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百姓民生>

時代的色彩

百姓民生 閲讀(2.78W)

時代的色彩

20世紀60年代,天安門廣場。翁乃強攝/光明圖片

時代的色彩 第2張

20世紀80年代,廣州一位市民把剛剛購買的彩色電視機放到自行車後座上拉回家。翁乃強攝/光明圖片

時代的色彩 第3張

20世紀70年代初,北京市民來到剛對外開放的故宮參觀。翁乃強攝/光明圖片

【時代記錄】

本期主題:彩色膠捲

攝影作為記錄現實的最佳藝術形式之一,就本質而言,其對世界的再現應該儘可能接近原貌。面對有色彩的現實世界,彩色攝影理所當然地更接近事物的真相,而黑白攝影則是對現實的一種抽象表現。但有趣的是,攝影術發明後的百年間,彩色攝影始終沒能在藝術攝影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直到20世紀70年代,隨着消費時代的到來,彩色攝影才真正被接納成為一種嚴肅的藝術形式。

闡述本期主題的攝影師翁乃強,在20世紀下半葉用當時頗為珍貴的彩色膠捲,記錄了中國社會各個行業的生產場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態。這些罕見的彩色影像讓觀者近距離地感受那個年代人們的喜怒哀樂,體會由一個個真實場景和生動面孔組成的歷史面貌。

大約10年前,我第一次看到翁乃強的照片時感覺很震驚,因為作為一個非新華社的攝影記者,能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拍攝這麼多彩色照片還是很少見的。更重要的是,翁乃強的照片還有一種所謂“當代藝術”的味道。2016年,他的個展在攝影圈和藝術圈都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翁乃強最近出版的《彩色的中國:跨越30年的影像歷史》一書中收錄的照片,因濃烈的色彩而讓我們對那個時代的記憶忽然平添了一些恍若夢中的感覺,好像有一股力量要把你拽向時間的黑洞。那裏有安靜的小城、廣闊的田野、飛馳的自行車、燦爛質樸的笑容……你彷彿又重新觸摸到了那些歷史的痕跡。

我想這也許是彩色照片與黑白照片的區別——彩色照片更容易讓人產生一種夢幻的現實感,而黑白照片則讓我們彷彿看到某種歷史的真實。

20世紀60年代,翁乃強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專業藝術科班出身,後分配到《人民中國》雜誌社工作,再轉行成為攝影記者。我想他後來拍攝的照片相比於同時代的其他攝影記者之所以更“藝術”一些,跟他學習油畫有很大的關係,特別是在拍攝彩色照片的時候,翁乃強的特點更為明顯,他在這一代攝影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留下了一大批優秀的彩色攝影作品,記錄了普通社會生活的真實影像。

當然,作為那個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攝影家,翁乃強也不是一個先知先覺者,他只是用一個職業攝影師的態度去感悟那個時代,就如他自己所説:站在大多數人一邊,用攝影記錄下這個時代,是一個記者的責任。

(作者:那日鬆,系攝影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