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百姓民生>

老師要來家訪|一些新生家長很焦慮

百姓民生 閲讀(2.4W)

這段時間,下沙中小學幼兒園老師們都在忙着一件事,家訪。

老師要來家訪,一些新生家長很焦慮

一些新生家長,因為對家訪沒概念,一聽説老師要來,都開始焦慮,不知道如何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生怕溝通不好而影響孩子在校受教育。

女兒9月就要開學念一年級了,陳女士現在正等着老師上門家訪,相當緊張。“我不知道怎麼説,萬一説錯話,老師會不會對孩子產生壞印象?”陳女士説。

家長在接待老師家訪時該説些什麼,老師在家訪中又會訪些啥呢?記者請教了一些接待老師有多年經驗的家長和常年進行家訪的班主任們。

家長支招:

開誠佈公聊孩子,也可探討教育方法

沈先生的兒子晨晨今年上六年級,六年來沈先生接待過很多次家訪。“我跟老師聊天,一般是半個多小時,大家面對面,心交心,開誠佈公。”沈先生説。

沈先生對兒子的學習有很高的要求,要求他每天在家要預習,因此,“兒子上課活不活躍”是沈先生最關心的。另外,兒子在校的性格表現、上課有沒有交頭接耳、寫作缺點怎麼改等等,沈先生也會與老師溝通。

沈先生告訴記者,在家訪中得知,兒子每次寫《最難忘的一件事》,寫得最多的是“踢足球、打籃球”,老師説這反映兒子生活圈窄小,沈先生反思後,決定帶兒子擴大生活圈。

楊先生的兒子,今年9月入讀學正小學一年級。楊先生告訴記者,他第一次接待學正幼兒園老師家訪時,把兒子以前的習慣都講了一遍,尤其提到喜歡下圍棋這個愛好,希望老師能利用兒子這個優勢,讓兒子儘快與同學融洽起來。

老師建議:

家長應多談孩子興趣習慣和性格

學正小學一位班主任吳老師告訴記者,學校與家庭環境不同,孩子的表現也不同,老師家訪,是為了瞭解孩子的另一面,家長應真實介紹孩子情況,而老師要換位思考,明白家長苦心。

“家訪就是要家長把孩子的優勢、不足與老師聊一聊,在瞭解真實情況的基礎上引導教育孩子。”吳老師説,每次家訪,她會主動了解孩子的愛好、優點、不足、生活習慣,然後與家長商討教育方式。吳老師説:“班裏曾有一名成績不盡人意的孩子,家訪時卻主動邀請我進門,給我倒水,還給我拿了一個靠枕,説沙發太硬,墊着會舒服些。這些關心人的小細節,讓我對這個孩子的學習有了信心。”

學林小學一位老師告訴記者,“家訪中發現,一年級新生的家長會比較含蓄,擔心説孩子的不足影響孩子在老師心中的印象,説優點會讓老師覺得家長浮誇。其實,老師非常願意和家長交流,家長不要有顧慮,要有積極的心態,主動出擊,讓老師瞭解孩子的興趣、習慣、性格等,有利於學校教育。”

下沙一小一位老師告訴記者,她在家訪中,會結合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問問孩子父母“每天放學回家,孩子有沒有跟你説什麼”,如果家庭有影響孩子學習的問題,她會深入瞭解、勸導,避免影響到孩子。

家訪:

老師會關注閲讀情況和家庭教育

學正小學一位班主任劉老師,已經開始對全班37名學生進行家訪。每天下午,劉老師會去約好的家庭家訪,一天走三四户,到晚上9點半結束。

目前,劉老師已經訪問了十户家庭。在這些家庭中,劉老師對學生小羽的印象最為深刻,“他的房間有一面牆全是書,毛估估有四五百本。”劉老師回憶。

小羽的父親告訴劉老師,為了給孩子營造閲讀氛圍,他特意把書架擺在孩子的房間裏。書架上更多的是適合成人閲讀的書籍,也有一些是給小羽讀的書。小羽指了指兩個擺放着繪本的格子告訴劉老師:“我喜歡看繪本,要是自己的書看完了,也會看爸爸看過的國學書。”

“有些孩子喜歡音樂,客廳擺着架子鼓等樂器,有些孩子喜歡閲讀,像小羽這樣的。但也有些孩子,沒有愛好,也沒有一個專門學習的場所。”劉老師説。

劉老師建議,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最好能給孩子開闢一個專門的場所發展孩子的特長。入讀小學後,能有一張專門的書桌或一個專門的閲讀房間,對孩子的學業更有益。

李老師是下沙二小的班主任,通過前兩天的家長會和家訪,他對一個叫小楊的學生印象深刻。

小楊的父母都在外地做生意,那兩次與孩子有關的重要活動,媽媽都沒落下,特意從外地開車回來,結束後又開車回去,一來一去要五個小時。

李老師説,班級40個孩子,每個家庭對待孩子入學的態度都不一樣,他對這位媽媽放下生意陪孩子入學的態度非常認可。

“我去家訪時,這位媽媽也剛進家門。她對我説,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可以請爺爺奶奶帶,她一週回來看望一次;上小學了,就要自己多花些時間陪,多給孩子灌輸正確的思想,培養好的習慣。”李老師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