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百姓民生>

全機靜力試驗:讓C919更強壯|ARJ21曾被迫中止

百姓民生 閲讀(1.06W)

現 場

檢驗C919 的“肌肉”和“骨骼”是否強壯

這幾天正是上海最熱的時候,記者來到上海浦東一個叫祝橋的偏僻地方。C919大飛機總裝下線後,趙峻峯一直在這裏的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上海分部給大飛機做全機靜力試驗。

戴着眼鏡,皮膚有點黑,個子大概1米8,牛仔褲、格子襯衫,趙峻峯看着確實像傳説中的“理工男”——他是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強度部工程師、C919大飛機全機靜力試驗負責人。

全機靜力試驗:讓C919更強壯 ARJ21曾被迫中止

趙峻峯近照。 萬全 攝

走進一個巨大的試驗廠房,能看到鋼結構的三層平台,C919大飛機機身“藏”在平台裏,機身下方排列着兩列液壓作動器,兩翼則伸展在外面,被很多細細的鋼索和槓桿系統吊拉着。趙峻峯説,正常飛行中,飛機的機身在空中受到的是乘客和貨物向下的力量,機翼受的是上升力,試驗中這兩種力都需要模擬施加到飛機上,並模擬一些極端情況。

趙峻峯領着記者先是在飛機肚子底下看。機身上特別明顯的是密密麻麻的白色帆布帶,還有一捆捆紅綠黃顏色的電纜圍繞在飛機周圍。隨後又沿着鋼結構平台的樓梯上去進到飛機“肚子”裏,沒有駕駛艙儀表、沒有座椅,碩大的機艙內佈置着一套用於給機身加載的槓桿系統。

“這架‘素顏’的C919大飛機和首飛的飛機主結構一模一樣,主要用來做靜力試驗。全機身上粘着的白色帆布帶有上萬個,每個能承受幾百公斤的力量。飛機上還粘貼了上萬片應變片,通過成千上萬的電纜彙集到數據採集設備上。在機體結構受載荷作用後,這些應變片能測量出肉眼看不見的結構微應變。根據這些微應變,工程師們能夠判斷飛機結構受力的情況,還能用這些數據來檢驗分析計算的準確性。”趙峻峯説。

全機靜力試驗,就是讓飛機在地面狀態下,模擬在空中飛行和地面着陸時的受力情況,來驗證在空中到底能承受多大的力量,接受各種挑戰極限、超越極限的試驗考驗,好比檢驗人的肌肉和骨骼是否足夠強壯,這是飛機研製過程中進行飛行試驗和設計定型的先決條件之一。

“首飛前我們完成了限制載荷試驗,後續還要繼續做極限載荷試驗,最後會做破壞試驗,最大程度地測試飛機結構的承載能力,保證飛機的安全性。”趙峻峯説。

今年剛剛40的趙峻峯本科學的就是飛機設計專業。進入當時上海飛機設計研究所的時候,是研究所最艱難的時期,沒有任何飛機項目可做,除了很少量的科研課題以外,很多人只能承接各類工程項目養活自己,趙峻峯則是和幾個同事一起為一家日本製造CPU仿真器的公司做軟件開發和維護。直到2000年初,我國首款自主研製的支線噴氣客機ARJ21新支線飛機項目啟動,趙峻峯開始第一次幹飛機項目,參與飛機機身結構強度工作。當時,由於很多年沒有飛機型號項目,很多計算程序要麼不適用,要麼散失。趙峻峯的軟件開發經驗還派上了用場,從無到有編制了很多計算程序。

“ARJ21是完完全全自己做的”。設計和試驗這架飛機從頭到尾的全過程,記錄着趙峻峯的成長史,“12月1日、6月28日,這兩個日子我記得很牢。”

2009年12月1日,ARJ21飛機在進行2.5g全機穩定俯仰靜力試驗過程中,當載荷施加到87%時,龍骨樑後延伸段結構遭遇破壞,試驗被迫中止。這意味着後續的20多項靜力試驗暫停、試飛工作停滯,也讓已面臨巨大進度壓力的飛機項目雪上加霜。

