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影視>電視今日資訊>

《七十二層奇樓》是吳亦凡想拿給外國朋友看的

電視今日資訊 閲讀(3.32W)

當下的文娛消費,綜藝大片的重要性無需多言。在經歷一輪模式引進熱潮之後,文化原創成了大勢所趨。然而,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探索之路並不容易。
“為什麼老講文化呢,文化不是真人秀講的”,大型文化探祕真人秀《七十二層奇樓》在湖南衞視週五檔開播後,很多熱心人士給製片人李佳臨發來信息,表達了一些擔憂。很多人認為,在娛樂節目裏注入傳統文化元素,觀眾接受起來難免不適應。
李佳臨卻認為,“還是堅持一下吧。我們的初衷就是做一個不太一樣的節目,希望把中國的文化傳承下來,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我覺得不談超越,要談自己,談突破,談原創。這個基調定下來之後,我們就沉浸其中,咬牙也要挺過去。”三期過後,越來越好的評價走勢,給了製作團隊最大的信心支持。
以流量明星帶動文化傳承
這是一檔吳亦凡希望拿給外國朋友看的節目

沒有模式可循,沒有借鑑可用。由南派三叔擔任總編劇,吳亦凡、趙麗穎、任達華、吳磊、大張偉、王小利、劉暢、娃爾擔任常駐嘉賓的這檔節目,希望在層層闖關的時空探祕中,為大眾展現中國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習俗和手工藝魅力,領略中國四大發明之外的那些巧奪天工的技術。
談到項目的緣起,李佳臨提到和南派三叔的第一次見面,“他是一個腦洞大開的人,想的東西總是與眾不同。我第一次見他的時候就在想:如果中國電視有這樣的創意該有多好!我本人是做綜藝的嘛,所以就問他:你覺得中國綜藝怎麼樣?三叔以前真的是從不看綜藝的,為此呢,他幾乎看了所有的熱門户外真人秀,認真做了系統的研究,當知道中國綜藝是什麼之後告訴我:嗯,我決定要做了。當時,我們也經過了反覆的探討,決定先寫一兩期畫出分鏡來,能達到預期就做,達不到就不做,他設計所有東西我都覺得很特別,於是我們就決定開始。”
南派三叔的創作中,不僅有天馬行空的馳騁想象力,還有縱橫捭闔的文化駕馭力。《七十二層奇樓》沿襲了三叔的核心特色,總體劇情架構以文化探祕為主,致力於呈現歎為觀止的文化奇觀和腦洞世界。李佳臨介紹,“這檔節目的觀感比較像MC和三叔之間的對抗。三叔負責碼局,局中人在他設計的情境和關卡中完成任務,推動進程。”
節目的訴求,落腳於中國文化的展示與傳承。“我們希望用最紅的流量明星,向範圍更廣的觀眾尤其是青少羣體達到一種有力的傳播”,李佳臨心懷一份迫切,“比如説走馬燈,比如説詩詞歌賦,比如説紅線鈴這種佈防系統……全部都是中國特色,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人文財富。吳亦凡錄節目當中説過一句話,我當時還蠻感動的,他説我要把這節目拿到美國,給我美國的朋友看,他們沒見過。這對我們來説,就是一種榮譽感。”
作為炙手可熱的年輕偶像,吳亦凡和《七十二層奇樓》的結緣本身,就證明了中國文化的魅力之大。李佳臨回憶,“我們去和吳亦凡談項目的時候,他們公司的人拿出厚厚的一摞合作意向,有無數的項目都希望能有吳亦凡”,包括其他明星的加盟也是如此,節目與眾不同的文化氣質,是促成他們前來的重要因素。

上天入地的奇思妙想
希望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奧妙生動傳達

身為總編劇,南派三叔為了他的綜藝首秀傾盡了全力,“我們提前半年籌備這個項目,三叔一邊每天寫本子,一邊熬夜探討真人秀的製作技巧,然後琢磨如何將創意完美呈現,製作道具,設計機關,絲毫不含糊。”《七十二層奇樓》是棚內和户外相結合的類型。出現在節目中的大場景到小細節,全部都有來頭。
先説棚內。李佳臨説,“一開始畫圖,畫完圖以後建模,接着去搭建。我們的棚內置景比影視拍攝都難,因為影視項目一般搭一面,最多兩面,我們搭的是八面。為什麼要搭八面呢?這樣一來藝人在密閉的空間會有一種沉浸的真實感。包括觀眾熱議的石猴、蟾蜍、密碼鎖,都是中國文化特色,我們全部做了仿真呈現。第一期節目裏,牆壁上的眼睛一開一合,能睜能閉,還有小人國的精良製作也被很多觀眾注意到了,細節的精緻程度是有目共睹的。” 
再看户外。不少觀眾發現,出現在《七十二層奇樓》裏的自然景觀,幾乎從未在綜藝節目中見過。高山、峽谷、河流、灘塗,廢舊的工廠、古樸的村寨,包括後面還有沙漠出鏡。李佳臨笑了:“三叔喜歡上天入地,他喜歡去一些別人沒有去過的地方。同樣是泥潭,別的節目就是在平地上挖一個大坑往裏面倒水,三叔就非要找一片灘塗,什麼叫灘塗呢?就是沼澤,他覺得那才是真正的泥潭,藝人進去的時候才出意境和效果,他對這種自然景觀有自己的極致追求”,李佳臨提到一位藝人説過的趣話,“我們為什麼出發?為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而出發。”
不僅如此,《七十二層奇樓》通過人為造就,還原了很多歷史人文景觀。以第三期的漁船大戲為例,船隻聯排的場景,很多人大概只是在《三國》系列的影視作品中見過,三叔為了將這種古老的場景再現,對節目中的漁船做了造型化的嘗試,將它們連在一起,場面之壯觀令人耳目一新。 

