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百姓民生>

BBC紀錄片請來首位中國導演|拍熊貓寶寶扮熊貓還

百姓民生 閲讀(1.22W)

十年之前,BBC史上最受歡迎的自然紀錄片《地球》在全球收穫了1億美金票房,豆瓣評分高達9.4分(見下圖)。

BBC紀錄片請來首位中國導演:拍熊貓寶寶扮熊貓還

十年之後,《地球》終於有了續集《地球:神奇的一天》,來自成都的大熊貓和來自廣西的白頭葉猴成為片中最重要的中國元素。

這部中英聯合打造的紀錄片即將在中國開啟全球首映,並邀請了中國首位艾美獎最佳紀錄片得主範立欣作為聯合導演。

40歲的範立欣,多年一直把目光投放在人文關懷類題材上,曾憑藉講述農民工春運題材的《歸途列車》成為中國首位獲得美國艾美獎最佳紀錄片和最佳長篇商業報道獎兩項大獎的導演。

日前,範立欣接受紅星新聞獨家專訪,講述了中國視角下的地球故事,透露成龍為了給獅子配音,甚至真的伸懶腰打哈欠。

BBC紀錄片請來首位中國導演:拍熊貓寶寶扮熊貓還 第2張

  ▲導演範立欣接受紅星新聞專訪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中國視角下的地球故事

BBC請來首位中國導演

一直擅長拍人文類紀錄片的範立欣,為何會被BBC找到做《地球:神奇的一天》的聯合導演?

他告訴紅星新聞,“我應該是BBC《地球》這個經典系列IP第一位參與進來的中國導演。中英合拍,從故事的敍事方式來説需要漢化,需要一個既懂西方的表達方式,又懂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懂中國觀眾當下喜好的人。這次《地球:神奇的一天》也有不少鏡頭在中國拍攝,畢竟講述地球的故事,中國是不可或缺的。”

範立欣表示,自己也一直想拍中國比較牛的自然類電影,這個想法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實現,去年的自然紀錄類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創下紀錄片的好成績,讓他覺得自然紀錄類電影可以在中國有更好的上升空間。

BBC紀錄片請來首位中國導演:拍熊貓寶寶扮熊貓還 第3張

  ▲企鵝對抗海浪

對於十年前的那部《地球》,範立欣覺得很驚豔,“第一個故事關於北極熊。冬天過去,北極熊媽媽去出找食物,小熊還要吃奶,但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時間提前,影響了它們的生存空間。北極熊媽媽很着急,但小熊還很天真,玩得很開心,這個場景我現在依舊記憶猶新。我當時看到那個場景時就覺得要對父母好一點。我覺得,在現代生活中,我們在生活擠壓下被忽視的人與人的關係、家庭之間的關係,可以在動物身上感受到,也是一種警醒。”

範立欣透露,在這部《地球:神奇的一天》裏,出現了好幾位“幕後”的中國人。

一位是著名作家嚴歌苓,她擔任中文旁白編劇,還有一位是成龍,擔任配音。“我在其中看了大量的拍攝素材資料,更多是對整個剪輯提出意見。成龍是真心愛自然電影和動物,他是在中國錄音,在英國做的混音。

錄完之後,大家欣喜若狂,所有人都跟我説雖然聽不懂漢語,但能聽到Jackie(成龍)是那麼愛動物。他把每一個動物都演活了,都賦予了自己的性格。成龍非常享受這個過程,他有很多非常即興的表演方式。比如給獅子配音,成龍真的伸了懶腰,打了哈欠,用第一人稱説:本王要休息一會兒。”

既然是有一些中國視角來講地球故事,中國導演範立欣這次着力於和國外其他導演以及製片人溝通。他透露了一個細節:“在蜉蝣的那一段,我們添加了一些中國古典的時空論,放入了一種獨特的禪意。從中國文化的角度來講,有更多的包容、更多的理解,這跟影片想要表達的地球合一的概念是契合的。

BBC紀錄片請來首位中國導演:拍熊貓寶寶扮熊貓還 第4張

  ▲獨角鯨海中暢遊

中國大熊貓成為拍攝對象之一

成龍配音: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

《地球:神奇的一天》選擇了中國國寶大熊貓作為拍攝的主角之一,範立欣稱,這次拍攝大熊貓是去的成都,拍的是圈養的準備野化的熊貓,大概花了十五天時間。

“一隻大熊貓一天要花14個小時吃竹子,但竹子營養含量不高,只有百分之十七能被吸收。而熊貓媽媽要一直辛苦吃竹子,才能哺育熊貓寶寶。所以,吃竹子這件事情是很重的體力勞動,你可以説熊貓媽媽是一個辛苦的吃貨。”

BBC紀錄片請來首位中國導演:拍熊貓寶寶扮熊貓還 第5張

  ▲爬“樹橋”的熊貓寶寶

他透露,在電影裏,可以看到熊貓寶寶無憂無慮、漫無目的玩耍,閒逛,“為此,成龍大哥還配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解説詞: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

其實,動物非常不容易拍。範立欣稱,在拍攝大熊貓的時候要穿上熊貓衣,“為了靠熊貓更近一點,攝影師不僅要穿熊貓衣扮成熊貓,還要抹上熊貓媽媽的屎和尿,熊貓寶寶就認為是媽媽在旁邊,會比較自然一點。”

採用了最先進的超高速攝影機

“但不能干擾動物的自然行為”

另外,範立欣還談到,在這次拍攝動物時,他們也用了一些非常先進的拍攝技術手段。

比如,在拍攝從水裏飛出來的蜉蝣時,它們的姿態非常輕盈,“這是用了現在最先進的超高速攝影機,每秒800幀。人的眼睛是每秒25幀,這個機器相當於是時間的顯微鏡,放慢了32倍。”

另外,拍生活在中國廣西崇左山區的白頭葉猴,他們動用了200架次無人機。白頭葉猴是全世界稀有的猴類,它們生活在陡峭的巖壁上,定製的航拍機最大的特點是要用仰角的方式跟着猴子往上拍,這是第一次用非常貼近的方式記錄白頭葉猴的生活習慣。因為無人機有噪音,為了讓猴子們習慣這種噪音,攝製團隊先花了兩週的時間放飛無人機,等到猴子們習慣了才開始拍攝,這需要極大的耐心才能做到。

範立欣強調,“我們不會貼上去拍,拍攝時最近的距離也隔了1米,不能因為拍攝去幹擾動物的自然行為。”

BBC紀錄片請來首位中國導演:拍熊貓寶寶扮熊貓還 第6張

  ▲樹懶為愛下海

如今,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讓範立欣對拍攝自然類電影有了更大的信心。

他表示,《地球:神奇的一天》這次的製作成本差不多有6000多萬人民幣,團隊有100多人,對於紀錄片來説很高了。“《我們誕生在中國》有6670萬票房,這是非線性增長。這是觀眾需要更豐富的文化選擇和觀影經歷的表現。我覺得中國紀錄電影也許很快就能突破億元票房。我期待《地球:神奇的一天》可以成為首部中國票房過億的紀錄電影。”

談到今後的計劃,範立欣透露,他很期待未來還能加入《地球3》的製作,“如果能夠合作的話,我就要去人跡罕至的地方拍攝。”

(原標題:BBC最受歡迎自然紀錄片《地球》續集請來首位中國導演 拍熊貓寶寶扮熊貓還要抹屎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