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百姓民生>

封了小門臉|來了便民店

百姓民生 閲讀(1.56W)

封了小門臉 來了便民店

今天上午,經過疏解整治後,東城區東四六條新建的便民服務站開始啟用。本報記者 胡鐵湘攝 J125

今天上午,經過疏解整治後,東城區東四六條新建的便民服務站開始啟用。本報記者 胡鐵湘攝 J125

開張1個多月,“福臨日日鮮”北師大便民菜店已經成為德勝門外新北大街居民們不可或缺的便民設施。儘管面積只有80平方米,但這裏近70種蔬菜和60多種水果讓周圍幾個大院的居民不再為買不到新鮮菜而犯愁。

東四六條衚衕,原先開牆打洞的一排“小門臉”如今變成了社區便利店,菜果蛋肉、主食廚房等一應俱全。這讓在衚衕住了足有50年的劉秀英鬆了口氣:“本來還擔心沒地兒買菜,沒想到升級改造以後,購物更方便了。”

疏解整治到哪兒,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提升就跟進到哪兒。東城區商務委副主任胡嘉嘉告訴記者,未來3年,每個街道都會有一個便民服務綜合體,集菜店、早餐、便利店等便民服務於一體,“居民們不用擔心裝不滿自己的菜籃子”。

小飯館

連鎖便利店

地點:東四六條衚衕

Before

小門臉沿街擺攤愁壞城管

上世紀90年代,東城居民張濤租下了東四六條40號的兩間平房。“這裏最早是一個菜蔬公司的賣菜點,我接手之後,覺得開飯館生意不錯,於是就改成了一家飯館,主營老北京家常菜。”張濤説,那個年代,衚衕裏飯館也少,最開始生意還不錯。但慢慢的,餐館多起來,開飯館不賺錢了。於是,張濤將原本的飯館隔成了4個小間,開出了5個大門,除了仍然保留一部分空間繼續開飯館外,其他幾間全部出租。這些年,租户換了一撥又一撥,有賣臉盆掃帚等日用百貨品的,有修自行車的,還有賣涼皮、涼麪、煎餅、蔬菜水果的,“什麼賺錢就經營什麼。”

東城城管執法局東四執法隊副隊長高超龍,對張濤這些小門臉太熟悉了,一年不知道要上門執法多少趟。高超龍説,東四六條衚衕是單行線,但是張濤的這些租户們,每間房的經營面積不過十幾平方米,屋裏堆不下的東西,統統擺在衚衕裏,菜攤和水果攤更是在衚衕中佔道經營,“經常一堵車,能堵出半條街去”。

After

主食廚房小有名氣 蔬菜直送便宜10%

隨着東城區“百街千巷”整治全面啟動,張濤的小店不光存在着開牆打洞的問題,還屬於七小業態。但東四街道沒有將張濤的小店一關了之,而是給他出起了主意,“不如轉型開個便民菜店吧”。

崇遠萬家鄰里服務公司負責對門店進行升級改造。公司總經理樑翠芝帶着記者走進了這家如今叫作“悠惠萬家”的連鎖便利店。平時,光蔬菜就有120多個品種,還有三四十種不同的水果,窗口放着雜糧,冰櫃裏放着鮮生肉、豆腐、涼粉,貨架上還有油鹽醬醋等包裝食品。張濤過去的小飯館被改成了兩個主食廚房。

對於居民最關心的菜價問題,樑翠芝説,由於所有蔬菜都是從產地直接運到統一的配送中心,然後直送社區菜店,減少了中間的層層批發環節,所以蔬果的價格比其他市場要低,有些甚至能低10%左右。

小飯館取消了,居民吃飯一點兒不受影響。樑翠芝説,這次特意引進了兩個主食廚房,大餅、燒餅,還能現炸素丸子呢。“引進的燒餅鋪子是專賣老北京風味燒餅的,一到下班的點兒,來這買燒餅還排隊呢。”

經過層層考核、培訓,張濤留了下來。樑翠芝告訴記者,經營的商户要符合資質要求,不符合規範的要清出去,而且還要選擇受當地百姓歡迎的店家。最開始,張濤也不習慣。比如以前擺菜,就是瞎擺,哪種菜想放哪兒就放哪兒。如今,蔬菜怎麼擺也有講究了:冬瓜、南瓜、土豆之類不怕磕碰的放在最上層,油菜、菠菜一類容易蔫的葉菜放在顧客隨手就能拿到的下層;西紅柿、黃瓜一類的特價菜、當季菜成筐成籃地放在地上,也方便補貨。

樑翠芝説,到8月底,計劃在東城開30家這種示範店,到年底則要開100家,根據體量不同,分為社區店、街道中心店和綜合服務體。“大多都是在拆違後或是進行過開牆打洞封堵的店面中建起來的,目前,沙子口、騎河樓、戲樓衚衕的示範店都在開業籌備中。”

