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影視>電影今日資訊>

《閃光少女》被譽精品佳作|令青春電影迴歸現實

電影今日資訊 閲讀(9.38K)

《閃光少女》被譽精品佳作 令青春電影迴歸現實

研討會現場

鳳凰網娛樂訊(採寫/二萌) 7月17日,尹鴻、楊青、吳冠平、左衡等影評人在京出席電影《閃光少女》座談研討會,紛紛表示該片聲情並茂演繹了民樂風采,令青春電影迴歸現實主義,是有血有肉的、有主張有表達的精品佳作。

聲情並茂演繹民樂風采 包容姿態主張文化新風

近年來,國產青春片數量有增無減,但一直缺乏質量上乘、誠意十足的“拳頭產品”,套路化的創作模式和依靠流量明星吸金的商業模式讓觀眾對青春類型電影的興趣和關注日漸衰弱。

電影《閃光少女》將傳統民族音樂文化與青年流行“二次元”文化巧妙結合,表達了對於偏見和刻板認識的挑戰,充滿了青春正能量和積極的社會文化意義,影片因此收穫了影評人普遍好評。來自影評界和民樂界的專家學者普遍對於《閃光少女》中現代化的民樂演繹印象深刻,稱讚其趣味性強,表現力十足。而更為巧妙的是,影片通過將傳統民樂文化和現代二次元青年文化結合,同時讓中國的傳統民樂和西方的音樂對陣,打破了不同文化範疇間的界限,在積極主張民族文化自信的同時,更加強調“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包容姿態,也藉此征服了各個年齡段的觀眾。

作為一名年長的民樂人,楊青被《閃光少女》深深打動。他稱讚影片嚴謹對待民樂文化,演員呈現出來的姿勢和手勢非常專業,這份考究在時下十分難得。此外,片中所使用的新民樂,非常具有動感,表現力十足。傳統文化題材還有大量的挖掘空間,十分希望《閃光少女》能夠拍攝出姊妹篇,將詩、書、禮、樂的中華傳統文化脈絡完整地展現出來。

李星文對於片中的民樂表演也印象深刻,他講到,影片給觀眾同時帶來了視覺奇觀和聽覺奇觀,將二次元的青年人羣和西洋樂、民樂間的對峙進行了淋漓展現。通過這種對於大眾未知世界的入味表現,大眾更加了解當下青年人羣的流行文化。他還將這部影片和《葉問》進行了趣味性的對比,影片中兩波音樂學生文鬥,最終民樂團取得勝利,和葉問打敗外國侵略者一樣,充分展現民族自信,大快人心。

作為一名資深學者,李道新也同樣被這部以青年人為主角的影片感動,稱讚這是一部老少咸宜的青春電影佳作。當今時代,青年人主宰時代文化潮流,以網生代羣體為代表的文化新風潮正在到來,而《閃光少女》的出現正吻合了這一風潮。影片展現了時下青年人開放、積極、陽光、包容的面貌,描摹了新的青年文化風采,讓三次元的主流觀眾對二次元新文化的有所認知,實現了不同年代文化人羣的溝通。

就像圖賓根木匠所總結的,《閃光少女》這部影片以一種包容、開放的姿態將社會文化之間的代際衝突、趣味衝突得以彌合,嘗試建立起新的審美和價值觀的共識,這樣的立意在時下可謂彌足珍貴。

《閃光少女》被譽精品佳作 令青春電影迴歸現實 第2張

尹鴻

社會議題浪漫主義編碼 青春電影迴歸現實主義

談到《閃光少女》對國產青春電影類型創作的啟示,多位專家聚焦到了這部影片紮實的劇作功夫。片中學生用飲水機在宿舍吃涮火鍋的橋段讓王茵印象深刻,她分析稱這與創作者對於生活細節的關注和把握有很大關係。

劉碩對於《閃光少女》的精到敍事也給予了好評,她表示,這部影片準確描摹了當今的中學生現實樣態,舉手投足間可見創作者對於生活的尊重和熱愛。而影片沒有選用“流量小生”和人氣明星,讓相對年輕的演員扮演中學生,體現出來的青春氣息非常強烈,不難看出創作者對於劇中人物的重視和細緻把握,也非常注重打磨人物形象和表演。

吳冠平從中國電影史的角度分析道:“青春片創作在中國有着深厚的創作傳統,歷代導演都有出色的青春題材作品,這些創作者並沒有將青春視作商業類型,而是從個人生活感受的藝術表達出發。而如今,青春片氾濫,青春被降低為一種物質化的商業符號,在這樣一種功利化的創作潮流下,《閃光少女》真誠地呼應了理想的、浪漫主義的、正面的價值,是一次有力的轉身。”

對於這一趨勢,胡建禮深有同感,他表示多年前的一部《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小博大取得了市場成功,讓諸多影視公司看準了商機,跟風投拍青春片,把青春當作搖錢樹。而時下《閃光少女》這樣的青春片創作與當時《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掀起的懷舊風潮完全不同,影片創作更加關注當下,不再依靠套路,有強烈的戲劇衝突,有寫實生活質感。

真實的生活質感是影評人認為《閃光少女》在類型創作上體現出來的明顯優勢。就像宋子文所説:《閃光少女》雖然算不上出類拔萃,但做到了觀感舒適,影片既沒有高高在上,也沒有趴在腳下,真正做到了平視年輕人的生活,讓人真正意義上看到了“少年”羣體。這與那些在校園裏描述成人世界的影片完全不同。

左衡將這種轉變視為類型創作對於結構主義的迴歸。他坦言:“這些年在消費主義的驅使下,青春日益成為碎片化的、符號化的東西,而《閃光少女》的創作把青春文化放入到嚴謹的主流電影創作模式中,實屬不易。 ”

陳剛將這一特點總結為“類型訴求明確”,也就是説影片在展開創作之時,更加註重迎合觀眾的社會心理,而非一味追求特效技術和演員人氣。他稱讚,《閃光少女》讓人知道電影應該怎麼腳踏實地去拍。

“《閃光少女》沒有想當然的劇情,真正把青春片迴歸到現實主義。”就如黃海坤所説,時下的國產電影正在開啟電影內容與主旨表達的探索,《閃光少女》這樣的作品真的需要和電影評論建立起解讀與被解讀、傳播與被傳播的關係。

《今日影評》主編吳小偉總結道:“儘管國產青春片創作時下有越來越多的元素加入,音樂、動作、魔幻都被逐漸融入其中,但是《閃光少女》的案例告訴我們,無論題材如何拓展,能否給人正能量的鼓舞,能否打動觀眾,能否找到和當下年輕觀眾的思想對撞點尤為重要。”

經過數位專家、學者和影評人的熱烈討論,大家一致認為:“電影《閃光少女》在今年暑期檔‘閃光’只是整個類型創作‘走心’的開始,國產青春類型電影依然具有極大的開掘空間。相比其他類型創作,青春片創作者更要回歸生活,從真實生活中挖掘新鮮素材,電影敍事以故事為本,選擇演員以人物形象為準,摒棄投機心理,真正關注青年文化,刻畫出有生活質感的、有血有肉的、有主張有表達的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