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熱點>

華誼兄弟上市|創業板上市多名明星身家即將翻倍

熱點 閲讀(2.95W)

華誼兄弟上市,這也許是國內知名度最高的一份公司股東名單。近幾天,華誼兄弟創業板上市的備受關注,不僅僅是在資本市場,同樣也是在整個影視娛樂行業,眾人都關注着華誼兄弟這場創業板上市的“大片”。

華誼兄弟上市 創業板上市多名明星身家即將翻倍

而隨着DATEw:st=“on”year=“2009"”month=“9”day=“27”islunardate=“False”isrocdate=“False”>9月27日華誼兄弟首發申請獲得了證監會通過,華誼兄弟的老闆王氏兄弟、幾位本身就身家不菲的企業老總、多名娛樂圈的紅人將在資本市場上面收穫頗豐。

中宣部改革辦副主任高書生週二表示,要重點推薦中影集團上市。相對於好萊塢的融資困境、米高梅的瀕臨破產,中國影視業正在上演一出“東方紅”。

募資6億投資影視

9月28日下午5時左右,記者來到位於北京東直門外大街18號的豐聯廣場。A座9層就是明星雲集的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誼兄弟)。

與底層商場的國慶前夕的歡慶氣氛不同,華誼兄弟的辦公室頗為冷清。記者並沒有看到一位明星。或許如前台小姐所説,下午5時他們很多人已經下班了。幸好華誼兄弟副總裁、董事局祕書胡明女士尚未離開。

“沒有舉辦活動慶祝一下?”“哪有時間啊,最近實在太忙了。安排得很緊湊。證監會那邊還需要補充一些資料。”胡明一臉的疲憊。對於記者的唐突造訪,她並沒有感到多大的意外,還微微表示了歉意。至於具體上市時間,胡明説,這要看證監會的安排,預計正式上市要到10月底。

她告訴記者,之所以有眾多明星持股,主要是公司的股權激勵,這是分兩次,一次是在2007年底,一次是在2008年初,事實上,當時有的人買得少,有的人買得多,但沒有人想到公司真的能夠上市。

“上市準備工作是在2008年上半年開始的。”她説,2008年6月公司向中小板遞交了申請,而後來改上創業板的原因,是因為影視傳媒產業化的歷史比較短,而創業板帶有新模式的概念,認同度會高一些。

“上市以後除了獲得更多的資源以外,公司也多了一些責任。”胡明坦言,上市對於華誼兄弟而言,獲得了更多的社會資源以及更好的平台,她也希望他們的股民成為他們的觀眾,作為國內第一家影視概念公司做IPO,也希望能成為一個好的樣板。

同時,記者聯繫到了張涵予在華誼兄弟的經紀人,她告訴記者,張涵予的股份應該是股權激勵時購買的,具體情況不太清楚。而後,記者又與張涵予的助理進行了聯繫,她迴應:“這是屬於他私人的事情,自己不太清楚。”

有着中國“華納兄弟”之稱的華誼兄弟的招股書可謂是明星味十足,75位股東里面除了有馮小剛、張紀中、黃曉明、李冰冰等一堆當紅影視明星,還有馬雲、江南春等一批耀眼的商業明星,而且在裏面甚至能夠找到《非誠勿擾》裏面女主角樑笑笑的名字,招股書一出,便得到了外界各方面的關注。

招股書顯示,華誼兄弟擬發行4200萬股,發行後總股本為16800萬股。公司預計募集資金數額為6.2億元,將用於補充影視劇業務營運資金。如此次發行實際募集資金超出預計募集資金數額,公司將把超額部分資金用於影院投資項目,該項目總投資額為1.3億元。

其中,影院投資項目的計劃主要是在國內主要城市建設六家現代化多功能廳電影院,華誼兄弟稱,按照慣例公司可分得票房收入50%左右,有着較好的穩定投資回報。

如果能夠獲得此次募集的資金,2009年至2010年華誼兄弟將投資《非誠勿擾2》、《唐山大地震》等6部電影以及642集電視劇。資金到位後,該公司將達到電影年產量6部,電視劇年產量600集的影視作品製作規模。

