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影視>電視今日資訊>

吐槽文化|承載的是“樂觀的哲學”

電視今日資訊 閲讀(3.29W)

吐槽文化 承載的是“樂觀的哲學”

在中國的主流電視文化版圖中,一直有一個不大不小的缺憾,那就是脱口秀、尤其是喜劇脱口秀類型極度匱乏和欠缺。或許由於我們的傳統文化不鼓勵“出格”的表達,或許由於我們的觀眾長期以來有着比“幽默感”更加緊迫的精神需求。20年前崔永元的《實話實説》開風氣之先,卻最終因“水土不服”而落得曇花一現的結局。從那開始,中國人的娛樂生活便由影視劇和綜藝節目交替主導,個性化的、犀利的、以幽默為介質闡釋生活內涵的表達類節目在主流平台上幾乎絕跡,只在地方頻道的方言節目序列中仍有一層稀薄的土壤。

但網絡視聽行業的崛起補上了傳統電視文化的這一短板。互聯網推崇個性、鼓勵表達,且在話語上有更加寬容的空間,因而成為類脱口秀節目——尤其是以個體為“單位”、表演者與觀眾羣均高度年輕化的“吐槽”形式的喜劇脱口秀節目,成為一股令人不容小覷的文化力量。大約以中戲女生Papi醬的走紅為代表,吐槽開始成為年輕人的一種常態化的網絡生存方式:通過觀看別人吐槽和自己實踐吐槽,這些熱切又迷惘的青年既獲得了觀念交流的快感,也滿足了自我表達的慾望。有理由相信,大抵以騰訊視頻《吐槽大會》第一季在2017年的大火為標誌,中國的喜劇脱口秀節目即將如此前的網絡劇和其他網絡綜藝一樣,成為中國互聯網文化新的產業增長點,在2018年煥發勃勃生機。

當下的主流喜劇脱口秀節目實乃歐美即興喜劇(Stand-upComedy)經本土化改造後形成的一種節目樣態,不但吸納了即興喜劇成熟的話語規則和修辭技巧,更融入了中國文化自身的特色,比後者更加質樸率真。Papi醬的走紅無疑是標誌着網絡吐槽文化走向健康與成熟的一個典型案例。她在自己的作品中以美好、端莊的形象和健康、現代的價值觀為表達的根基,為素有“審醜”傳統的電視(網絡)喜劇注入了青春和朝氣,功莫大焉。而第一個有雄厚資本支持的成熟形態的“吐槽”類喜劇脱口秀節目,則是剛剛播出第二季的騰訊視頻《吐槽大會》。節目雖以“吐槽”為主要賣點,但同樣題材應時、“三觀”端正,屬於“雅緻”的幽默。

吐槽作為一種話語形態的崛起,有複雜的社會背景。但歸根結底,在於這種表達方式滿足了當下視聽產業及視聽文化的一種深層次需求:對樂觀、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的“生產”。因此,吐槽的反義詞是“粉飾”或“做作”,它所強調的是“不完美之物”之於日常生活的合理性。從這個意義上看,吐槽是一種典型的後現代文化,它並不主張對某種虛構出來的理想狀態的模仿,而鼓勵人們笑對“不理想”的必然性,從而實現與生活的勇敢的和解。毫無疑問,優質的吐槽建立在正向價值觀的基礎之上,包括但不限於公共精神、尊重隱私、男女平等。相比絕大多數現象級的流行影視劇,以《吐槽大會》為代表的喜劇脱口秀節目在培育現代社會公民素養方面,顯然發揮着更加積極的作用。

吐槽文化 承載的是“樂觀的哲學” 第2張

當然,吐槽式的喜劇脱口秀節目在當下呈現出的勃勃生機與樸素面貌,或許是其仍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的結果。在電視文化的歷史上,很多節目類型由於日益的商業化和程式化而陷入成長乏力、進退維谷的境地,如擁有42年驕傲歷史的美國電視脱口秀《週末夜現場》(SaturdayNightLive),近年來便持續受到形態僵化、新意匱乏、表達出格等問題的困擾。因此,對於方興未艾的中國喜劇脱口秀節目而言,有兩個問題是必須在初期考慮清楚的。首先是風格的定位——其實也就是如何在“輕”和“重”兩極之間,將節目的“口味”錨定於一個穩定、恰當的位置上。唯有如此,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語言可能對受眾構成的冒犯。其次,是節目的成長模式:是技術型成長還是資本式成長?如何建立起一個行之有效的機制以確保節目自始至終都與實實在在的社會現實保持“相關”(relevant)?這都是需要科學決策的事項。

從古希臘時期開始,喜劇的生命力就表現在它對現實世界的鮮明指涉。20多年前的情景喜劇《我愛我家》之所以長盛不衰,不僅在於其在語言表達上的深厚功底,更體現在其創作者對生活精準而鋭利的觀察。因此,若吐槽僅僅被用於個性化的“減壓”和“自嘲”,喜劇的文化潛能也將大打折扣。在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年輕人眼中,《吐槽大會》之所以好看,原因不在吐槽這個動作本身,而在於吐槽所承載的與現代生活有密切關係的“樂觀的哲學”。同理,Papi醬之所以躋身屈指可數的兼具知名度和美譽度的網絡紅人之列,原因不在她所熟稔使用的那些表達技巧,而在她對生活發自內心的熱愛和無比真誠的凝視。

因此,既然喜劇脱口秀即將成為視聽行業的下一個風潮,那麼我們不妨對它提出一些期望。在我看來,這期望是由兩個相輔相成的設想構成的。一是篤定,即警惕即將到來的“野蠻生長”階段可能帶來的身份迷失的危險。對於一檔優秀的節目來説,有模仿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在手忙腳亂之中失去了自我,變成贋品。二是努力不要失掉“真誠”這個在人人都有多張面孔的時代裏最寶貴的精神氣質。新的噱頭永遠層出不窮,《吐槽大會》的忠實粉絲也絕不是本能驅動的窺視狂,只有滿足了人們最高層次情感需求的內容,才能真正實現長盛不衰。

而上面這些,其實也應當成為我們對整個當代流行文化的嚴肅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