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育兒>育兒常識>

孩子和父母吵架升級|到底是什麼原因

育兒常識 閲讀(3.19W)

一位母親想讓10歲的兒子先做好作業再玩。

媽媽:“兒子,先把作業做好了再玩。”

兒子:“為什麼我不能先玩了之後再做作業?”

媽媽(嗓門大了):“你怎麼老是這個樣子?我都快要被你氣死了!”

孩子和父母吵架升級,到底是什麼原因

兒子(也抬高了聲音):“你不也在大喊大叫嗎?”

媽媽(更氣了):“你這個沒良心的東西!我真是養了個冤大頭。“

孩子慢慢地長大了,和父母之間的爭鬥、爭吵也在慢慢地升級,是什麼原因呢?

1.

媽媽讓孩子先寫作業,是考慮到如果先玩後寫作業,作業完成的晚會影響晚上睡覺,睡得晚了第二天早上就可能起不來,就可能遲到。

但玩是孩子的天性,先玩一會再去寫作業似乎也沒什麼不對。

可是為什麼就會吵起來呢?因為各唱各的調。

養孩子,就是漸漸將孩子的天性引導到一定規則上的過程。當然,這個規則是老師和家長認可的。

但是這個引導轉變的過程,如果採用強硬、控制的手段,不一定能達到好的效果。

孩子和父母吵架升級,到底是什麼原因 第2張

出於天性,孩子想先玩兒,但不能説一個10歲的孩子不知道完成作業。只是當孩子聽到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按照媽媽的規則來執行的時候(每一件事情都在媽媽的掌控之中),會產生本能的反抗,於是母子互懟的情況就出現了。

2.

孩子6、7歲剛上學,媽媽説做完作業再玩兒的時候,孩子不一定會有如此的反駁,可能真的就去做作業了。

可孩子在長大,漸漸的就不想事事被媽媽安排控制,就想要一些自主權。這時候如果媽媽還是想要事事控制,孩子反抗的情緒起來了,這就是所謂的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所以在這場母子互懟中,孩子並不是在就事論事兒,而是在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的這種逆反也同樣存在於每一個成人身上。比如,領導安排你一項工作,到了時間,領導催促,“怎麼還沒幹完,還不趕緊去幹”。你心裏舒服嗎?想不想罵他幾句?

但我們和孩子是有區別的,我們會裝,不會當面懟回去。

  3.

拋開情緒,如果按照道理來講,我們都知道時間是有限的,要做的事情卻很多,應該凡事都提高一些效率。但是對於人來講,很多時候不會按道理來做。

所以,當我們要和他人溝通的時候,首先要顧及對方的情緒。如果一句話激起了對方的負性情緒,即使這個事情背後的道理再準,再應該,對方也不可能接受。

我們原有的思維都認為,我講的是道理,是真理,事實就是如此,你就應該遵從。前面情景中的這位媽媽便是犯了這樣的錯誤,認為自己講的都是對的,就忽略了孩子聽到這些道理後的感受,忽略了孩子的情緒。

孩子和父母吵架升級,到底是什麼原因 第3張

引導孩子慢慢地適應社會規則,需要一些辦法,而這些辦法需要適合孩子心理特點。如果沒有對孩子心理特徵的充分理解,貿然行動,很可能會南轅北轍。

4.

父母除了指揮,除了命令,還有其他辦法嗎?有。

一是心平氣和的説。孩子,現在8點了,你作業還沒寫完,還要寫嗎?這就不是命令了,這是建議。

有家長可能會搖頭了:如果這麼温柔管用,我還用整天吆喝?

那我問你:你現在吆喝還管用嗎?等他20歲了,你吆喝還管用嗎?

二是提前做計劃,提前告訴孩子你的計劃。例如,孩子,我們10點睡覺,作業要在9:30之前完成,好嗎?

有家長可能又要吆喝了:他要能按計劃完成我還用吆喝嗎?

孩子和父母吵架升級,到底是什麼原因 第4張

是的,孩子嗎,總還是想着玩的,剛開始他們的腦袋裏可能連什麼是計劃都搞不清楚,但這不正是需要我們父母教會他們嗎?

提前告訴孩子要做什麼事兒,並且取得了孩子的承諾,孩子基本上能夠做到的。儘管幾點睡幾點起都是家長給安排好的,但是這樣做好處是,會讓孩子有種操之在我的感覺,這種自主的感覺每個人都是喜歡的。

作為孩子,總會在天性和紀律、規則之間有搖擺,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耐心與信任,用適當的方法去引導孩子。

5.

媽媽看到孩子那樣磨蹭、不寫作業,着急是難免的,於是就會忍不住的頻繁提醒、催促孩子:快點,快點,快點……

但問題是,媽媽的這種提醒與催促只是發泄了自己的情緒,卻不能解決問題。

媽媽首先要做到就事論事,而不是像個孩子似得被情緒牽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