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生活小常識>中藥>

多刺綠絨蒿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用價值

中藥 閲讀(1.51W)
多刺綠絨蒿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用價值

【拼音名】Duō Cì Lǜ Rónɡ Hāo

【英文名】Herb of Spiny Meconopsis

【別名】烏巴拉色爾布(藏名)。

【來源】
藥材基源:為罌粟科植物多刺綠絨蒿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conopsis horridula Thoms.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收,除去泥土、雜質,切段,陰乾。

【原形態】多刺綠絨蒿 一年生草本,高約15-20cm。全株被黃褐色或淡黃色堅硬而平展的毛狀刺。主根肥而長。莖近無或極短。葉基生;葉柄長0.5-3cm;葉片披針形,長5-12cm,寬約1cm,全緣或波狀,兩面被黃褐色或淡黃色平展的刺。花葶堅硬,通常5-12或更多;花單生於花葶上,半下垂,直徑約2.5-4cm,萼片2,具淡黃色毛狀刺,綠色,早落;花瓣4-8,藍紫色,寬倒卵形,長1.2-2cm,寬約1cm;雄蕊多數,長達1cm,花絲絲狀,色較花瓣深,花葯長1.5-2mm;子房圓錐形,被黃褐色平展或斜展的刺,花柱明顯,柱頭頭狀。蒴果卵形、橢圓形或長圓形,長1.2-1.5cm,被鏽色或黃褐色平展或反曲的刺,能常3-5瓣自先端形裂至全長的1/3-1/4。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4100-5400m的草坡、石礫縫中。
資源分佈:分佈西藏、雲南、四川、青海、甘肅等地。

【性狀】
性狀鑑別 本品切成短節,長短不等。根圓柱形,長0.3-1.5cm,直徑0.5-1cm;表面棕褐色,有縱紋和細橫紋;斷面黃白色,質泡鬆,有裂隙。莖長是1-3cm,直徑0.3-1cm;表面黃綠色或棕褐色,具縱校,密被黃色硬刺;切斷面淺灰褐色或褐色,中空。葉片皺縮,綠色至綠褐色,兩面有黃色硬刺,主脈明顯向背面凸起。花瓣脱落或殘留,灰黃色或黑褐色;雄蕊多數;花柱宿存,柱頭裂片合成一體,呈黑褐色頭狀,密被淺黃褐色或褐色柔毛。蒴果卵形、橢圓形,密被黃色硬刺。體質輕。氣徽,味淡。
顯微鑑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壁稍厚,外被角質層;可見硬刺或其殘基,細胞壁厚,木化;有少數扁平紋孔。皮層為數列薄壁細胞,近表皮的1列細胞較規則,略扁平。維管束外韌型,約30個,呈斷續環狀排列,常大小相間。韌皮部狹窄,呈眉月形;木質部排列略呈扇形,導管直徑12-30μm。紙管束外方有帽狀厚壁組織,細胞直徑12-34μm,壁稍厚,微木化。髓部發達,薄壁細胞有的具紋孔,中央髓腔較大。
粉末特徵:褐綠色。①硬刺碎片極多,硬刺為多細胞,壁厚且木化。②外果皮碎片細胞類圓形或長方形,壁厚不木化,內含較多淡黃色圓球形色素體。③內果皮細胞彎曲不規則形,孔溝明顯。④導管主為螺紋及網紋導管,微木化,螺紋導管直徑9-30μm,網紋導管直徑14-30μm。⑤髓薄壁細胞碎片隨處可見,細胞長方形、類圓形,可見明顯壁孔。⑥葉表皮細胞少見,上下表皮均可見氣孔,為不定式,副衞細胞4-6個。

【化學成份】全草含原阿片鹼(protopine),黃連鹼(coptisine),別隱品鹼(allocryptopine),黑水罌粟鹼甲醚(amurensinine),(礻夫)康酸(meconic acid)及罌粟紅鹼(papaverrubine)D、E。

【性味】寒;苦;有小毒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主跌打損傷;骨折;胸背疼痛;風熱頭痛;關節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g;或入丸、散。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