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生活小常識>生活常識>

網上最全的頸椎病治療方法大全(東方女性網整理)

生活常識 閲讀(1.16W)

頸椎病是指因為頸椎間盤的變性、頸椎部位骨質的增生而引起的一種以頸肩痛,放射到頭枕部和上肢,嚴重的患者會出現雙下肢痙攣,行走變困難,以致於四肢產生癱瘓為主要表現的綜合病症。少數患者會有眩暈的感覺。

患頸椎病後的症狀:

(1)頸椎部位的症狀:頸椎部有疼痛,頸部有僵硬的感覺、頸椎部位強直、頸部肌肉痙攣、頸活動受限或困難、頸部有捆綁感、有“發紂”、頸部脹筋感、“落枕”的感覺等等。若頭部常偏向一側、抬頭、低頭、旋轉都會有困難。

(2)上肢的症狀:肩膀、手臂、背部會產生麻木、疼痛的感覺,運動和感覺有障礙、痛覺過敏、有觸電的感覺,手指發麻或蟻行感、手臂、手指無力、有沉重感、或持物不穩、易震顫等症狀、上肢肌肉萎縮、肩周活動受限。

(3)下肢的症狀:下肢可能會出現放射性痛、冷、麻、涼、或這熱竄痛、腿部無力、不能站立或者站立不穩、不能行走或行走不穩、不能下蹲,病狀在活動後加重,休息後減輕,或是在休息後剛起來病狀加重,少有患者的症狀在活動後會好轉,再活動後又會加重。病症還與天氣變化有關,遇冷則加重,遇熱則減輕,或是表現並不十分明顯等。重則會肌肉萎縮、跛行、行走功能下降等。

(4)眼部的症狀又稱頸眼綜合症:不能睜開眼睛,只能閉目平卧,眼睛發脹、眼沉、睜眼無力、伴有視物不清、視力衰退、眼前閃光、暗點等視野缺損現象,在頸部活動過度時會出現眼睛疼痛、眼肌痙攣、短暫失明、結膜充血等症狀。

(5)頭痛:放射性疼痛、竄痛、麻痛、脹痛、沉痛、熱痛、涼痛、局部疼痛、前額疼痛、兩側疼痛、巔頂疼痛、輕痛、中痛、重痛,嚴重的患者則出現“碰牆”止痛的現象,甚至嘔吐。

(6)頭暈:頭痛、眩暈、病症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噁心、嘔吐、暫時性失明並伴有頭昏、頭沉等感覺,重症者會有要暈倒的感覺或是突然暈倒、過後又慢慢的甦醒、之後無異於常人的現象。本文來自本站

(7)記憶力障礙:表現為記憶力下降、丟三落四的事情時有發生、持物尋物、剛發生的事情便記不清楚、嚴重者甚至記不清是否吃飯。

(8)心臟的病症又叫頸心症:表現為時常出現心悸、心慌、氣短、胸悶、呼吸不暢、思維恐懼、心前區疼痛等頸性冠心病的表現,而在心電圖中並沒有相應的變化。

(9)高血壓又稱頸高症:表現為血壓升高、頭暈、頭痛時而發生,視物模糊、嚴重者甚至感到噁心、先要嘔吐等。血壓突然升高、無規律可循、血壓時高時低、採用藥物降壓後又升高、升高後又降低、或是治療後血壓降到太低等。

(10)膽囊炎又稱頸膽症:腹部疼痛、腹部發脹、頭暈噁心、出汗、食慾不振、手臂、腿腳無力、肝膽區疼痛等症狀。

(11)慢性咽炎又稱頸咽症:咽喉稍有充血或變紫的現象、進食並無障礙礙、而感到口乾舌燥,咽喉似有異物感、吐吐不出,咽咽不下。

(12)半身不遂又稱頸性半身不遂:變現為單側的肢體出現偏癱、麻木、竄脹等感覺,嚴重者甚至口角歪斜、伴有語言功能發生障礙、自己動手穿鞋、脱襪困難、行走不穩或不能行走等,腦CT顯示基本正常。

