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东方女性站>热点资讯>百姓民生>

高速城镇化不可回避的两个问题

百姓民生 阅读(1.51W)

高速城镇化不可回避的两个问题

中国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平均每年将近2000万人口进入城市。中国城镇常住人口接近8亿,容纳这些城镇人口的各类城镇2万多个。当前,虽然人口进入城市的增长速度在放缓,但仍然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们在享受着城镇化红利的同时,也面对着日益增长的城市问题的挑战。

在中国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有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方面,人口如何进入城市,如何就业,如何享受城市政府的公共服务,如何能在城市安居乐业;另一方面,我们如何塑造城市,如何遵循城市的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认识城市。

中国是一个后发的城镇化国家,真正的城镇化历史也就是最近这三十多年。我们短短几十年就建设了上万个表象的城市,我们的城市规模和数量已经超过了世界上其他国家,我们可以引以为豪。与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城市化历史相比,我们对城市的认知,对城市规律的理解,甚至对我们自己的所谓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还没有清晰的认识。由于后发,我们有强烈的赶超心理,我们希望自己的城市迅速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可以调动各种资源,在很短的时间内打造一个“理想”的城市。这个过程被千万个城市管理者不断地复制,甚至都来不及咀嚼消化,一座座城市、一片片高楼拔地而起,我们在赞叹中都来不及反思。然而,当经济增长出现严重下滑时,我们开始看到,这些城市是在矛盾中生长的。我们过去以建设为主导的城市变成了一个个复杂的综合体。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强势拆迁、大规模新区的生活不便等城市病开始显现,带来了更多的社会问题。已经有了户籍身份的居民对城市的要求欲壑难填,没有身份的外来人口嗷嗷待哺地等待着能够解决户口。城市管理者遇到的最大挑战是过去以土地财政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然而解决城镇的投资和建设以及公共服务的资金来源问题则难上加难。

大多数城市管理者还沉浸在过去三十年城镇化发展和城市建设所取得的表象成绩上,少有人去思考这个大系统自身应该发生哪些变化,这个系统和宏观经济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我们更多的经济学家似乎把太多的关注放在货币、金融和财政等政策上,然而微观的问题几乎都发生于城市,因为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是行政区,城市发生的问题等于是中国问题的缩影。我们需要学者把目光转向城市,从我们生活的周边,从我们所在的空间,从我们夜以继日与之发生密不可分关联的地方,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所有的微观主体甚至是中观主体的运行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说到底,把目光关注于城市等于让我们的经济学落地,落到实处。

我很欣慰地看到一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曾经分别在两个城市挂职担任副市长的管理者,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城市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方法。理论的探讨来得非常及时,毕竟我们真正研究城市规律的学者并不多,全方位研究城市系统的学者更少。把城市视为一个复杂系统,结合互联网和大数据,《城市隐秩序: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城市应用》这本书的作者刘春成,给城市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也希望更多的学者不仅仅是从功利性的规划角度来研究城市,而是真正把城市作为一个中国行政区微观主体来进行研究,研究它的外部性,研究中国城市自身的发展规律,研究中国城市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研究如何把复杂的城市简单化,研究如何按照市场规律调整政府的管理行为,研究如何改革我们涉及城镇化的各类传统制度。最后,我衷心地希望作者在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研究上取得更多丰硕的成果。(作者为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会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