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影視>電影今日資訊>

《畢業短片》新書發佈暨七部文學系畢業聯合作

電影今日資訊 閲讀(5.11K)

近些年來,由北京電影學院各系在校生擔任主創團隊的畢業聯合作業成為了電影行業人才鍛造與選拔的“試金石”與“練兵場”,其中由文學系同學擔任編劇導演的短片作品質量高、成績好,在國內外各個電影節屢屢斬獲獎項,已經成為了一種值得關注的現象。這些作品是如何從白紙上的一個創意、一個概念,變成豐富生動的聲畫光影?年輕創作者與輔導教師一路走來又是怎樣的心路歷程?11月22日下午,在北京電影學院中等放映廳舉辦的影視教育論壇——《畢業短片:創作與實踐》新書發佈暨七部文學系畢業聯合作業展映針對電影人才培養、青年電影創作等話題進行了探討。

《畢業短片》新書發佈暨七部文學系畢業聯合作

作為北京電影學院本科教學質量提高教學研究項目成果之一的《畢業短片:創作與實踐》一書收錄了包括《家•人》、《酸菜》、《親愛的女兒》、《辛巴的牙齒》、《沉默》、《回家》、《考試》七部文學系同學主創的優秀短片劇本和指導教師、主創團隊的創作心得,伴隨着新書一起,七部短片也在論壇活動中與大家見面。觀影過後,文學系系主任,也是這七部短片的指導教師黃丹老師和北京電影家協會編劇分會祕書長陳秋平、中國影協黨組副書記許柏林、國家廣電總局劇本中心副主任蘇毅,劇本中心前副主任高爾純,著名編劇史健全、餘飛,北京電影學院教授穆德遠、中央戲劇學院電影電視系副主任何可可八位來自電影教育、電影產業等不同領域的嘉賓展開座談。七部影片的主創成員也來到現場,與各位嘉賓進行了交流。

話題一:狠抓畢業聯合作業創作的初衷與思考

黃丹老師表示,針對幾年前文學系學生在拍攝實踐上的短板,自己及系裏老師下決心要將短片質量提高。作為編劇,如果不動手實踐,就對影視生產的全流程不瞭解,也會影響作為編劇的未來發展,所以從長遠角度來説,短片創作本身也是在反哺編劇。

穆德遠老師表示,自己一直在研究為什麼黃丹老師指導的作業能取得優異的成績,思考的結果其實終究還是回到教師自身——一個老師的努力有多大,他的學生就有多優秀。黃老師對於短片創作所投入的心力,既是為人、也是為師者的情懷使然。黃丹老師給自己樹立了一個榜樣,向黃丹老師學習、向黃丹老師致敬。

何可可老師表示,作為中戲的老師,平時也會指導學生作業的拍攝,對於過程中所要付出的巨大心力深有體會。尤其年齡漸長之後,親臨現場指導實在是對身心的嚴峻考驗。所以黃丹老師能夠指導那麼多作業,真的非常了不起。自己93年從文學系畢業,從89年入學到91年,黃丹老師是自己的班主任,自己親眼目睹着黃丹老師從一個小夥子一步步成為現在的“老小夥子”,卻還能保持這樣的熱情20多年,為師者都應如此。

話題二:對於七部短片的體會、意見與建言

何可可老師認為,七部短片在整體的製作水準上給他帶來的意外和驚喜甚至超過了劇作層面,當然這也得益於電影學院所具備的多院系“聯合作戰”的創作資源與條件。七部作品如果能在嫻熟流暢的敍事技巧之外,在選材與表達方面,多做一些跳出既定常規的嘗試,肯定還能有更出色的表現。除《考試》之外的其他作品,在主題及表達上都出現了或多或少的重疊。當然作為學生作業已經非常不容易,七個片子六個女導演,眾所周知女同學在拍攝組織中遇到的困難會更多。每部作品的完成度都讓人滿意,沒想到拍得這麼好。