(13)自汗症又稱頸自汗:表現為肢體發熱、發紅、單側的肢體或頭部、雙手、雙足、四肢的遠心端出現多汗的現象,過時便自然消退,症狀不定時的發作。

(14)無汗症又稱頸無汗:和自汗症恰好相反,無汗症表現為肢體發涼、怕冷、單側肢體或頭部、雙手、雙足、四肢的遠心端出現少汗的現象,症狀嚴重者全身絕對不出汗,異常乾燥,情緒極其不穩定。

(15)失眠又稱頸性失眠:入睡困難或不能入睡,要靠逐漸加大鎮定藥物的量才能入睡,可能在短時間內不會影響第二天的工作,但久而久之則會影響工作和學習,採用各種方法治療效果都很差。經常做夢:惡夢、長夢、做事夢、工作夢、交友夢、無規律夢等。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

網上最全的頸椎病治療方法大全(本站整理)

此圖為頸椎病典型病例實用一枝梅頸椎病的治療方法專利藥物一枝梅外用穴位貼劑貼敷於病灶部相應穴位配合系列口服藥物以達到通經活絡之功效,使患者受壓迫部位新陳代謝加速,從而緩解壓迫疼痛慢慢恢復正常健康狀態。

一、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

目前,國內外治療頸椎病的方法很多,可分為非手術療法和手術兩大類。我國多采用中西醫結合多種方法治療頸椎病,大多數患者通過非手術療法可獲得較好的療效,且花錢少、痛苦小,很受歡迎。只有極少數病例,神經,血管,脊髓受壓症狀進行性加重,或者反覆發作,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才需手術治療。非手術療法有手法治療、中西藥治療,頸部圍領、頸枕、頸椎牽引,局部封閉,理療,鍼灸及功能鍛練等;手術療法則有後路椎板切除減壓,前路椎間盤切除術,椎體間植骨術,骨刺切除術,椎動脈減壓術等。治療時,應根據患者病情選擇適當的方法。

二、頸椎病的非手術療法

非手術療法也稱中西醫結合綜合療法。它是頸椎病的最基本療法。包括頸椎牽引、理療、手法按摩、鍼灸、藥物,圍領,頸託及醫療體育和自我療法等。非手術療法可使頸椎病症狀減輕、明顯好轉,甚至治癒。對早期頸椎病患者尤其有益。另外,非手術療法還能為手術療法打好基礎。

因為頸椎病是在人體退變的基礎上,由於各種附加因素加速而成的。因此,為了停止,減慢或逆轉這一過程,必須採取一系列預防與治療措施,這是對頸椎病採取的最為基本,最為有效的措施,由此可見,非手術療法是本病的基本療法。

三、非手術療法的適應症

(一) 頸椎間盤突出症;本文來自本站

(二) 神經根型,交感神經型和椎動脈型頸椎病;

(三) 早期脊髓型頸椎病;

(四) 年邁體弱或心、肝、腎功能不良,不能耐受手術者;

(五) 有嚴重神經功能症,或精神失常兼有頸椎病者;

(六) 頸椎病的診斷尚不能完全肯定,需要在治療中觀察者;

(七) 手術後恢復期的患者。

四、頸椎牽引療法

頸椎牽引療法對頸椎病是較為有效且應用廣泛的一種治療方法。此療法適用於各型頸椎病,對早期病例更為有效。對病期較久的脊髓型頸椎病進行頸牽引,有時可使症狀加重,故較少應用。 頸椎牽引的作用機制是:

