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生活小常識>中藥>

大楓子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 閲讀(2.97W)

原著《中藥大全》大楓子的記載:大楓子為少常用中藥。始載元。宋震亨著《本草衍義補遺》。

大楓子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大風子、米康茄、尾加木、麻風子、驅蟲大風子、海南大風子。

來源:為大楓子科植物常綠喬木大楓子等的乾燥成熟種子,栽培或野生。

產地:主產於泰國、越南,此外印尼、馬拉西亞、印度、柬埔寨等地均有生產。我國台灣、廣西、雲南、海南島已有栽培。

性狀鑑別:種子呈不規則的卵圓形,稍有鈍稜,長約1.5~2.5釐米,直徑約1~2釐米。外皮灰棕色或灰褐色,有細紋,較小的一端有明顯的溝紋,皮厚約1~2毫米。質堅硬,砸破後,種皮內面光滑。淺黃色至黃棕色,種仁與種皮分離,外被一層紅棕色或暗紫色薄膜。種仁兩瓣,灰白色,陳久變成黃棕色,富油質。氣微,味淡。

以個大,子仁飽滿,灰白色,油性足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大楓子油(為大楓子油酸、次大楓子油酸等的甘油酯)、蛋白質。

【大楓子_大楓子的功效與作用_大楓子的副作用_大楓子圖片】

藥理作用:1、抗真菌。實驗證明,大楓子對多種皮膚癬菌有抑制作用。

2、抗麻風菌。大楓子油治療麻風,臨牀有一定療效。服藥前後對比,病理組織片可見細菌減少、菌體變形、破碎。

炮製:除去種皮,壓榨取脂肪油用。或取仁制霜(內服)。

性味:辛,熱,有毒。

歸經:入肺、肝經。

功能:祛風燥濕,攻毒殺蟲。

主治:麻風。外用治毒瘡,疥癬,手背皺裂等症。

臨牀應用:1、治療麻風。可用大楓子煅末加輕粉,以麻油調製後外塗患處,同時可配合內服掃風丸(以大楓子為首味藥),治療瘤型和結核型麻風,根據短期觀察,可使症狀減輕,又可採用其制大楓子酸乙酯,作肌肉注射。

2、治神經性皮炎。可用大楓子30g,白蘚皮30g,五倍子15g,松香12g,鶴蝨草12g,苦蔘、黃柏、蒼朮、防風各9g,混合研末,作煙燻,並配合外用止癢藥膏和內服溴劑、維生素等,有一定療效。

3、治療手癬。可用大楓子油配以核桃仁,豬脂等製成藥丸,外搓患部,有一定療效。

使用注意:大楓子毒性較大,內服易引起頭暈、頭痛、噁心、嘔吐。注射部位有刺激症狀。

用量:外用適量,內服量參考掃風丸。

處方舉例:掃風丸:大楓子1500g,蒼朮、白附子、桂枝、當歸、西秦艽、白芷、鈎藤、木瓜、川芎、肉桂、菟絲子、天麻、礞石、川牛膝、首烏、千年健、知母、梔子、川烏、草烏、威靈仙、鑽地風各60g,苦蔘、蒺藜、小胡麻、蒼耳子、防風各120g,玉米、荊芥各240g,白花蛇30g,共為末,水調為丸,成人初用0.6g,一日二次,三天后如無噁心、嘔吐等反應,可每次加1.5g,至8天后,日服三次。

注:1、種子有毒。內服可致噁心嘔吐、胸腹痛,嚴重者出現溶血、腎炎、肝脂肪性變。見《廣西本草選編》。

2、除正文所述,尚有印度大楓子、緬甸大楓子、海南大楓子等,同等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