風險暗藏

華誼兄弟目前的主營為電影、電視以及經紀業務,而其中電影的收入是最高的。有數據顯示,2006年,華誼兄弟電影業務在主營收入裏面佔到了49.53%,2007年與2008年則分別為48.94%和56.40%,成為其收益的核心支柱。

事實上,華誼兄弟的成長也得益於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居民對文化娛樂產品的消費慾望和消費能力快速提升。國家廣電總局的數據顯示,中國電影票房從2003年的9億元左右增長到了2008年的43億元左右,增幅近4倍。

據招股書所稱,華誼兄弟在電影行業找到了一個較為成熟的營利模式,在產品的生產方面是聯合攝製模式,減少資金壓力,規避投資風險。

在銷售方面,採取“院線+電影院”模式,而電影發行公司、院線公司以及影院通常按照40:10:50的比例對票房收入進行分配。

高額的利潤,這使得融資擴展電影業務成為理所當然,不過,這種大製作大投入的產品同樣會存在一定程度的風險,2006年至2008年,華誼兄弟連續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均為負,一方面説明電影的先期投入與後期收益有一定的時間差,另一方面則説明影視業投資的巨大。

一直致力於中國傳媒產業研究的史坦國際總裁蘇綱憲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影視製作集團,華誼兄弟上市對整個民營傳媒行業來説,是很有益的嘗試,甚至是個標誌性事件,給保利華納、光線傳媒等準備上市的企業帶來一定的借鑑意義。

但蘇綱憲建議,華誼兄弟上市後應該注意產業鏈的整合,趁機收購一些戰略性的資源做補充,不然目前單一的經營模式是有一定的風險的,無法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口味,也很難在資本市場獲得持續的動力。

王忠軍玩轉資本

並非是因為創業板的推出,使得華誼兄弟才有上市的想法,本身就以大製作、大投入的商業模式運作的華誼兄弟近年來也一直在尋找融資渠道,資本市場能夠讓融資渠道多元化,自然進入了華誼兄弟的考慮範圍。

去年3月,華誼兄弟就曾考慮過在去年年內登陸深交所,當時,華誼兄弟董事長王忠軍就曾表示,資金是未來娛樂公司能否壯大的關鍵條件,而對華誼兄弟而言,之前的股份制改革使得這個家族企業脱胎換骨,同樣,他也希望上市能夠給華誼兄弟帶來更大的提升。

但是,去年下半年全球的金融危機影響加劇,“破發”的情況屢有發生,很多企業都選擇推遲了自己的上市計劃,在今年的一次會議上,王忠軍曾透露,華誼兄弟籌備上市從去年6月便已經過會,但會根據創業板出台的政策以及時間進行相應調整。

而按照華誼兄弟董祕胡明的説法,華誼兄弟此前已經向中小板遞交了申請,後來推出創業板後,便撤回了之前的申請,並於今年7月26日遞交了創業板申請。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華誼兄弟的股東名單裏面除了娛樂圈的明星,還有一些比較知名企業老總,比如阿里巴巴的馬雲、分眾傳媒的江南春、萬向集團的魯偉鼎,這源於王忠軍近幾年積極引入投資人,華誼兄弟在業內也是較早進行私募的。

早在2000年,與王忠軍同屬車迷的太合控股董事長王偉欣然用1300萬購得華誼兄弟45%的股份,隨後,華誼兄弟回購了太合的股份,到了2004年,TOM集團用1000萬收購華誼兄弟35%的股份,一年後,華誼兄弟又以10%的股份獲得了TOM集團的1000萬美元融資。

2005年,華友世紀對華誼兄弟旗下的音樂公司進行超過3500萬元的戰略投資,獲得了其51%的股權,而馬雲則在2006年買完雅虎過後,用3000萬元與華誼兄弟聯手。

對此,坊間有傳言稱,王忠軍喜歡參加各種社交活動,進而結識很多企業家,他與弟弟王忠磊目前分工也比較明確,王忠軍主要負責公司方向的掌控以及外部融資,這方面的工作對於人脈和眼界都有很高的要求,而王忠磊則主要負責公司內部的運營,如內部的協作和部門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