(一) 限制頸椎活動,有利於組織充血,水腫的消退。

(二) 解除頸部肌肉痙攣,從而減少對椎間盤的壓力。

(三) 增大椎間隙和椎間孔,使神經根所受的刺激和壓迫得以緩和,神經根和周圍組織的粘連也可能得以鬆解。

(四) 緩衝椎間盤組織向周緣的壓力,並有力於已經向外突出的纖維環組織消腫。

(五) 使扭曲於橫突孔間的椎動脈得以伸張。

(六) 牽引被嵌頓的小關節滑膜。

牽引方法:通常採用枕頜布帶牽引法。輕症患者採用間斷牽引,每日1~3次,每次1/2~1小時;重症者可行持續牽引,每日牽引6~8小時。牽引重量可自3~4公斤開始,年齡,體質強弱,頸部肌肉發育情況以及患者對牽引治療的反應等,適當增加牽引重量和延長牽引時間。療程:小重量牽引30次為一療程。如果有效,可繼續牽引1~2療程或更長。兩療程之間休息7~10天。在進行牽引治療的同時,若能配合其它治療措施,可以提高療效。

五、頸椎病的理療

理療的作用:在頸椎病的治療中,理療可起到多種作用,也是較為有效和常用的治療方法。其作用機制為:

1. 消除神經根及周圍軟組織為炎症水腫。

2. 改善脊髓、神經根及頸部的血液供應和營養狀態。

3. 緩解頸部肌肉痙攣,增強頸椎牽引效果,並改善頸部軟組織血液循環。

4. 延緩或減輕椎間關節,關節囊,韌帶的鈣化和骨化過程。

5. 增強肌肉張力,改善小關節功能。

6. 改善全身鈣磷代謝及植物神經系統功能。

其方法有:

1. 離子導入療法:應用直流電導入各種中西藥物(鹽酸普羅卡因、碘化鉀、陳醋、冰醋酸、威靈仙等)治療頸椎病,有一定治療效果。

2. 高頻電療法:常用的有超短波、短波及微波等療法,通過其深部電熱作用,改善脊髓,神經根、椎動脈等組織的血液循環,以利其功能的恢復。

3. 石蠟療法:利用加熱後的石蠟敷貼於患處,組織受熱後,局部血管擴張,循環加速,細胞通透性增加,有利於組織水腫的消散,血腫吸收。

4. 其它:如冰醋酸,其它中藥導入,電興奮治療機等,在減輕頸椎病的症狀方面都有一定效果。

六、頸椎病的按摩,推拿療法

按摩、推拿療法對頸椎病是一種較為有效有治療措施。其對頸椎病的治療作用為:

1. 疏通脈絡,止痛止麻。

2. 加寬椎間隙,擴大椎間孔,整復椎體滑脱,解除神經壓迫。

3. 鬆解神經根及軟組織粘連,緩解症狀。

4. 緩解肌肉緊張,恢復頸椎活動。

5. 對癱瘓肢體進行按摩,可以減輕肌肉萎縮,防止關節僵直和關節畸形。

大致可分為兩類:

1. 傳統的按摩、推拿手法;

2. 旋轉復位手法:應用於頸椎小關節紊亂、頸椎半脱位等疾患,臨牀上發現有棘突偏歪,X線片上見有雙凸,雙凹,雙邊等脊柱旋轉表現的病例。

醫生立於患者後方,以左手握住裝有橡皮頭之"T"形叩診錘的交接部,錘柄向左後方,錘之一端斜置於患頸棘突之右側,尖端指向右前方。醫生拇指把住錘之另一端,令病人屈頸並向後靠於醫生的胸腹部,放鬆頸部肌肉,醫生右手掌置於患者左側下頜角部用力將其頭部向左側旋轉,同時利用左拇指及身體的力量推動叩診錘將患頸棘突推向左側。在旋轉過程中,一般可以聽到清脆的響聲,此時再查看棘突偏歪現象已消失,表明棘突偏歪已得矯正,而患者即感症狀已好轉。旋轉完畢後,按揉兩側頸項肌,並點揉雙側風池穴。若偏歪棘突已被矯正,病人仍有部分症狀,可加用左右被動旋轉頭頸部及作左右兩側屈頸手法,往往可獲症狀的進一步改善。

七、頸椎病的藥物治療

藥物在頸椎病的治療中可以起到輔助的對症治療作用,常用的藥物有:

