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百姓民生>

中國載人航天族譜大盤點|已有四大成員就位

百姓民生 閲讀(2.66W)

中國載人航天家族再添新丁:天舟一號。4月20日晚,這個我國第一艘貨運飛船飛向太空。我們距離太空築家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中國載人航天族譜大盤點 已有四大成員就位

從嫦娥奔月到萬户飛天,千百年來,中國人從未停止過對浩瀚宇宙的探索。在地球之外的太空建起一座“自由家園”更是這一探索中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更深空建立起一座補給站、前哨站、試驗室。

航天器可以停泊在此維修、補給,以最佳的狀態揚帆再戰;“中國哈勃”太空望遠鏡-巡天號光學艙可以紮根在此,心無旁騖地探尋生命起源、宇宙奧祕;中國航天員可以舒適地長期工作、生活在此,利用獨特的宇宙環境資源,開展科學技術的研究和試驗,擁抱“太空經濟時代”的到來。

這一切的前提是,屬於中國人的太空家園的建立。如今載人航天家族已有四大成員就位:神舟載人飛船、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以及剛剛發射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他們的終極目標就是“搭起”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

太空巴士、補給專車撐起天地生命線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浩瀚宇宙中建家、駐守絕不是件簡單事,需要源源不斷的物資供給,特別是航天員在軌所需要的燃料、食品、空氣等資源必須得依靠地面的支持。

當然,航天員飛天“上班”、落地“下班”所乘坐的通勤工具也必須安全可靠,既能經受住火箭發射的高強度震動,太空環境極端温度“冰火兩重天”的考驗,高能粒子、太空碎片撞擊等重重挑戰,還得具備自動駕駛、室內恆濕恆温、24小時“Wi-Fi”覆蓋等多樣功能。

根據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的説法,專家採取了“客貨分流”的方式,通過神舟飛船、貨運飛船不同解決方案聯合作戰的模式,來支撐空間站建設和運營的生命線。

神舟飛船是航天員專屬的“太空巴士”。為了打造好這艘太空生命方舟,五院技術人員採取了從無人到有人、從一人到多人“小步快走”的驗證方式。

神舟一號、二號、三號、四號“四兄弟”是勇闖太空的先行者,他們以身試險,聯手進行無人飛行試驗,全面驗證了飛船發射、艙段分離、從太空返回等各項關鍵技術。

在“四個哥哥”榜樣力量的帶動下,神舟五號不負眾望,搭載航天英雄楊利偉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飛行,也樹立起我國“太空巴士”建造標杆。

隨後的神舟六號至神舟十一號兄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又在功能、性能上進行了持續完善,為太空巴士的標準化、批量化生產立下了汗馬功勞。

貨運飛船,顧名思義以貨物運載為初衷,沒有了保障航天員“舒適”功能的羈絆,它把載重本領練到了極致。

按照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舟一號總設計師白明生的説法,神舟飛船隻能攜帶數百公斤物資,還不及貨運飛船的一個零頭,採用了高性能減重設計、輕量化貨架設計的貨運飛船能一次裝載6噸多的物資,本領超過俄羅斯現役貨運飛船。

貨運飛船還有一項獨特的本領——在軌推進劑補加技術,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太空加油,這也是“太空之家”能得以連續工作15年的重要屏障。根據專家的説法,有了貨運飛船超強運輸、補給能力的支撐,3名航天員能在“太空之家”連續工作180天,各類試驗物資也可以源源不斷地運抵空間站,把空間站建設成為我國在太空的新技術試驗田。

交會對接技術、組合體控制技術:讓“太空之家”的搭建成為可能

受制於火箭運載能力等因素,中國人尚不能一次性地把近百噸的空間站發射升空,空間站在太空的構建採取的是“搭積木”方式,需要先單獨發射各艙段、再拼接組合,實現“1+1+1=1”整體性能最優的效果。

此外,空間站的構型不是固定不變的,隨着神舟飛船、貨運飛船及特殊功能載荷艙的加入,空間站整體構型會如同壘積木一樣,越來越大。

而支撐空間站“百變如一”的關鍵,就是交會對接技術、組合體控制與管理技術。

交會對接要實現兩個航天器在高速運行中毫釐不差地對接成功,難度堪比“萬里穿針”,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國、俄羅斯兩國掌握此項技術。

根據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的説法,為了突破並掌握這一空間站構建的關鍵技術,五院技術人員專門研製了神舟八號、九號、十號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通過多次對接試驗全面掌握了自動交會對接、人控/手動交會對接等多項技術。

此外,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還要與天宮二號開展快速交會對接試驗,驗證“6小時快速對接”的獨門祕籍,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舟一號副總設計師徐小平告訴記者,這將為空間站應急救援提供支撐,推動我國把交會對接技術從“練好”到“練精”躍升。

交會對接完成後,如何實現原本獨立航天器間的資源統籌,讓其成為一個統一整體,也是一道難題。

徐小平説,五院技術人員在神舟八號、九號、十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等多次任務中,反覆試驗了組合體控制與管理技術,在神舟、天宮組成“天神”組合後,“塊頭較大”的天宮接管了整體控制權,對電力、動力、飛行狀態等進行統一調度。

如今,天舟一號貨運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任務中,五院技術人員還將進一步驗證“以小控大”“以大控小”模式,運用塊頭較小的天宮二號控制整個組合體,並檢驗貨運飛船短時控制組合體的能力。

徐小平説,這一技術成果在今後的空間站建設中應用廣泛,如在天舟一號停靠、接駁空間站期間,將擔當與空間站組合運行期間的“充電寶”功能,為空間站提供穩定的能源輸出,減少空間站本體的能源消耗;在空間站姿態出現異常時,貨運飛船可以接過組合體控制權,為航天員撤離和營救爭取寶貴時間。

出艙技術、在軌維修技術:讓“太空之家”的穩定運行更有可能

羣星閃耀的浩瀚宇宙雖風景獨好,可長期駐守的生存環境卻十分惡劣:在這裏“白天”即陽照區、“夜晚”即非陽照區的温差能達到200多攝氏度,沒有空氣的外部環境中卻遍佈着高能粒子、宇宙射線,還要時時小心空間碎片等“流彈”的侵擾。

如此,要保證“太空之家”在15年任務期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在軌維修的硬本領必不可少。

當故障發生在“太空之家”外部時,航天員必須穿上嚴密的出艙航天服,到艙外執行維修工作。對此,在神舟七號飛船任務中,五院的技術人員成功進行了此類技術的試驗驗證。

當故障發生在“太空之家”內部時,維修就簡單多了,如同科幻電影表現的那樣,當一套大型設備發生故障時,技術人員像插拔U盤一樣,快捷地拔下損害的部件,插上一個新部件後,設備恢復了正常運轉的場景。現實中,技術人員打造出了可快速更換的模塊單元,只需進行“插拔式”的工作,就能快速完成在軌維修工作。

這一點在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任務交會對接中也得到了驗證,航天員和自動化機械臂都可以勝任此項工作。

“天舟一號不是載人航天家族的‘老幺’,隨着空間站核心艙、實驗艙的研製成功和投入使用,載人航天家族人丁會更興旺。”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院長張洪太説,這些航天器為正式啟動空間站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不久後,我國載人空間站組建即將正式啟動,作為空間站構成的本體艙段,核心艙、實驗艙I、實驗艙II正在緊鑼密鼓的研製當中,將與貨運飛船、神舟飛船一同在太空建起我國第一個“太空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