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百姓民生>

期待紅包雨的慰問化為普遍的尊重

百姓民生 閲讀(7.07K)

堂吉偉德(職員)

期待紅包雨的慰問化為普遍的尊重

一業主將車停在小區內的人行道上,保安上前勸阻時,男子竟從後備箱拿出棍棒打人。小區其他業主獲悉後,紛紛在微信羣內聲討此人,並向受傷的保安師傅發紅包表示慰問。前日,發生在東西湖區銀湖翡翠小區的這一幕,令當事保安範師傅既憤懣又感動。(3月19日《楚天都市報》)

保安正常履職被打,令人憤怒。一個“嗓門大卻很負責”的保安,受到了業主們“紅包雨”的禮遇,讓人略感欣慰。自然,以此方式所表達的關心,也能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讓事態得到更好的解決,並由此擴大教育的範圍。

保安被打,環衞工被打,清潔工被打,快遞員被打,這樣的場景並不鮮見。很大層面在於,他們的行為影響了一些人的“自由度”。比如環衞工在清掃過程中,看到他人亂扔垃圾,基本都會上前勸幾句,然而,遇到蠻橫不講理的人,如此做可能會招致謾罵甚至拳腳。比如在廈門,懷孕7月的環衞工在萬達西公交站勸阻亂丟垃圾女子,沒想竟被該女子毆打,躺在醫院裏,遲遲收不到一個道歉。還比如,雲南某法官,因被拒絕進入一個小區停車而暴打小保安。

對此,有人倡導對打人者給予嚴懲以儆效尤。不過,從既有的法律來説,讓其付出相應的代價即可。更何況,法律所面臨的是普遍化的社會狀況。若不能改變對底層和弱勢者的歧視,從內心尊重他們並配合他們的履職,基於身份優越感的暴力行為,就始終難以得到遏制。

打人者一定很強勢嗎?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絕大多數暴力者自身並沒有優越的身份,不過自認為繳納了清潔費、物業費,可以任性一點。有此前例,必成效應,羣體效仿之下,暴力事件則層出不窮。外在表現是羣體越來越憤怒,實質卻是彼此信任不足的社會代價。

無信任則無安全,無安全則無尊重,並形成了相對複雜的弱弱相欺。校園暴力中,大學生打小學生,或者小學生之間的互毆,無不是弱弱相欺的極致。我們正在挖一個互傷的大坑,到最後,大家對規則失去了敬畏,對權利失去了尊重,形成了對暴力的迷戀。

要真正保持對弱者的尊重,對權利的保護,就必須基於對規則、道德、法律的敬畏。重構羣體的信任與尊重,避免形成互傷的社會,除了個體要有推己及人的基本情懷,還要求法治與德治發揮兜底功能。如何把紅包雨轉化成一種職業尊重,一種權利敬畏,亟待羣體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