(一) 解熱鎮痛劑:疼痛嚴重者可口服阿斯匹林、消炎痛、炎痛靜、強筋鬆、抗炎靈等。

(二) 擴張血管藥物:如煙草酸、血管舒緩素、地巴唑等,可以擴張血管,改善脊髓的血液供給。

(三) 解痙類藥物:如安坦片、苯妥英鈉等藥,可解除肌肉痙攣,適用於肌張力增高,並有嚴重陣攣者。

(四) 營養和調節神經系統的藥物:常用的有谷維素、刺五加糖衣片,健腦合劑,硃砂安神丸、柏子養心丸等,可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維生素B1、維生素B12等有助於神經變性的恢復。

八、頸椎病的局部應用藥物

1. 水針療法:"水針"是指將某此藥物進行穴位注射或痛點注射,是一種對症治療措施,對消除疼痛、麻木、頭暈、失眠等症狀有較好的效果,常與其它治療方法配合使用。常用的藥物有:0.25~1%鹽酸普魯卡因加強的鬆龍混懸液,維生素B1、維生素B12、5%葡萄糖注射液、50~100%丹蔘注射液、50%狗脊注射液等。其中維生素B1、維生素B12應用於以麻木為主要症狀的患者,而丹蔘注射液對患有疼痛及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的患者有良好的效果。

2. 外用止痛搽劑:本類藥物局部應用對減輕因肌肉筋膜炎和肌肉勞損所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效果。市售的成藥有松節油和冬青油軟膏及正骨水等。應用時,將患處洗淨並先行熱敷,然後以手指蘸少許藥液或藥膏用力揉擦患處,有止痛、止麻作用及輕鬆感覺。

3. 外敷藥及薰洗藥:此法對消除肌肉痠痛也有一定療效。市售成藥有坎離砂。

九、頸椎病的中藥治療

中醫根據辯證施治,多采用散風祛濕、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等法,對減輕疼痛,麻木,頭暈等症狀有一定療效。常用的成藥有:木瓜丸、風濕痺痛片、換骨丹、養血榮筋丸、桐丸、頸復康顆粒等。常用的方劑有:四物止痛湯、獨活寄生湯、桃紅四物湯、骨刺湯、伸筋活血湯,蠲痛丸等。

十、頸復康顆粒

頸復康顆粒根據益氣養血、活血通絡,散風止痛的原則,精選黃芪、丹蔘、白芍、川芎、桃仁、紅花、乳香、沒藥、土鼈蟲等二十餘味地道中藥材按日本漢方製藥技術精製而成,經臨牀觀察,總有效率為92.7%。

藥理學研究表明,頸復康顆粒可明顯減輕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炎症,對蛋清導致的大鼠中趾腫脹的炎症有明顯的改善作用。能明顯地減少小鼠醋酸所引起的扭體次數。並能明顯延長小鼠熱板引起舔後足時間,提示頸復康有明確的鎮痛作用。 頸復康顆粒能明顯增加麻醉犬大腦血流量和降低血管阻力,同時有輕度降低血壓作用。可能是由於其擴張血管,血管阻力下降,因此血流量明顯增加,有利於臨牀症狀的緩解和消失。

十一、頸復康顆粒是頸椎病的良藥

頸椎病是一種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也是長期從事電子、科技、文教、機關等工作的職業病。根據中醫學觀察對頸椎病臨牀表現症狀的辯證分析,屬於痺症範圍。尤其是中老年人由於氣虛、抵抗力弱,風寒濕邪乘虛而入頸肩部經路,加上長期勞損和外傷,容易導致氣血阻滯,出現頸項僵痛、關暈耳鳴、背痠肩沉,臂指麻木、視力減退等一系列症狀,嚴重的會肌肉萎縮,引起痙攣性癱瘓。 長期以來,醫藥界對頸椎病一直沒有療效顯著的藥物。近十幾年,電子工業部四二醫院脊椎病專家糜緯真教授積多所臨牀經驗,研究出頸復康顆粒,榮獲電子工業部一級科技進步獎中國中藥名牌產品。中國中藥保護品種。頸復康先後經北京的協合醫院、積水潭醫院、宣武中醫院、廣安門醫院等533例臨牀觀察,總有效率達到92.7%。中國藥學會北京分會專門組織會議邀請專家、學者、醫師等40多人,對頸復康的處方,配伍方解、工藝質量標準、毒性、藥理試驗及臨牀觀察進行了反覆論證、評議,認為這是目前國內治療頸椎症的良藥。

