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百姓民生>

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條件是當務之急

百姓民生 閲讀(2.92W)

□ 本報記者 蒲曉磊

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條件是當務之急

近年來,農村中小學的“撤點並校”導致農村學校服務半徑不斷延長,農村孩子上學的路途也變得越來越遠。尤其是一些邊遠山區少數民族地區,孩子走讀上學變得非常困難,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

為了解決邊遠農村及少數民族地區孩子上學難問題,早在2005年,國務院辦公廳、教育部與國家民委先後出台了關於農村與少數民族地區寄宿制中小學的建設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將寄宿制學校作為發展農村及少數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的有效辦學模式。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湖南省副主委、湖南大學兩型社會研究院副院長戴曉鳳介紹,為全面瞭解少數民族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情況,2016年4月初至10月上旬,湖南省政協民宗委組織部分委員、專家學者,深入湘南、湘西各市(州)的民族鄉(鎮),共15箇中小學進行實地調研。

調研結果顯示,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對整合師資力量和改善辦學條件、提升農村綜合辦學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各個方面起到了促進作用。但與此同時,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中的一些問題也十分突出。

調研組在一些偏遠山區農村寄宿制學校看到:十幾年前的老式課桌還在使用,桌面坑窪露釘子;學校操場沒有硬化,晴天滿是灰,雨天一片泥;宿舍由老教室改建,幾張鐵牀擠了56個孩子;食堂很小,滿操場站着吃飯的孩子;不到10歲的小姑娘踉蹌着提桶子打熱水洗浴……

這些場景令人心酸。”戴曉鳳説。

“困難很簡單——缺錢!缺人!”戴曉鳳説。

劃撥的公用經費只能維持學校的基本運轉,對寄宿的新增成本缺乏科學測算及綜合考慮,不能滿足實際需要。難以引進人、難以留住人,優秀教師、年輕教師一有機會就千方百計考試外調。沒有專業的生活教師,班主任上課時是老師,課外是心理輔導員,晚上是寢室管理員。因預算有限,從社會聘請的生活管理人員素質偏低,基本沒有教育引導學生人格養成的能力。

“教育扶貧的根本目的是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為貧困地區的孩子提供公平的教育機會,而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正是推進貧困地區教育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因此,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條件就成為當務之急。”戴曉鳳説。

為此,戴曉鳳建議,着重從政策支持、資金投入、人員配備、師資保障幾個方面來推進教育的精準扶貧。

出台專項政策。建議從國家層面出台專項政策,明確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的統一建設與管理標準,並將貧困地區列為優先發展區。

加大資金投入。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增設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建設運行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加大教育扶貧資金向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的投入力度。二是引導社會資助。建議各級政府切實做好各種教育類社會公益組織、教育基金組織、教育公益類項目等的對接、服務、協作,建立完善社會捐助教育的平台渠道和工作機制,引導社會助學資金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重點幫扶。

強化人員配備。一方面,強化農村地區的師資培育,將師訓經費予以單列並納入預算。要繼續加大委培師範生招錄力度,進一步推廣農村教師到城區學校鍛鍊、城區教師定點支教農村寄宿制學校的雙向交流。另一方面,還要增加人員配備。圍繞寄宿制學生完整生活,研究適應當前形勢的學校人員配備模式與後勤服務的供給方式。

保障教師待遇。加快農村學校教師週轉房宿舍建設,切實解決教師生活用房問題。根據偏遠程度分設檔次,建立完善特殊津貼制度。設立專項獎勵基金,獎勵長期在農村基層寄宿制學校工作的教師。完善有利於農村教師成長、向農村教師傾斜的職稱評審標準,在職稱評定、評先選優上向農村寄宿制學校教師傾斜。

“教育扶貧扶的是一代人。辦好每一所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讓每一個貧困家庭孩子享受公平教育資源,就是要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燦爛的未來。”戴曉鳳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