史建全老師表示,作為有點強迫症的人,平時對小夥伴或者學生的作品要求比較苛刻。但今天看過這七個小短片後,確實挺感動。這七個小短片,跟現在電視台裏播的電視劇相比來説要好太多,跟那些一流導演相比也算做得非常不錯了。自己非常認真地看的,其中有一個還真是落淚了,感同身受。無論是從故事的社會意義來講,或者從故事的文學性和藝術性、觀賞性來講,雖然還存在着一些瑕疵和遺憾,但是整體水平很不錯。尤其是《考試》,上次來學院黃丹老師就安排看過一回,當時就很讓人驚訝,這次看完後,更覺得沒毛病,非常好!文學系的這幫學生們,希望他們儘早進入社會,成為社會影視創作的中堅力量和主流羣體。

餘飛老師認為,文學系的編劇當導演做的片子,從技巧、從拍攝手法上,基本上都比較成熟,這是令人感到吃驚的。前不久剛參加一個國際短片評比,1600多部不同國家的優秀作品,其中有一部,就是今天的《考試》,能在1600多部裏面脱穎而出,可見確實是水平比較高,比較受到認可的。從幾部作品整體的劇作角度而言,選材稍有些同質化,都偏重於家庭親情關係。所以應該去挖掘更大的表達空間,比如説科幻,甚至搞一個反恐破案題材也未嘗不可。因為短片也不涉及報批,可以完全放開去想,想一些很不一樣的角度,如果還想更多的百花齊放,更有創意、更有想法,可以把腦洞開得更大一點。對這些創作的學生甚至有些羨慕和妒忌,自己也曾一直嚷嚷着等錢攢夠拍點東西,但是一直沒做,看到這些年輕的學生已經做到這個程度,相信他們真正畢業出來以後肯定會有更大的前景。

話題三:短片創作的題材選取

陳秋平老師表示,今天看到這七部作品感到很驚喜,有的地方自己甚至熱淚盈眶。黃丹老師做了非常基礎紮實的工作,貢獻良多。雖然有的嘉賓提到七部作品的選題有些同質化,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每部作品都有一個特別好的社會關切點,任何一個影片,不管什麼題材、樣式、風格甚至類型,你不關照現實是不會有共鳴的,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須突出和延續的優點。比方説到香港生孩子,去香港受教育,這其實是中產階級興起的非常重要的熱門話題,包括《家·人》所反映的,不只是一個三角戀愛,也不是婚外情,而是一個女性、尤其是底層女性的地位或者説自尊,包括《回家》中的少數民族問題、漢藏通婚問題,都充滿亮點,當今的90後編劇和導演,能夠關注到這些社會話題,個人認為值得欣喜。相較於選材,其實更應關注類型化。目前幾部作品在類型化方面尚不突出。更加風格化一些,更加類型化一些,有的時候可能還會帶來一些題材上的驚喜。黃丹老師也説,希望學生們能再寫得“飛”一點,其實“飛”包含能不能腦洞再大開一點,更加類型化一點。

許柏林老師表示,結合自己長期參與短片評獎、電影節的評委經驗,這七部短片拿到任何一個什麼大賽的電影節上,不敢説部部是精品,也敢説個個是上品。因為無論現在的短片也好,包括現在的國產電影、電視劇、網大電影,都太缺乏文學性,這是一個致命的問題。而今天看到的七部作品,無論編劇、導演、後期製作,綜合呈現都很棒,都像大電影的品質,表演也很好,而且七部作品都有出色的典型人物,這是現實題材作品特別核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對人物的塑造。另一個讓我驚奇的地方,是每部作品中都凸顯出人物的生存狀態,不是人云亦云、不是套路化,而是有鮮活真切的狀態呈現。希望能夠在目前的基礎上,大家以後能夠拓寬生活的視野,從人和人的關係當中發現故事,發現文學,發現獨特的表達。電影學院和文學系能以這樣的實踐形式進行教學訓導並取得如此的成績,是特別值得慶祝、值得點讚的!