作為ARJ21靜力試驗現場負責人,趙峻峯當時一下子就蒙了,“每一個人揹負的壓力都特別大,壓抑得喘不過氣來。”之後的7個月,承受着難以在人前挺起脊樑的窘迫,這支年輕的強度技術團隊,絕地攻堅,最終讓ARJ21飛機的2.5g靜力試驗圓滿通過。這7個月,成為團隊最刻骨銘心的一段歷程,“既是一次災難,也是一次機遇。我們不僅從失敗的陰霾中走了出來,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使我們更加沉着冷靜。”趙峻峯説,這也許是首飛前C919大飛機全機靜力試驗走得相對順利的原因。

採訪間隙,趙峻峯時常被電話打斷,説的都是技術名詞。趁喝水的間隙,他又拿起筆在白板上畫了個齒條零件圖,和幾個年輕人討論幾句。旁邊還立着一個白板,板上不知道是誰寫的一句話:“航空強則中國強。”

對 話

喜歡自己的工作就會投入

記者:你剛參加工作那幾年,沒什麼飛機項目可做,那時候沒想過跳槽嗎?

趙峻峯:倒真的沒想過要跳槽。可能有幾個因素。我大學學的是飛機設計,記得老師説過一句話,“中國經濟慢慢上去了,飛機不可能一直買,以後還是要自己造。”這句話我印象很深,覺得我們的民機事業有希望。我自己也覺得造飛機挺有意思。熬過幾年,ARJ21飛機的項目開始籌劃、啟動,我們就有事幹了。

記者:你經歷了ARJ21和C919大飛機的全程研製,首飛時你緊張嗎?

趙峻峯:ARJ21飛機首飛,雖然試驗都做完了,當時我還是很緊張,畢竟是第一次真正做出一架飛機來。C919首飛時就相對平靜一些。其實我覺得最不容易的是老一代飛機人。他們看到大飛機真正飛起來,格外動情。

我們都十分感謝這些老前輩,他們有研製“運十”的經驗,在ARJ21研製過程中,給我們這些一點經驗都沒有的人很大的支持和幫助。年輕人有時候不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有一個人在後面跟你説沒問題,就會很踏實。

記者:一直專注“造飛機”,你有什麼體會嗎?

趙峻峯:研製飛機,要走獨立自主的道路。不會的東西恰恰是要自己來做,自己已經會的東西可以讓別人做以降低成本。自己不會做,不懂技術的關鍵點,就沒有能力去判斷哪家供應商的產品好,也沒能力去監督他們。舉個小例子,我們做飛機試驗,要在機身或機翼上打洞,如果不熟悉飛機,就不知道在哪裏打洞是最合理的,就會冒破壞試驗件的風險。

記者:你曾經出過一個3年半的“長差”,會不會覺得幹民機這個行當太辛苦?

趙峻峯:那個差是在西安閻良做ARJ21飛機的全機靜力試驗,其實有1/3的時間還是在上海的。説辛苦,大家都很辛苦。因為要完成試驗目標,每天基本上就是吃飯、上班、睡覺,沒有第四件事,還老是抓着人幹活(笑)。我休息的方式就是“換換腦子”,換其他的工作做做。喜歡自己的工作就會投入。幹我們這個工作,只要覺得有意思,就一直會想着,不分上班下班,在家裏坐着也會想着怎麼解決技術難題。

大飛機工程是國家意志,我們每個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整個系統就會做好。首先要趕上人家,然後還要做得更好。在這個行業,想創新發展,事是幹不完的。

講 述

他選擇和團隊一起看首飛

講述人:何志全(C919大飛機全機靜力試驗縫翼試驗負責人)

要説對趙峻峯的印象,一下子能想起來的其實不是工作中的事,而是觀看C919首飛這件事。大家如果還記得的話,首飛電視直播時有個畫面,在機場外沿一個小土坡聚集了很多人,那就是趙峻峯專門找的看首飛的地點,我們後來管它叫“望九坡”。