十二、頸復康顆粒的藥理及毒性

承德中藥集團生產的頸復康顆粒是由黃芪、黨蔘、丹蔘、川芎等中藥組成的大複方製劑,有補氣養血,活血化瘀,活絡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療頸椎骨質增生,腦供血不足引起的頭暈、頸項僵硬和肩背手臂痠麻等症。處方成分以活血化瘀藥為主。活血化瘀治則及其方藥,具有多方面的治療作用,而促進心血管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心功能和血液循環的改善,將會促使腦供血不足的症狀隨之得到緩解。我們用頸復康顆粒作的實驗性家兔心肌缺血的影響,對離體豚鼠心臟冠脈流量及對紅細胞比積影響的實驗。提示頸復康顆粒對冠狀動脈結紮所形成的實驗性家兔缺血心肌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可減少缺血範圍,減輕損傷程度。而且冠脈結紮後心外膜電圖ST段的變化與24小時心肌壞死範圍相平行。能明顯增加離體豚鼠心臟的冠脈流量。毒性試驗表明選健康的小白鼠,灌胃給予頸復康相當成人用量100倍~200倍,觀察48小時,小白鼠無不良反應及死亡。

十三、圍領及頸託

圍領和頸託均可起到制動的保護頸椎,減少神經的磨損,減輕椎間關節創傷性反應,並有利於組織水腫的消退和鞏固療效,防止復發的作用。

圍領和頸託可應用於各型頸椎病患者,對急性發作期患者,尤其對頸椎間盤突出症,交感神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患者更為合適。圍領應用較廣,因其製作較簡單,用普通硬紙板按頸部的高度和周徑剪裁成帶狀,其外面套以針織物品,兩端按裝接成布帶即可製成。白天戴上,休息時可除去。頸託製作較複雜。一般頸椎病患者應用較少。

長期應用頸託和圍領可以引起頸背部肌肉萎縮,關節僵硬,非但無益,反而有害,所以穿戴時間不可過久,且在應用期間要經常進行醫療體育鍛煉。在症狀逐漸減輕後,要及時除去圍領及頸託,加強肌肉鍛鍊。

十四、醫療體育

各型頸椎病患者的全身各部肌肉可因神經營養失調或廢用等原因而發生明顯肌肉萎縮,並引起肌肉勞損和肌肉筋膜類等症狀。頸椎周圍之關節囊、韌帶、肌肉等組織也可因炎性反應,缺少活動等原因發生粘連、顯得僵硬,因而應鼓勵病人積極進行醫療體育鍛煉。

醫療體育對頸椎病的作用有:

(一) 改善頸椎椎間關節的功能。

(二) 增強肌肉,韌帶、關節囊等組織的緊張力,加強頸椎的穩定性。

(三) 改善頸椎的血液。

(四) 矯正不良的身體姿勢。

長期進行醫療體育鍛煉有助於改善頸椎病的症狀,鞏固療效,減久復發。故在頸椎病的防治中,醫療體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進行醫療體育的方法要因人而異,以頸背肌肉勞損為主要症狀者,要鍛鍊頸背部肌肉;上肢肌肉萎縮無力者,以鍛鍊上肢動作為主;而下肢跛行無力,步行困難者,則要練習行走及蹲立動作;發生四肢癱瘓的患者,失去自主活動的能力,除加強護理,防止發生各種併發症外,對癱瘓肢體的肌肉要進行按摩,對所有關節進行全範圍的被子動活動,每日兩三次,可以減輕肌肉萎縮,防止關節僵直和關節畸形。

