令人信服,但何嘗不在給自己下套,在一切為己的社會裏,無疑商鞅是不懂得變通的人。

商鞅最令人不齒的行為應當是詐敗魏國。雖説戰場上為得勝利不擇手段是常事,但商鞅以飲酒求和為名引得魏將公子昂前來並於席間襲殺之,實無最基本的道德。可以説是道德淪喪。我們説盤外招不是不可以用,但不能這樣用,無論是用間還是使詐,都不失人之信度,因為戰爭本來就是你死我活的交鋒,但以自己的信用作手段無論如何都不能信服的。當然如果這些種種最後都沒能成為商鞅後來被車裂致死的因素的話,我們都不能説他什麼,但很不巧的恰恰是這些最終要了商鞅的命。

贏駟和嬴政的關係 秦惠文王為什麼殺商鞅 第8張

再説他貪婪無度,在成秦相後,商鞅有些飄飄然,大談自己對秦國的貢獻。四處招搖,一度有不備齊應有的排場不出行的情況出現。由此引發了隱者趙良對其的曉之厲害。然,處於權力頂峯的商鞅非但不認可趙良的規勸,反而變本加厲起來,拿自己和輔助秦穆公稱霸諸侯的五羖大夫並論,並得出己成就已經超越了彼五羖大夫。趙良不堪商鞅的自我吹噓,以實例説明,商鞅之貢獻比之五羖大夫來實不值得一提。且進一步指出商鞅變法急功近利,與百姓無恩,與卿相無德,如再貪戀名位榮華,必將身敗名裂。由此認定商鞅只有及時抽身秦國,才能保得後世太平,但商鞅終不信趙良之言。

及孝公敗,果如趙良言,太子登位後,商鞅立馬就被受過他刑罰的太子傅太子師報復。秦惠王以謀逆罪捉拿之,商鞅出奔,夜欲就民舍,被民舍以不驗證正身不能留宿為由拒絕(被自己定下的制度所制,可悲可歎。作繭自縛用在商鞅身上實不過分),後又逃之魏地,因痛恨其昔年詐敗公子昂而不肯入之,最終走返秦地被捉後遭車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