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早教>幼兒教育>

孩子説謊了|要處罰嗎

幼兒教育 閲讀(3.07W)

孩子説謊了 要處罰嗎

天啊,這麼小就會説謊、騙人,長大怎麼辦?

媽媽最近發現明明會説謊,一開始是無傷大雅的童言童語,後來發現黃晶為吸引大人注意,越來越常説謊......

前陣子有種理論:「越聰明的小孩越會説謊」,這難免斷章取義。從此理論角度看,説謊所需「語言技術」確實比誠實來得高。試着想像,為了將謊言講得活靈活現,發揮應有的謊言效果,這要搭配適當時機、表情與聲調。為使謊言不被拆穿,要串起前因後果,捏造合理邏輯,同時承擔被揭穿的風險,硬着頭皮也要撐下去,以免後果不可收拾。實話實説不需要擔負任何心理壓力,見什麼講什麼,不必偽裝,相對於説謊,自然比較單純。

孩童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不斷摸索,嘗試各種可能性。有時孩童是無意間説謊,毫無「犯意」。有些早熟的孩子過早學會「善意謊言」或「個人隱私」,也會讓家長感到苦惱。

孩子為什麼會説謊?

孩童説謊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幻想:孩童繪聲繪影描述「熊寶貝昨天跟我説了什麼」、「昨晚我看到聖誕老公公」,或任意誇大「早上我開車載把拔回來」、「我會開飛機」。如此的童言童語,大人不以為意,也不認為説謊。這些「謊言」與事實不符,但偶爾孩童確實無法區分想像跟現實。孩童的主觀經驗「真的」跟聖誕老公公説話。

•測試大人反應:無聊找樂子。例如「我放屁」、「外面有人敲門」,子虛烏有,看到大人被愚弄覺得很好玩,無傷大雅。倘若情節誇張:「我的書包不見了」、「弟弟剛才從陽台掉下去」反讓大人笑不出來。

•掩飾麻煩或更大的恐懼:多次被同學捉弄,自己沒辦法處理,家長又逼問「上次教你這樣跟同學説(跟老師説),最近呢?」故謊稱「對方沒有再捉弄我了」;明明想上廁所,羞於眾目睽睽舉手報告,所以對老師詢問謊稱「我現在沒有想上廁所」。

•規避責任或處罰:家長最在意的惡意説謊。明明拿了別人的筆卻否認、偷錢搗蛋推得一乾二淨。明知行為後果,卻為了推諉而説謊。

•安慰他人:為顧及他人感受的善意謊言。禮讓甜點給弟弟妹妹,説:「我吃飽了。」跌倒了怕父母擔心,説:「我沒有很痛。」想保有隱私或圖個清靜:單純不想説。對其他小朋友有愛慕好感,卻予以否認。問今天學校有沒有事,因懶得講,敷衍説「沒事」。

説謊了,要處罰嗎?

無論什麼原因説謊,大人仍會在意。要管教孩子不再説謊,需要注意幾點:

•專注教育重點:要達到教化「誠實」,需將「獎勵誠實」擺在第一位。孩子打破玻璃杯、説謊否認,為了獎勵誠實就不要計較打破玻璃杯的責任。「誠實」跟「打破玻璃杯的責任」是兩碼子事,綁在一起講,很多孩子搞不清楚:明明説實話,最後得到懲罰;早知道會被處罰,當初説謊就好,還有一線機會。

•給孩子台階下:許多情境讓孩子不敢説實話,如孩子負責澆花、結果忘了,父母詢問時又怕被責怪。可對孩子説:「沒澆水,花會渴,你替花着想,告訴我今天花會不會渴?要不要再給它喝水?」澄清事實但不當偵探:有些事情細節永遠説不清,因此只問個大概就好。小孩打架,誰先動手通常模模糊糊,連當事人也忘了。若對無法確定的事情追根究柢,孩子只挑「對自己有利」的講,學會斷章取義,反而偏離誠實負責本質。

•身教言教,父母一致:父母説過的要算數、身教重於言教。父母自己沒做好、不守信,孩子有樣學樣,再教也難。就算父母個別遵守承諾,但雙方標準不一致,從小孩觀點看來等同説謊。爸爸説集滿三個乖乖章可吃冰淇淋;媽媽説可吃零食但不能吃冰淇淋。這符合當初的個別約定,但因父母標準不同,孩子覺得受到欺騙。

為什麼父母特別在意孩子説謊?

至於家長為何如此在意孩子説謊,除了是非對錯外,還跟自己的狀態有關,這加重我們對孩子説謊的感受。例如:

★覺得自己不被孩子信任、不被尊重

孩子肯跟爸爸講、跟老師講、跟保母講,就是不跟自己講,編謊隱瞞。差點氣哭的媽媽不禁責問孩子為什麼。孩子答:「我怕被你罵。」自己豈愛罵人?還不是在乎孩子,希望從小教好,結果卻最不被信任。這種情緒排山倒海而來,媽媽自然氣苦。

★聯想遭欺瞞背叛的經驗

孩子説謊,讓媽媽聯想到昨晚孩子的爸爸晚歸,也是謊稱加班,其實溜出去應酬,跟其他女性大搞曖昧。「你跟你爸一個樣!都在騙我!」非理性聯想讓孩子承擔過多自己的情緒。

★災難性思考

對孩子表現患得患失,覺得教養需滴水不漏,「細漢偷挽瓠、大漢偷牽牛」,現在不制止説謊,長大會變成詐欺犯。災難性思考讓父母神經緊繃,反應過激。若孩子平時表現不錯,罕見説謊不必然會養成習慣。

★不能接受挫折

以「孩子被同學欺負,老師跟孩子沒辦法制止那個同學,最後孩子只好説謊沒再發生」的情況為例,家長很多時候對學校的情境其實是無能為力的。到學校警告那個同學?讓孩子不斷轉班、轉學?去責怪老師處理不周,甚至要求換老師?家長充滿挫折、無能為力,卻無法消化這種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就對謊言特別敏感。

★覺得被孩子疏離

孩子逐漸長大,開始注重隱私,有時不為什麼,「就是不想跟父母分享」。父母一路拉拔孩子長大,該犧牲的、該捨棄的一樣沒少。面對孩子逐漸脱離臍帶,覺得自己被孩子疏離,對謊言更無法接受。

説謊是語言的一種表現,孩童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揣摩語言的各種可能性,不必然帶有惡意或犯罪企圖。家長用理性邏輯循序教導,正面鼓勵,並避免過度情緒投射,孩子在這種學習情境可潛移默化,正直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