 一是為了極致,二是為了創新。李佳臨説,“我們不僅專門到灘塗裏去拍,還跑到人跡罕至的野洞裏去拍,那兒可不是什麼旅遊景區哦,真的是從來沒有開發過的。還有我們將苦竹寨打造成板凳村,我們也希望通過努力,興許給去過的地方留下一道奇觀一個奇景,能為當地旅遊出一份力,那也是極好的。” 

第一期錄製竟然高達1300人
置景老師都急哭了,但即便是最難的路也要走下去

吃螃蟹需要勇氣,也需要逾越難關。《七十二層奇樓》到底有多難?她透露,“我們第一期的節目錄制1300人,同樣是大體量綜藝,我們做《二十四小時》只有160人。”
陣仗為何這麼大?李佳臨特別提到了“九大行星”場景,“司機就有上百個,所有的道具和物資都得得司機一趟一趟往上拉,雖然網上可能在詬病我們那大球偏軟,但其實是出於安全考慮,我們是從上百米的高空扔下來的,先要爬到山上去,闢出一片平地,做了許多次的測試,球體經常就卡在半山腰上,然後再把球又搬到上面去,這一趟一趟真的不容易。”
“板凳村”的場景搭建也是一樣。“板凳一開始做的是45公分高,最初想要一點形式感嘛,但是我們真的在上面走了,發現老摔,三叔自己都摔了好幾跤,然後就砍到40公分,結果還是不穩,我們就砍到35公分,一層一層改。十個板凳砍到35公分還挺容易的,五千個板凳砍到35公分的時候就要崩潰了”,李佳臨説,“基本上所有的板凳都是我們自己做的,因為我們要講究中國傳統的一個榫卯結構。不知道觀眾會不會認啊,我們確實是真的盡力了。”
除了服化道,在劇情綜藝裏十分重要的羣演,《七十二層奇樓》一樣是精益求精。李佳臨對於羣演的表現相當滿意,“羣演我們都是從北京、長沙精挑細選帶過去的,一共大概三百來個,因為不能説去了之後全靠一些村民,一般每兩個村民要配一個羣演,這樣既保證了真實又容易出效果,互搭一下就會好很多。”
回憶起第一期錄製的狀況,李佳臨毫不誇張道:“我們一百多個置景老師,真的是急的直哭。一是拍攝檔期太緊,二是製作難度太大。還是以牆壁上的眼睛機關為例,幾百隻眼睛每隻後面都是一個氣泵,還要和燈光配合,因為燈光照射到哪隻眼睛,哪隻眼睛就能睜開和閉上,打不到就睜不開閉不上,真的是不眠不休幾百個小時去測試。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些呢?機關和佈陣也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我們希望把這些都傳承到位。”
也許正如李佳臨所説,“我們選擇了一條最難最難的路,所以我説做過一次之後,人生中的大招用盡”,但所有的付出必將投射於內容本身,觀眾也能逐漸感同身受於節目的特殊質感和深刻用意,“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之後也許會更好一些吧。當然,我們也在摸索觀眾的口味,悉心聽取意見,不斷完善製作,希望帶給觀眾真正有意思有意義的作品。”

《七十二層奇樓》是吳亦凡想拿給外國朋友看的

《七十二層奇樓》是吳亦凡想拿給外國朋友看的 第2張

《七十二層奇樓》是吳亦凡想拿給外國朋友看的 第3張

《七十二層奇樓》是吳亦凡想拿給外國朋友看的 第4張

《七十二層奇樓》是吳亦凡想拿給外國朋友看的 第5張

《七十二層奇樓》是吳亦凡想拿給外國朋友看的 第6張

《七十二層奇樓》是吳亦凡想拿給外國朋友看的 第7張

《七十二層奇樓》是吳亦凡想拿給外國朋友看的 第8張

《七十二層奇樓》是吳亦凡想拿給外國朋友看的 第9張

《七十二層奇樓》是吳亦凡想拿給外國朋友看的 第10張

《七十二層奇樓》是吳亦凡想拿給外國朋友看的 第11張

《七十二層奇樓》是吳亦凡想拿給外國朋友看的 第12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