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百姓民生>

349|黃大發

百姓民生 閲讀(2.3W)

349 黃大發

黃大發,男,漢族,1935年11月生,中共黨員,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

36年來,黃大發忠實踐行“修渠、致富”的誓言,帶領羣眾絕壁鑿天渠,建成一條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水渠,解決了當地的缺水問題,改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條件,被當地羣眾稱為“當代愚公”。

草王壩曾缺水嚴重,村裏人去最近的水源地挑水來回要走兩個小時。1958年,黃大發當選草王壩大隊大隊長。他許下承諾“一定要想方設法通上水,讓大家吃上米飯”。這句話成了黃大發的人生信條。由公社牽頭,村裏組成施工隊,黃大發任指揮長,開始修建“紅旗大溝”,打通隧道建成溝渠,引來大山背後的螺絲河水。由於資金、技術等原因,工程只打通了116米長的隧道,水渠後來被廢棄。但黃大發並沒有放棄,因為他心中始終有一個執念:我是村支書,有責任修通水渠,解決村裏人畜飲水問題,改變貧困現狀。1989年,54歲的黃大發向組織申請到楓香水利站跟班學習水利知識和開鑿技術。

經過多方奔走和申請,1992年底,修渠工程終於立項。第二年正月初三,水渠工程冒着大雪開工。黃大發既當指揮長又當技術員,年近六旬的他總是衝在最前面。在修擦耳巖段時,一處倒懸的崖壁成了難題,年近六十的黃大發把麻繩系在自己身上吊下懸崖測量。修渠期間,黃大發的女兒和孫子相繼因病去世,黃大發承受着悲痛,堅守在修渠一線。1994年,水渠的主渠貫通,河水第一次滿滿當當地流進草王壩村。羣眾以黃大發的名字給這條渠命名為“大發渠”。

水渠修好後,為了兑現“帶領村民致富”的諾言,黃大發把精力又放在脱貧致富上。他先後帶頭搞起養殖業、種植業,帶領羣眾“坡改梯”,昔日的荒山荒坡變成了良田。

黃大發榮獲時代楷模、“貴州榜樣·最美人物”、貴州省脱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