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百姓民生>

中國內地債市對外開放步入"快車道"

百姓民生 閲讀(3.02W)

中新社北京5月17日電 (夏賓)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大門正越打越開。

中國內地債市對外開放步入"快車道"

16日,中國人民銀行、香港金融管理局發佈聯合公告,決定同意開展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下稱“債券通”)。

“債券通是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快車道。”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此次公告最大的亮點是強調債券通是中國擴大金融市場,特別是銀行間債券市場開放的新舉措,為“以資產配置需求為主的央行類機構和中長期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提供一個便捷的“一點接入”模式。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3月末,中國內地債券市場託管量達到65.9萬億元人民幣,位居全球第三、亞洲第二。

儘管目前已有473家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內地債券市場,總投資餘額超8000億元人民幣,但與其他開放程度較高的國際市場相比,仍需進一步全面深化開放。

匯豐資本市場人民幣業務發展環球主管何嘉儀表示,債券通將為國際投資者參與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提供更為便捷的投資渠道,是中國內地債券市場進一步開放的新舉措。

繼“滬港通”與“深港通”的啟動後,債市互聯互通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進一步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催化劑,亦將促進人民幣成為全球投資貨幣這一國際化發展的重要進程。

從“債券通”具體開展計劃來看,央行表示“債券通”將在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整體規劃與部署下分階段實施,當前將先開展“北向通”。未來兩地監管當局將結合各方面情況,適時擴展至“南向通”,將其作為境內機構“走出去”投資境外債券市場的可選通道。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告訴記者,先行開展“北向通”是考慮當前中國在資本市場和資本賬户對外開放的過程中,中資“走出去”主要是投向海外實體經濟,較少進入金融市場,在此方面仍需要多積累經驗,“邊學邊做。”

央行稱,“債券通”是內地與香港兩個債券市場兩種交易結算制度的對接,涉及到兩地交易、結算等多家金融基礎設施平台,在技術和實施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複雜性和挑戰。本着分步實施、穩妥推進的原則,紮實做好“北向通”,可以為未來“雙向通”積累經驗。

此外,公告中明確表示,“北向通”沒有投資額度限制。謝亞軒認為,由此可以看出中國決策層向國際中長期投資者全面開放債券市場的態度和決心。

目前國際投資者在中國內地債券市場中佔比仍不到2%,遠低於新興市場的平均水平,更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提升的空間巨大。

根據謝亞軒團隊此前估算,未來5年,中國內地債券市場年均的國際資本流入量有望超800億美元,是富含業務機遇的“藍海”。

面對“藍海”更應保持清醒。客觀上看,實施“債券通”可能在跨境資金流動、投資者保護與市場透明度、基礎設施互聯、跨境監管執法等方面面臨一定風險與挑戰。

花旗集團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表示,“北向通”風險基本可控,初期外資流入中國內地債市的比重較小,對債市波動影響甚微,而中期外資在債市比重若增加到10%,資金進出會對匯率和利率市場影響增大。

趙錫軍則指出,就“北向通”而言,監管一定要注意外匯的審慎管理和跨境資金往來對外匯市場的影響,對於債市波動的管理要加強與市場溝通,也應注重信息雙向往來暢通。

“隨着國際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市,投資者結構將更加多元、成熟,中國整體資本市場也會朝着成熟和完善的方向發展。”趙錫軍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