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奢華>限量典藏>

清雍正御製掐絲琺琅雙鶴香爐|估價超1。2億港元

限量典藏 閲讀(6.08K)

“這對清雍正御製掐絲琺琅雙鶴香爐僅估價就超過1.2億港元,是今年佳士得秋拍估價最高的拍品。因為它的歷史和藝術價值都是非常重要和難得的,市場上根本就沒有出現過同級別類似的東西。”

清雍正御製掐絲琺琅雙鶴香爐  估價超1.2億港元

清雍正御製掐絲琺琅雙鶴香爐

“放山居”(Fonthill House)位於英格蘭西南部的威爾特郡,毗鄰聞名遐邇的放山修道院(Fonthill Abbey),至今已經有超過150年的歷史。這裏原本是19世紀“英國首富”詹姆斯·莫里森(James Morrison)的一座鄉村私邸,莫里森家族一直將其作為藝術收藏品的陳列地。

在“放山居”的收藏中,有相當一部分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國藝術品,包括各種瓷器、琺琅器、雕塑等,這也是“放山居”之所以能夠擁有一個如此飽含中國意境和詩情的中文名字的重要原因。

現在“放山居”已經被莫里森家族捐出,成為英國政府的一座博物館,而“放山居”所藏的珍寶也在歷經五代之後,漸漸被後人出售。1965年、1971年和2004年,莫里森家族先後委託英國佳士得公司進行了3次專場拍賣,每一次都在全世界的中國藝術品市場上引起巨大轟動。

最後的“放山居”

在即將於11月底開槌的香港佳士得秋拍中,3件“放山居”舊藏頗為受人矚目,分別是清雍正御製掐絲琺琅雙鶴香爐一對、清嘉慶黃地粉彩福壽萬年雲口瓶和清道光黃地粉彩花卉五福碗一對。特別是掐絲琺琅雙鶴香爐,更是成為此次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估價最高的拍品。

“此次亮相的3件拍品是放山居最好的3件東西了,特別是這對掐絲琺琅雙鶴香爐,2004年莫里森家族拍賣最後一批掐絲琺琅器時,並沒有捨得拿出這對最重要的東西。”香港佳士得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副總裁、資深專家曾志芬告訴《中國經濟週刊》。

實際上,在剛剛結束的香港蘇富比秋拍“中國瓷器及工藝品專場”中,一件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最終以高達2.5266億港元的價格成交,刷新了由“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在2005年創造的中國工藝品及瓷器的世界拍賣紀錄,成為世界上“最貴的瓷器”,而這件“葫蘆瓶”也同樣是“放山居”的舊藏。

“它是在1971年倫敦佳士得拍出去的,今年買家又把它拿出來了。”曾志芬説。當然,當時的價格只是今天價格“零頭的零頭”。據曾志芬介紹,佳士得與“放山居”的後人一直保持緊密的合作,曾在1965年5月31日、1971年10月18日和2004年11月9日,分別舉行了3次“放山居”專場拍賣。

實際上,每一次有“放山居”的藏品出現在拍場上,都會引起極大的關注,而且也會屢屢創下天價和新紀錄。即使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2008年,一件“放山居”的舊藏清乾隆御製粉紅地粉彩軋道蝴蝶瓶,最終以5330萬港元成交,讓整個市場都頗為意外,成為當年拍場上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

那件“蝴蝶瓶”也是在1971年“放山居”專場拍賣中拍出的,當時的價格只有4000美元,買家是戴福保、張萍英夫婦,之後他們一藏就是37年。

“在海外收藏中國藝術品的藏家中,莫里森家族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品質上,幾乎都無人能及。但是,創業容易守業難,購買收藏品並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能把東西守下來。”曾志芬説,“因為英國的繼承税很高,而且放山居地方很大、東西也很多,要花費很多錢來保存和維護。所以到這一代,他們就放棄了,將收藏品陸續拍賣,房子也捐給了政府。”

珍愛中國藝術品的“富二代”

“放山居”的前身是英國富豪、收藏家貝傅德(William Beckford)放山居故園的殘存部分,後來被英國的紡織業大亨詹姆斯·莫里森所擁有,並修建成奢華的莊園。詹姆斯·莫里森被認為是英國十九世紀除了皇室以外最富有的人,用今天的話來説,就是“首富”。