其實,我們中國商飛員工上萬人,雖然都想親眼看一看自己設計製造的飛機飛起來,但考慮場地空間和安全等因素,不是每個人都能到機場內場觀看首飛的。趙峻峯作為技術負責人,他原本可以到內場更近距離去感受,但他放棄了這樣的機會,而是跟我們團隊一起經歷這個特別時刻。有意思的是,他為了讓大家好好看看首飛,自己特意提前幾天在機場外面找地方,最後找到了這麼個視野、角度俱佳的小土坡。首飛前一晚,他還自己帶了材料來,我們連夜搭起了一個腳手架。他甚至心細到幫女同事搭了一個用帳篷做的簡易廁所。更厲害的是,他還用手機地圖做了一個在外場觀看首飛的攻略:路怎麼走,車停哪,在哪看起飛好,在哪看降落最好,非常細緻,這就是他的一貫風格。

C919的首飛是個里程碑,後面還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完成。我們作為飛機的“強度專業”,主要職責是保證整個飛機的結構安全。大到整架飛機,小到一個釘子,我們的分析結果、試驗結論直接影響飛機的安全性,一點也馬虎不得。趙峻峯在技術上要求很嚴格。前一秒鐘我們和他還在嘻嘻哈哈,但一轉入工作狀態,大家馬上就嚴肅緊張起來。

我覺得,趙峻峯的愛好就是設計飛機,他可以心無旁騖地投入到飛機的設計和試驗中。大家都覺得他是個特別不追名逐利的人,他經常説:這個獎,我就算了,給誰誰誰吧。(本報記者 餘建斌)

大家都圍着飛機想事做事

講述人:周良道(C919大飛機副總設計師)

我們這個大團隊,主要負責飛機結構設計、分析和驗證,目標是“為中國大飛機鍛造強健可靠的體魄”。趙峻峯是C919大飛機全機靜力試驗工作的負責人,飛機要做什麼樣的靜力試驗來充分表明安全性,就歸他來“策劃”。

趙峻峯是個踏實、專心做技術的人,基本上對技術外的事情不感興趣。他跟你聊天,説的都是專業上的事,全是技術話題,他也很適合走技術這條路。

有一次,趙峻峯到另外一個部門去競聘專業總設計師。這個領域,我們都不太熟悉。我們這些瞭解他能力的總師,主要都是在飛機結構領域,當時也都不在評審專家組。但憑着他自己對飛機的理解和經驗積累,最後排名第二,非常了不起。可以説,他用10分鐘的答辯體現了他的價值,並得到了充分的認可。

我很滿意我們的團隊,他們的最大特點是擔當。擔當不僅僅體現在會拼、會攻關,也體現在這些年輕人有闖勁,也有韌勁。在和別人有分歧的時候,會很有耐心地去説服對方,給出專業的意見。即使在分歧很嚴重的情況下,他們也不是轉身就走,而是更有耐心,迂迴地把問題解決掉。這説明大家都是圍着飛機在想事、做事。和趙峻峯他們打交道多了,就發現只要是他們認定想做的事,就千方百計地給你講清楚,甚至跑到我辦公室來不厭其煩地講充分。

從ARJ21首飛、適航取證到交付運營,再到C919首飛成功,整支團隊逐漸成熟,也越來越自信。我記得ARJ21在2008年首飛成功時,我們又蹦又跳很瘋狂。到C919首飛,看到它輕盈地起飛、穩穩地着陸,似乎沒有特別的感受,腦子裏一直琢磨的是和飛機動作相關的飛機結構。對我們來説,每一次結構強度的試驗本身不亞於一次首飛。

中國的民機事業,從無到有,越來越實。但和波音、空客比起來,還有差距。國家重視,社會關注,老百姓認可包容,這麼好的環境,我們要繼續咬緊牙關、負重爬坡,這樣才會有機會和波音、空客一起掰掰手腕。中國民機事業的未來,扛在像趙峻峯這樣一批年輕人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