高爾純老師表示,從96年開始,參加審片工作至今已經近20年。自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的現實題材的影片為什麼老是不如意?現在大家都説要多拍現實題材的影片,可是現實題材的影片在80年代有一個高潮以後,後來就一直低落,應該説到現在也沒有達到它理想的高度。這裏面可能有好多問題需要去追溯,觀眾們有一個期望,電影界的這些行家裏手也有一些想法,怎麼能夠找到一條能夠把現實題材的影片創作好的門徑。今天看了同學們的作業以後,首先是感動於其中紮實認真的創作態度。七部作品從編劇開始,還有主創人員,真正是深入生活,從現實生活裏找題材,從現實生活裏提煉自己觀察生活的角度,這一點很不簡單。對於普通人命運的關注、對於他們生存狀態的關注、對於他們感情世界的關注,並沒和社會脱節,而是緊緊關注社會,而且反映了很多底層人羣的生活狀態,這一點很是讓人感動。電影學院未來發展的希望就在於把教學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把小的課堂和大的課堂結合起來。要堅持走這條正道,這個正道就是在生活當中發現素材,提煉題材,然後表現普通人的喜怒哀樂,真正把人放在主要的聚焦點上。

蘇毅老師表示,頭一天剛看了梅峯老師的《不成問題的問題》,感覺非常好,同時也感慨如今藝術院校為師者的不易,一個是要有作品,第二個更要有人品。黃丹老師以自己的言行表率,以及指導的這七部作品,就體現了這樣的可貴之處。早在2009年,當時還是電影局副局長的張宏森在接受《南方週末》採訪的時候説過,標題就叫“不要問我什麼不能寫,你要告訴我你想寫什麼”,這是對創作觀的表達。今天看到的這幾部作品,起碼從創作觀上是不跑偏的,大家非常有幸能夠遇見這樣好的一個時代、這樣好的一個學校、這樣好的一羣老師,非常不容易,要多多珍惜。特別以劉禹錫的《秋詞》作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互動環節中,就在創作指導中如何應對創作歧見這一話題,黃丹老師表示,肯定會有這種情況,自己作為一個60後,對於他們80後、90後,肯定會有很多很多不一樣的東西,但自己始終都努力去感受他們的所思所想,一以貫之的態度是:創作其實就是個相互説服溝通的過程,你得把我説服,説服了,沒關係,我聽你的。如果沒有説服,那就另找破解之道。也有另一種情況,比如拍攝《考試》中的一場戲,宋金穗和袁立商討表演方式,金穗説服不了袁立,她就跑過來問我,我思考之後,我本人覺得你的想法是對的,你的想法比袁立想法更好一些,就由我上前跟袁立把道理跟演員説清楚,孩子不好表達的,這時候就該我上了,該我發揮作用了。即便很多繁瑣的細節,比如《回家》中的房子最後刷什麼顏色,門顏色要不要刷、刷什麼顏色,都是反覆討論的結果。來到現場的學生導演也向提出意見的各位老師表達了誠摯感謝。

論壇放映的七部作品中可以看到多樣且充分的自我特質的表達呈現,以及作為未來中國電影新生代創作者的鋭氣與活力,正如黃丹老師在《畢業短片:創作與實踐》一書中所言,經由畢業聯合作業的演練及洗禮,學生們能夠帶着作業創作中積累下的自信與沉着上路,為師者也能夠倍感欣慰。學生的成長,也能夠促使教育者“二次成長”,形成教與學的良性雙向互動關係。

據瞭解,這一論壇屬於北京電影學院“金字獎”的系列活動之一。“金字獎”是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每年都會舉辦的獎項,用以表彰電影人在劇作方面的成績,致力於電影人才創作與電影產業發展的接軌,鼓勵學生參與良性競爭,督促學生將有品質的創作向成熟電影市場靠攏。同時也為影視企業提供了選擇優秀劇本和人才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