但是,“放山居”所藏的中國藝術品主要是莫里森家族的第二代、詹姆斯·莫里森的次子阿爾弗雷得·莫里森(Alfred Morrison)所購藏的。

與白手起家的父親不同,“富二代”阿爾弗雷得成長環境非常優越。他曾入讀愛丁堡大學和劍橋大學,並經常到歐洲各國遊歷。雖然,他也曾幫助父親打理一些生意,但他始終不重錢財、性情閒逸,似乎對藝術更感興趣。

1857年,詹姆斯·莫里森去世後,阿爾弗雷得從父親那裏繼承了價值75萬英鎊(如今價值超過2億英鎊)的股票、股份以及“放山居”莊園。之後,阿爾弗雷得利用龐大的遺產,收藏了一批極為可觀的藝術瑰寶,他尤其對中國藝術品頗為感興趣。

“在那個年代,歐洲人是不可能對中國藝術品有很深的認識的,因為150年前,他們對中國的概念是非常新鮮和神祕的。但是,那些來自中國的瓷器和藝術品確實都非常的漂亮。”曾志芬説,“但是,可以看出阿爾弗雷得對中國藝術品非常重視,他尤其喜歡華麗、精美的中國瓷器和掐絲琺琅器,所以他特意聘請當時國際知名的建築師瓊斯(Owen Jones)在放山居專門建了一間‘中國房’,用於陳列中國藝術品。”

研究莫里森家族史的專家、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文化史教授戴克詩(Caroline Dakers)在自己的專著中,記載了當時有人所寫的“放山居遊記”:“在莫里森的宅邸中,繪畫雕塑、波斯地毯、掛毯刺繡、希臘古董、手稿信札及中國瓷器俯拾皆是。每個角落皆散發着獨特的韻致,歷代的奇珍異寶彷彿唾手可得。逐層看去,目光所及皆是巧奪天工之作。與之相比,連北歐第一流的皇宮都顯得俗不可耐......”

不過,這段歷史轉眼百年。最近50年,放山居所藏瑰寶陸續面世,大批易手。有關“放山居”的傳説也從未停止過。

主人最愛的“琺琅雙鶴”

“1880年,阿爾弗雷得·莫里森曾經請當時著名的西班牙藝術家普拉西多·蘇洛阿加(Placido Zuloaga)為其畫了一幅肖像畫,這對掐絲琺琅雙鶴香爐出現在畫中作為背景,可見主人是多麼喜愛和珍視這件器物。”曾志芬説。

阿爾弗雷得·莫里森的大部分中國陶瓷和金屬胎琺琅器精品是在1861年向洛赫爵士(Lord Loch of Drylaw)整批購置所得的,該批藝術品大多是中國流散在外並由洛赫運返英國的宮廷重器,這對掐絲琺琅雙鶴香爐應該就是其中之一。

“這對清雍正御製掐絲琺琅雙鶴香爐僅估價就超過1.2億港元,是今年佳士得秋拍估價最高的拍品。因為它的歷史和藝術價值都是非常重要和難得的,市場上根本就沒有出現過同級別類似的東西。”曾志芬説。

所謂掐絲琺琅,一般在金、銅胎上以金絲或銅絲掐出圖案,填上各種顏色的琺琅之後經焙燒、研磨、鍍金等多道工序而成。“琺琅需要加一層燒一次、加一層燒一次,燒到一定厚度之後再進行拋光,直到貼線露出來。”曾志芬説。

“這種技法在明代景泰年間獲得了史無前例的發展,一般多外飾藍色釉料,故民間習稱‘景泰藍’,當然它也有紅、淺綠、深綠、白、葡萄紫、翠藍等多種顏色。”她介紹説,“掐絲琺琅因為色彩斑斕、華麗奪目,歷代頗受宮廷的喜愛。”

據曾志芬介紹,這對掐絲琺琅雙鶴香爐除了器形巨大、做工精美之外,其雙鶴為一組的造型也頗為罕見,因為兩岸故宮、瀋陽故宮博物院所藏的香爐都是一對單鶴。此件器物被許多研究者認為是弘曆(後來的乾隆皇帝)作為太子的時候,為爸爸雍正皇帝賀壽而特意定做的,因此才有“大鶴+小鶴”的造型。

這件被莫里森家族收藏了150年的中國藝術品,既見證了一個顯赫家族的世事流轉,也折射出百餘年來世界格局變化。故事的聽者可能或心痛、或憤慨、或嚮往......但器物不言,它只是繼續真實而委婉地講述着它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