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奇聞趣事>

​聊天氣打破尷尬的由來|驚人了!

奇聞趣事 閲讀(1.38W)

我記得初學英語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外國人打招呼,打破尷尬都是從天氣開始的。那時候天真的以為學好英語可以出國,但其實關係好像不大。今天我們來刨根問底,看看為什麼老外喜歡聊天氣呢?

​聊天氣打破尷尬的由來,驚人了!

公元800年開始了連續幾百年温暖,北大西洋上少見浮冰,嚼着鱈魚乾的維京人一路駕船跟隨鱈魚羣,由此發現格陵蘭。好景不常,1200年,格陵蘭和北極出現小冰期極寒。西部的探險路線隨之閉塞。1350年,格陵蘭殖民地被放棄了。但這只是歐洲人倒黴的開始。

在《小冰河時代——氣候如何改變歷史(1300—1850)》一書中,美國人布萊恩·費根描述了中世紀歐洲如何迎來嚴酷的氣候。迄今為止,歐洲的氣候變化歷史的研究資料最豐富。對歐洲歷史的認識已經離不開氣候證據。誰能想到,中世紀的英格蘭曾是威脅法國的優質葡萄酒產地呢?真是滄海桑田……

從公元800年開始,歐洲社會逐漸穩定,這緣於温暖的氣候,從英格蘭到挪威,森林越長越高,農民們跟着開墾了高處的荒地。冰島北岸可以種植大麥。北緯62.5度的土地可以種燕麥。西西里島跨度極大的中世紀石橋,暗示900年前的降雨多得多。1100到1300年間,危害喜暖作物的五月霜凍一次也沒有。

雖然維京人的侵擾一度很麻煩,但歐洲封建文明還是日漸成熟。1000年前後的繪畫、詩歌展現了和平富足的田園社會。12、13世紀也是建築的黃金期。温暖的氣候下,維京人到處捕獲大量鱈魚,還曾將活的北極熊運到丹麥。他們後來再沒做到這一點。

14世紀初是轉折點。氣候轉冷,冰島冬季海面結冰,無法捕魚,人們宰殺了一半的牲畜節省乾草和糧食。

1315年夏季的歐洲大陸,冷冷的冰雨連下幾個月,法國征伐弗蘭德斯的騎兵陷於泥濘,只能露出馬鞍。洪水沖走了歐洲大陸的泥土,沖走了整個村子。1316年的春季又陰雨連綿,連年歉收擊垮了歐洲。沒糧食,沒飼料,餓殍遍野。寒冷的冬季加劇了死亡,到處流傳着人吃人的故事。災難持續了7年。歐洲氣候從此變幻無常。

費根提到,有些氣候學家將1300年—1850年叫做小冰期,但也有爭議。在後半本書中,費根列舉了近700年來的種種氣候災難,從法國大革命前的饑饉到印尼火山爆發造成的無夏之年,還有愛爾蘭依靠土豆應對寒冷氣候造成的百萬人死亡的大饑荒。有趣的是,費根遍閲近幾個世紀的寫實油畫,從中研究雲量的變化。費根認同1850年後大量碳被釋放到大氣而開始全球變暖。

不論如何,1300年後,歐洲人更多地面對寒冷氣候和饑荒的挑戰。災害也刺激了歐洲人的航海和農業技術進步。

由於海況變差,1300年後的大西洋漁人發展出更耐風浪的多格爾船,並且路線南移,追蹤鱈魚和鯨魚到了比維京人更遠的地方——北美的拉布拉多和紐芬蘭。從哥倫布那個時代,西歐人就去北美海岸捕魚;1620年,五月花號移民的目標是“信奉上帝和尋找魚類”。可以説,移民北美是被寒冷氣候逼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