十五、磁療

經絡磁場療法是用磁場作為經絡穴絡一種刺激能,治療某些疾病的方法。對頸椎病伴有肌肉勞損,肌肉筋膜炎的病例和少數神經根型頸椎病疼痛較明顯的病例進行治療,其在減輕疼痛方面確有一定效果。所採用的磁性材料有:鈰-鈷-銅-鐵合金或釤-鈷合金等。治療方法可將磁石體直接貼敷於患處或穴位上,也可應用磁療機治療。

十六、鍼灸

鍼灸療法是祖國醫學的寶貴遺產。對頸椎病的治療可取得明顯療效,而且設備簡單,易行。

用鍼灸治療主要是為了達到舒經活血,常取絕骨穴和後溪穴,再配以局部穴位的大椎、風府、天脊、天目、天柱等,一般每日一次,每次留針20~30分鐘,2周為一療程。因為絕骨穴足少陽膽經,是足三陽絡,為髓之會穴;後溪穴屬太陽小腸經,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過督脈。而頸後部正是督脈,是太陽膀胱經,是少陽膽經必經之路;而側頸部有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陽三焦經通過,所以能起到疏通經絡、調理氣血、疏筋止痛等功效。

十七、泥療

泥療是將具有醫療作用的泥類,加熱37~43左右,進行全身泥療或頸、肩、背局部泥療,每日或隔日一次。結束時要用温水沖洗,卧牀休息30~40分鐘。

由於泥的熱容量小,並有可塑性的粘滯性,可影響分子運動而不對流,所以其導熱性低、散熱慢,保温性好,能長時間保持恆定的温度。其次,由於泥中含有各種微小砂土顆粒及大量膠體物質當其與皮膚密切接觸時,對機體可產生一定的壓力和磨擦刺激,產生類似按摩的機械作用。另外泥土中尚有一些化學作用和弱放射作用,通過神經反射、體液傳導和直接作用對機體產生綜合效應。

十八、蠟療

蠟療法是將加熱後的石蠟敷貼於患處,使局部組織受熱、血管擴張,循環加快,細胞通透性增加,由於熱能持續時間較長,故有利於深部組織水腫消散、消炎、鎮痛。此法簡便易行,家庭亦可採用。

十九、手術療法

一、適應證

(一) 頸椎間盤突出經非手術治療後根性疼痛未得緩解或繼續加重,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者。 (二) 頸椎病有脊髓受累症狀,經脊髓碘油造成影有部分或完全梗阻者。

(三) 頸椎病病人突然發生頸部外傷或無明顯外傷而發生急性肢體痙攣性癱瘓者。

(四) 頸椎病引起多次頸性眩暈、暈劂或猝倒,經非手術治療無效者。

(五) 頸椎病有明確的交感神經症狀,經非手術治療無效而嚴重影響工作者。

(六) 頸椎病椎體前方骨贅引起食道或喉返神經受壓症狀者。

二、禁忌證

(一) 有嚴重的心血管疾患或肝腎功能不良者。

(二) 年邁體衰者。

(三) 有嚴重的神經官能症者。

(四) 有精神病者

二十、頸椎病休息有何作用

頸椎間盤突出症及各型頸椎病的急性發作期或初次發作的患者,要適當注意休息。病情嚴重者宜卧牀休息二至三週。待急性期症狀基本緩解以後,患者可在圍領保護下逐漸離牀活動,並積極進行項背肌的功能鍛鍊。此外,卧牀休息的作用還在於能使頸部肌肉放鬆,減輕由於肌肉痙攣和頭部重量對椎間盤的壓力,減少頸部活動,有利於組織充血,水腫的消退,特別對突出的椎間盤消腫有利。卧牀休息期間若能配合應用熱療、頸椎牽引和藥物治療,則效果更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卧牀時間不宜過久,以免發生肌內萎縮,肌肉、韌帶、關節囊粘連、關節僵硬等變化,造成慢性疼痛及功能障礙,不易恢復。還需強調的是在各型頸椎病的間歇期和慢性期,除症狀較重的脊髓型患者外,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安排適當的工作,不需長期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