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生活小常識>中藥>

海螺|的功效與作用和藥用價值介紹

中藥 閲讀(2.77W)

【別名】瓷螺、交螺、海窩窩、海牛牛

【來源】骨螺科動物紅螺Rapana thomasiana Crosse的貝殼。洗淨曬乾。

【性味歸經】甘,寒。

【功能主治】制酸,化痰,軟堅,止痙。用於胃痛,吐酸,淋巴結結核,手足拘攣。

【用法用量】1~3錢,研粉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現代海螺採用海水中天然長成的大海螺殼製作(圖135),螺殼呈螺旋狀。大小不一, 一般全長2 5釐米~33釐米。多選用顏色清白或有花條紋的海螺為佳,磨穿螺尖作吹嘴,並將吹嘴做成 圓錐形或直筒形,外徑2釐米~3釐米,中心吹孔較細,孔徑只有1釐米,有的在螺的兩端鑽孔、 穿以細皮繩,平時不吹奏時可斜掛於胸前或腋下。海螺裝飾較為精美,一般多鑲嵌銅或銀片為飾 ,顯得分外莊重和美觀。不僅製成金屬吹嘴,在螺身中部至螺口也鑲以銅或銀片,製成翅形 的裝飾物,在翅尾還綴有圓環,系以絲穗或綵綢為飾。西藏拉薩布達拉宮珍藏的一支銀翅法 螺,全長57.7釐米,翅長38.2釐米、翅寬23釐米,吹嘴長11釐米、直徑4.2釐米、 孔徑1.8釐米,堪稱法螺之最。西藏薩迦縣薩迦寺珍藏有一支完好的元代海螺,相 傳為元代皇帝欽賜。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樂器博物館收藏海螺多支,螺體多 為白色,帶有棕色、 黃色條紋或斑紋,全長30釐米左右,螺口為不規則橢圓形,長徑14釐米~16釐米、短徑4釐 米~11釐 米。其中有一支極為珍貴的清代貝,全長35釐米,為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所制,取天 然生長的清白色海螺,鑲嵌以銅製吹嘴,螺身鑲嵌翅形銅片為飾,一面鏤刻精美花紋,一面刻 有“乾隆御製”四字。這些海螺已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鑑》大型畫冊中。 吹奏時,左手持握螺口,兩脣緊貼吹嘴送氣,發音作嗚嗚聲。每支海螺可發出一個基本穩定 的長音,因螺身大小不同,發出的音高也各異,一般在小字組至小字一組之間。海螺的音色 與螺紋的粗細和多少有直接關係,一般説來,螺紋細、少者音色較明亮,反之音色較深厚。 除作為法器用於佛教寺院外,在藏區尼姑庵裏,要用吹貝祭奠死者。漢族地區也廣為流傳, 在浙東民間器樂合奏舟山鑼鼓中,海螺作為色彩性樂器使用。在廣東、廣西、福建等沿海地 區,民間常以吹奏海螺召集羣眾聚會。油爆海螺

【主料輔料】鮮海螺肉 250克 清湯.50克 葱20克 醋25克 菜心.30克 胡椒粉 1克精鹽 .4克熟豬油 50克蒜 10克(耗100克)紹酒 .15克 濕澱粉 25克味精 .3克水發木耳 15克

【菜系:山東菜,魯菜】

【烹製方法】1.鮮海螺肉用精鹽、醋搓出粘液,用清水漂洗乾淨,用刀片成0.1釐米厚的薄片,用開水永過,撈出控淨水分備用。 2.將葱切成1釐米長的絲,蒜切片,木耳、菜心分別用開水悼一下,用精鹽、味精、紹酒、醋、胡椒粉、清湯、濕澱粉兑成滋水備用。 3.炒鍋內加入熟豬油,用旺火燒至八九成熱時,將海螺肉下油一觸,迅速倒人漏勺內控淨油。 4.炒鍋留底油,燒熟後下入葱姜爆鍋,隨即倒入海螺肉、木耳、菜心及兑好的滋水,快速顛翻出盤即成。

【工藝關鍵】1.鮮海螺肉用精鹽、醋搓制時,要輕輕揉搓不要將海螺肉搓碎。用清水沖洗乾淨後,可將海螺肉放在清水中浸泡一會,使其吸水漲大。 2.水焯、油觸的時間要短,以保證海螺肉質的脆嫩,如時間過長則肉老,並且要控淨餘油、水分。 3.芡汁熟後,要離開火口顛糊,迅速出勺。 〔風味特點〕 1.“油爆海螺”是明清年間流行於登州、福山的傳流海味菜餚。山東沿海盛產海螺,以蓬菜沿海產的“香螺”為主。 2,“油爆海螺”是在山東傳統名菜油爆雙脆、油爆肚仁的基礎上沿續而來的。此菜色澤潔白,質地脆嫩,熒包料,油包芡,烈油爆汁,食後盤內元湯汁,只有一些油。

海螺,古稱貝、蠡。是藏、蒙古、滿、納西、傣、京、漢等族脣振氣鳴樂器。藏語稱董、措 董、董嘎爾。蒙古族稱凍思。傣語稱海三。漢語稱梵貝、法螺、螺號、玉螺、玉蠡等。流行 於佛教寺院和全國各地,尤以西藏、內蒙古、青海、四川、雲南、甘肅、廣東、廣西、福建 、遼寧、吉林等省區最為盛行。 歷史悠久,自古為佛教法器之一。源於印度、東南亞諸國,隨佛教傳入我國。佛教經典多有 記載,鳩摩羅什(343年—413年)譯《妙法蓮花經》卷一中提到“吹大法螺”,方便品中有: “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求那跋陀 羅(394年—468年)譯《大法鼓經》上卷也有:“吹大法蠡。”佛教傳入西藏後,在寺院中即 使用了海螺。南北朝時,海螺已在我國北方民間廣泛流傳,北魏時期(386年—534年)雲崗石窟雕 刻中已有吹螺的伎樂形像。隋唐時期,海螺用於九、十部樂的西涼、龜茲、天竺、扶南、高麗諸 樂中。《舊唐書·音樂志》載:“貝,蠡也,容可數升,並吹之以節樂,亦出南蠻。”唐貞 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南方驃國(今緬甸)所獻樂器有玉螺,所獻樂曲大都與佛教有密切關 系。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驃國樂》詩中有:“玉螺一吹椎髻聳,銅鼓一擊文身踴”之句。宋 代陳?《樂書》“梵貝”條有:“貝,蠡之大者也。今之梵樂用之以和銅鈸,釋氏所謂法螺 。”明代 王圻《三才圖會》:“即以螺之大者,吹作波?之音,蓋彷彿於笳而為之者。”海螺除在 佛教寺院用作法器外,還用於古代北方少數民族軍事、勞動和娛樂生活中。據西藏古代文獻 記載,當筒欽尚未出現以前,在藏傳佛教寺院中是以法螺為主要吹奏樂器的,後來,筒欽便 取代了法螺的地位。近代,海螺在佛教寺院中,僅用於誦經間歇時演奏和羌姆表演。

海螺 的功效與作用和藥用價值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