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生活小常識>中藥>

罌粟殼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 閲讀(2.98W)

中藥大全》罌粟殼的記載:罌粟殼為少常用中藥。載自宋《開寶本草》。

罌粟殼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御米殼、粟殼。

來源:為罌粟科植物罌粟的乾燥果殼,其種子、嫩苗亦供藥用。均有栽培。

產地:原產歐洲南部及亞洲地區,現國內有種植。

性狀鑑別:果殼呈橢圓形或瓶裝卵形,有時破碎成片狀。外表面黃白色或淺棕色,有縱向或橫向的割痕,頂端有11~12條突起的殘留柱頭,放射狀排列,呈圓盤狀。莖部有短柄。果皮堅脆,木質。破開後內表面淺黃色,微有光澤,並有十幾條假隔膜,上有棕黑色小點,為種子脱落的殘痕,質輕而脆。氣清香,味微苦。

以個大、色黃白,質堅皮厚者為佳。

主要成分:殼含嗎啡、可待因、蒂巴因、那可汀、罌粟鹼及罌粟殼鹼,生物鹼等。

罌粟殼的功效與作用:1、罌粟殼含嗎啡、那可汀、可待因,故有鎮靜及鎮痛作用。

2、能降低咳嗽中樞的興奮性,抑制咳嗽反射,故有鎮咳作用。

此外,罌粟殼還能抑制腸管蠕動而止泄瀉。

炮製:切絲,蜜制。

性味:酸、平。

歸經:入肺、腎、大腸經。

功能:斂肺止咳、澀腸、定痛。

主治:久咳、久瀉、脱肛、便血、滑精。

臨牀應用:罌粟殼味酸澀,入肺、腎、大腸經。功專收斂,既能斂肺止咳,又能澀腸止瀉,故可治肺虛久嗽,或久瀉久痢之症。

1、治肺氣不收,久咳不止,常與烏梅等配伍,如小百勞丸。

2、治久瀉久痢,可單用,或與木香、黃連等配伍同用。

此外,罌粟殼止痛功效亦很顯著,對胃脘疼痛,療效尤佳。由於性極收斂,為治標之藥,故瀉痢或咳嗽初起者忌服。

使用注意:(《得配本草》):“初起痢疾或咳嗽忌用。”

用量:2.4~6g,或入丸、散。

處方舉例:1、小百勞丸(《宣明論方》):治勞傷喘嗽不止,自汗者,罌粟殼不拘多少,炒為末,每服6g,如烏梅同煎,温服,食後有汗,加小麥30g,同煎温服。

2、罌粟散(《普濟方》):治小兒新久吐瀉,不思乳食或成白痢;罌粟殼30g(炒),訶子30,縮砂仁6g,制甘草6g,上為末,三歲服1.5g,米飲食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