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百姓民生>

歌劇《金沙江畔》融合民族曲風

百姓民生 閲讀(2.89W)

歌劇《金沙江畔》融合民族曲風

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國家大劇院傾力打造的中國紅色經典民族歌劇《金沙江畔》7月28日至8月2日迎來首輪演出。該劇集結了當下可謂最具實力的主創和主演團隊——作曲家雷蕾作曲,劇作家馮柏銘、馮必烈任編劇,著名導演廖向紅執導,王喆、王麗達等青年歌唱家擔綱主演。屆時,指揮家張國勇將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奏響極具民族風情的康巴旋律。

從小説到評劇再到電影,《金沙江畔》是一代中國人的集體回憶。國家大劇院副院長趙鐵春介紹,此次改編,大劇院“希望通過彰顯民族精神的故事、富有民族氣息的音樂與舞台視覺,來激發觀眾對於民族歌劇的熱情,喚醒大家共同的回憶”,致敬長征精神。

由於《金沙江畔》的故事發生在康巴藏民區,接到創作任務後,雷蕾和廖向紅先後前往雲南採風。在巍峨的雪山與險峻的峽谷中,她們身臨其境地體會到了當年紅軍跋山涉水的艱難險阻,因此,在舞台呈現方面,廖向紅不僅將以現實主義色彩還原雲南康巴地區的自然與人文風貌,還將着重突出紅軍長征的“跋涉感”。“當我們面對白浪滔天、洶湧奔流的金沙江水和兩岸令人心驚肉跳的懸崖峭壁時,不由得對大自然的造化心生敬畏之感,更對當年在這種環境中缺衣少食還面臨圍追堵截的紅軍十分崇敬。”廖向紅説,“萬里長征是用腳走出來的,我希望用舞台上的一排腳印,將紅軍在長征過程中跋涉的形象刻畫在觀眾的心中。”

正如編劇馮柏銘所言,“民族化,就是要符合中國老百姓的審美習慣”。在這部“民族歌劇”的編曲上,雷蕾運用了大量採風時蒐集到的當地廣為流傳的民間音樂:“我在歌劇中用了很多風格濃郁的康巴藏族的音樂素材,包括當地人傳唱的一些小曲,這些最珍貴最閃光的音樂,是靈魂一般的存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團副團長達摩魯卓唱給我聽的一曲歌謠,那是他童年的記憶,是母親在地裏幹活兒時唱的康巴民歌。我把它加以發展,獻給了正直、勇敢、美麗的女主角卓瑪公主。” 考慮到劇中人物分屬於不同的羣體,雷蕾還專門結合他們的特點,量身打造了適合的風格:“紅軍比較有進行曲的風格;仇家軍不是藏民,是漢族地方軍,所以我用了一點點崑曲的東西在裏面;藏民的民歌用了兩個,一個是徵調式的,一個是羽調式的。女紅軍裏的女聲合唱和老班長都用到了江西的民歌。” 濃郁的民間音樂與歌劇的交響化、戲劇化相交融,既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也賦予了全劇音樂強烈的戲劇張力。

隨着首演的日益臨近,《金沙江畔》排演的各項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從6月20日進入戲劇排練階段以來,幾位歌唱家在廖向紅的指點和親身示範下,逐漸深入地揣摩着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無論是小説原著,還是評劇和電影,金明、卓瑪的形象給人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在歌劇《金沙江畔》中,堅毅果敢、智勇雙全的紅軍先遣團團長金明則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凱、王澤南飾演,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喆、王麗達將飾演倔強潑辣、正直勇敢的卓瑪。同時,劉珊、陳冠馥、關致京、黃延明、王宏堯、張卓、王鶴翔等青年歌唱家也將首次在歌劇舞台上呈現桑吉、仇萬里、金秀、金永德等性格鮮明的人物。另外,舞蹈演員與合唱團也於日前先後加入了《金沙江畔》的戲劇排練。

本報實習記者高倩J267 高尚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