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东方女性站>热点资讯>百姓民生>

家规要知行合一|挂在墙上不如记在心间

百姓民生 阅读(7.82K)

家规要知行合一 挂在墙上不如记在心间

“天府好家规”评委李后强。

家规要知行合一 挂在墙上不如记在心间 第2张

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唯一官方投票平台,下载封面新闻推荐天府好家规。

首届天府好家规的评选正在持续推进中,社会参与热情也不断高涨。

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认为,如果把社会比喻成一个个体,家庭就是组成个体的一个个细胞。家庭的细胞坏了,社会就会癌变。作为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评委之一,他眼中的好家规是什么?好家规怎样才能真正发挥效应?3月20日,李后强接受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的采访。

谈家风

中国灵魂还要世界眼光

又是一年团年夜。山里的冬天太冷了,炉火烧得正旺。孩子们围坐一团,脑袋瓜凑在一起,映着炉火,眼睛里闪闪发光。

除夕夜,听长辈们讲述一些百听不厌的故事,是李后强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小时候住在山里,没有什么娱乐生活。长辈们除夕夜的故事,就成了童年最大的乐趣。而那些故事,无非是偷抓了鸟儿被抓走。不洗手吃饭,肚子里要虫子。稀松平常的道理,经过了无数次口口相传的演绎,光怪陆离,让年幼的孩子百听不厌。长大以后发现,有些故事现在想起来还会觉得可笑。而这些蕴含着劳动者智慧的朴素故事,却构成了李后强关于家教和教训最早的认知。

“虽然道理很简单,通过故事演绎,一下子就印到了脑子里。”时隔多年,李后强忆起当初,仍然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父母文化水平不高,讲不出很多大道理,就是通过这种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了勤俭朴素,勤能补拙,懂得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这是那一代人接受的教育,也是父母给自己最大的财富。”

多年后,自己成了父亲。对待孩子的教育,李后强则奉行传统和现代六四开教育法。“简单点说,就是中国灵魂,世界眼光。”李后强说,在如今这个年代,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适应世界的变化,必须要有全球眼光。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的文化传统却不能丢。“古人讲,仁、义、礼、智、信,是传承多年的古老文化和智慧,也是年轻一代不能丢的精神遗产。”李后强说,所以自己的孩子在博士之前一直留在国内读书。博士之前不出国,芯片搞定了才送出去。啥子芯片?“中国芯嘛。”李后强笑道。

论家国

家庭坏了,社会就要癌变

家规家训是什么?在李后强看来,家与国、规与纪在家规家训中得到了一个平衡。在国家的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规家训发挥了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讲,家族替代了政府的一部分职能。”李后强说,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规家训的最早起源。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因为地域、家庭等不同,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但是在不同之处,又存在共性之处。”李后强说,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义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

“按照物理学中的‘全息理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缩影。包含社会的信息和特征。”李后强说,家庭的细胞坏了,社会就要癌变。“人们常说,子不教父之过。社会出问题,根本在于家庭出了问题。”

讲知行

家规挂墙上不如记在心间

家规家训是一个家庭长期实践的提炼和结晶,是一个家族的精神遗产。从古时的颜氏家训到现散落于各个地方的家族族谱。家规家训已经形成了一套理论。“我走过很多地方,也看过很多大家族的族谱。”在李后强看来,家规更是书写成文的理论,最重要的则是落到实践上。“长辈尤其是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非常重要。”李后强说,有些父母埋怨孩子不懂事,但是自己整天打麻将,混牌桌,就是没有起到示范作用。中国人讲言传身教,言传终于身教。“再好的家规,记在纸上,挂在墙上,都不如记在心间。”

当然,家规家训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性。正是因为其稳定,才有继承的价值。但是仅仅是一味承袭还不够。“家规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李后强表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为家规家训注入新的时代元素。

赞活动

“既有历史性又有现实性”

作为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的评审专家,李后强对该活动高度赞赏并为其点赞。“省纪委联合媒体在全社会发起此类的评选,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没有先例。”李后强说,《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八条也明确提出,党员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与时代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既有历史性,又有现实性。家庭友好、和谐是家庭需要和社会所需要的。家庭风气建设好了,社会才能风清气正。

“一直以来,纪委被视为神秘的部门。”李后强说,此次活动省纪委联合省级主流媒体共同举办,也是贴近群众、回应社会的一个重要探索。从某种程度上,消除了纪委的神秘感,重塑了纪委的社会形象。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