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影視>電視今日資訊>

收官再創高收視|《秦時麗人明月心》解讀悲劇

電視今日資訊 閲讀(3.24W)

由著名導演劉新執導,迪麗熱巴、張彬彬、李泰領銜主演,劉暢特別出演,張璇、王汀、邱意濃等人傾情加盟的古裝大劇《秦時麗人明月心》已於10月4日在浙江衞視收官。自開播以來,《秦時麗人明月心》便以高能劇情、快節奏敍事、懸念式周預告與主演的精彩演繹吸引了大批“自來水”,並以33.4億的網絡播放量和58億的相關話題累計閲讀量收穫了極高的熱度與關注度(數據截至10月9日),CSM52城平均收視率穩居同時段第一,10月4日收官之日更是以1.041的收視率和5.95%的收視份額登頂同時段收視榜首,向觀眾提交了一份滿意答卷。從麗姬嬴政紅棗夫婦虐戀深情到韓申為愛守護至死不休,再到荊軻情陷初戀不忘初心,《秦時麗人明月心》在歷史的長河中擷取戰國末期波瀾壯闊的一頁,為觀眾講述了秦國統一背景下的曠世至愛。而紅棗夫婦陰陽相隔這一結局也讓不少觀眾感慨道“全員悲劇這樣的結局真的合適嗎”、“已經被紅棗夫婦虐哭了”。

收官再創高收視!《秦時麗人明月心》解讀悲劇

從麗姬、嬴政、韓申、荊軻的命運,看《秦時麗人明月心》的悲劇美學

自打《秦時麗人明月心》開播以來,關於CP粉更換站隊的討論聲便不絕於耳。究其原因,在於麗姬(迪麗熱巴飾)、嬴政(張彬彬飾)、韓申(李泰飾)、荊軻(劉暢飾)四個人物的塑造都相當立體豐滿。而在劇情告一段落後,回望幾位主演的悲劇命運,可以發現他們在讓觀眾唏噓感慨的同時,也使該劇成為將命運悲劇、性格悲劇和社會悲劇相混融的藝術整體。

劇中關於麗姬一生的描繪,就最大程度地渲染出人物的悲劇命運。從開篇時的一紙通緝令到其偶然間聽見嬴政關於立儲一事的真正想法,在一次又一次戲劇性的轉變中,我們看到了麗姬劇烈豐富的心裏變化和感情活動,這種情感變化在大結局麗姬與嬴政對劍秦殿時達到至高點,給觀眾帶來綿長的回味與思考,麗姬之死也成為最能觸動觀眾內心的“悲情之弦”。而在秦王嬴政身上,我們同樣可以看到編劇關於命運悲劇的解讀。從幼年為質到外戚干政再到成蛟叛亂,嬴政從一出生就註定要比常人承受更多的生之不易。所以,當嬴政遇見思想獨立、心繫蒼生的麗姬時,他萬分珍惜。而大結局時,嬴政親手殺死麗姬的情節雖帶有某種宿命論色彩,但失去最愛之人的刻骨銘心卻讓他與俄狄浦斯身上閃光的自由意志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歷史的車轍也在這種衝突與反抗中不斷前行。

與之相照應的是韓申身上體現出的性格悲劇。作為典型的性格悲劇人物,哈姆雷特的猶豫不決導致其錯失復仇良機,這種“復仇延宕”在韓申身上則體現為“深愛延宕”。“不計後果的無限付出”雖能讓韓申一直守在麗姬身邊,但這種隱匿與深情也註定了韓申的悲劇結局。因此,當他為麗姬捨身赴死之後,令觀眾感慨的其實是韓申“本可以”過上閒雲野鶴的理想生活。與前兩者都不同,荊軻之死則可以看成是社會悲劇的集中體現。肩負太子丹復興燕國之志,也為了報國仇、雪家恨、承師命,荊軻答應赴秦刺殺嬴政是在當時的社會政治背景下必須做出的決定。無論刺秦結果成敗與否,荊軻都註定要面臨死亡,但也正是這種甘願赴死的俠之大義使其成為“亂世出英雄”的最佳佐證。

綜合《秦時麗人明月心》的悲劇結局來看,於表,該劇能以豐富細膩的情感投遞引起觀眾的內心共鳴;於裏,該劇在悲劇美學範疇的創新解讀又給後來之作提供了新思考。可以説,《秦時麗人明月心》深刻而豐富的悲劇意藴真正體現了“劇情不落俗套”的要義。

收官再創高收視!《秦時麗人明月心》解讀悲劇 第2張

從多元劇情到高立意,《秦時麗人明月心》打造差異化古裝劇

《秦時麗人明月心》在一開篇,便以麗姬遭遇的家國變故展現出風雲變幻的江湖背景,隨着嬴政的介入,關於宮廷背景的敍述也徐徐展開。與此同時,宮鬥、愛情等劇情讓該劇收穫不少女性觀眾的關注,而權謀、政鬥、懸疑等元素的鋪排也讓不少男性觀眾“入坑追劇”。但值得關注的是,儘管劇情多元包羅萬象,《秦時麗人明月心》不僅從未顯得雜亂無章,劇情設計反倒能與周播模式緊密相連。第一、二週劇情以江湖、朝堂兩條線索展開敍述,並在“麗姬進宮”後使兩條線索有了連結;隨後幾周分別以愛情、宮鬥、政鬥等元素作為每週敍事重點,並將麗姬與嬴政、韓申、荊軻三人的情感糾葛一以貫之。這種“愛情主幹長青,多元枝幹並茂”的劇情設計為觀眾打造出與眾不同的觀劇體驗,也引得網友紛紛評論“每週都要被麗姬吊胃口”、“感覺每週都像追了一部新劇”。

若説多元化劇情使《秦時麗人明月心》將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層的受眾穩穩握在手中,那麼“俠義”與“家國”的精神內核便使該劇在打造差異化古裝劇的道路上愈走愈堅定。引起觀眾熱議的結局便對這一點有所體現。就當上一秒麗姬與嬴政手持劍柄意欲“同歸於盡”之時,下一秒,麗姬手腕迴轉將利刃刺向自己,她也死在摯愛的懷中。這種“捨生”不僅是因為她對嬴政的深愛,更是因為她想讓嬴政體會失去所愛之人的痛苦,讓嬴政成為懂得體恤民心的真正的王,“捨生”的最終結果其實是“取義”。可以説,麗姬這個角色是劇中將“俠義”與“家國”兩種精神融合得最完美的角色,關於“麗姬別走”、“不捨麗姬”的呼聲也是一浪高過一浪。

截止至目前,《秦時麗人明月心》在網絡上熱度持續名列前茅,相關話題在微博上收穫2400萬討論量和58億的閲讀量;儘管收官之時面臨國慶中秋雙節衝擊,但該劇仍以大結局破1的收視位列同時段收視榜首、全國收視第三。相信無論是對於周播劇的製作還是關於電視劇的內容創新,《秦時麗人明月心》都將作為古裝題材劇的最新鮮血液,為後續劇集帶來思考與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