本報記者 張楠 J204

美甲店

小菜店

地點:西城新北社區

Before

買個菜要倒兩趟車

家住新北社區的劉阿姨今年62歲,已經在這裏住了近30年。以前,她和街坊四鄰的老姐妹們每天都去離家不到1公里的天秀市場買菜:“菜品種多,到了晚上還有好多撮堆兒的便宜菜,老年人很喜歡。”去年6月1日,天秀市場被疏解了,劉阿姨買菜變得困難起來:“離家近的只有一家超市,和菜市場不一樣,價格不便宜。”

劉阿姨説,“不在超市買菜,我們就得去北四環那邊的菜市場,要倒兩趟車,好幾站地,很累,所以一直希望家門口能有個方便、質量好、價格又合理的菜店。”

After

80平方米新菜店 居民投票自己選

在新北大街西北角,黑底白字的“福臨生鮮”招牌格外顯眼。儘管下着小雨,但是當記者下午4點多走進菜店的時候,不大的空間內還是擠着八九位顧客。一位居民剛挑了一口袋西紅柿,又來到盛放雞蛋的架子上選雞蛋。不一會兒,手裏就拎了四五袋子蔬菜和水果,“方便,新鮮,價格實惠,今天多買點兒。”

德勝街道社區服務中心負責人厲敏告訴記者,之前這裏聚集着不少七小業態門店,最知名的是一家眼鏡店和美甲店,足有十幾年了,天秀市場疏解後,德勝街道召開了居民議事會,由40名居民代表投票選出自己信賴的商家經營菜店,最終,福臨大地商貿有限公司以38票的優勢當選:“我們以半年為期限,如果居民滿意就繼續,不滿意就更換其他商家經營。”厲敏説。

自從6月1日開業以來,何經理和其他5名員工就忙活開了,每天早上7點半準時開門,晚上9點多甚至10點才下班:“每天在店裏的時間,比回家時間長。”記者發現,儘管空間有限,但菜店分區齊全,分別有蔬菜區、水果區、肉類分割區和副食品區,蔬菜、雞蛋、水果、飲料和肉類更是琳琅滿目,西紅柿、黃瓜、土豆、茄子、蘿蔔、白菜、辣椒、蘑菇、姜,這些常見菜都有。何經理説,這裏的菜和水果都是每天早上從新發地採購的,直接拉到菜店,“像黃豆芽一類容易腐敗的產品,儘管有保鮮膜和冷櫃,也堅持一天一換。”

實習記者 張驁 J262

大排檔

便民菜店

地點:豐台西羅園街道洋橋北里

下午5點鐘,羅大媽推着老伴兒來到位於20號樓前的新發地便民菜店,“老頭子腿腳不利索,還愛自己買菜,現在下樓走幾步就有菜店了,方便多了。”

便民菜店的位置以前是一家川湘家常菜館,天氣一暖和,這裏就成了露天大排檔,佔了半條街。“大排檔一開就到半夜,吃喝嘈雜聲讓周邊樓裏的居民苦不堪言。”一位在菜店裏買菜的居民告訴記者。

當時洋橋北里社區這個有着3000多户居民的小區裏沒有一個像樣的菜店,只有一個違建菜棚子賣菜,西羅園街道和產權方溝通後初步確定了引進便民菜店的方向。今年初,新發地便民菜店在洋橋北里20號樓開業了。150多平方米的店鋪佈置得滿滿當當,百十種蔬菜水果碼放得整整齊齊,“我們這個小區是老舊小區,中老年人很多,銷售的蔬菜水果就以大路貨為主,薄利多銷,價格基本上與早市持平。”店主於鐵良一邊卸下十幾筐雞蛋一邊對記者説:“這個店一天就得賣出300多斤雞蛋,蔬菜水果一天能賣出三四千斤,居民們可願意來了。”

本報記者 孫穎 X133

旅遊市場

生鮮超市

地點:海淀香山街道

住在香山第二社區的居民孟昭生是土生土長的香山本地人,已經退休的他,平日裏成了家門口新開張便民生鮮超市的常客。

生鮮超市就位於香山路和一棵鬆路之間的地塊內,營業面積400平方米左右,蔬菜水果、肉蛋糧油等日常生活用品在這裏一應俱全,黃瓜頂花帶刺、西紅柿個個水靈,熟食涼拌菜都用保鮮膜包好。“黃瓜兩塊三,比大超市可便宜,關鍵是新鮮。”讓孟昭生最滿意的就是這裏的蔬菜新鮮、價格適中。

但在此之前,這家便民生鮮超市的原址是一個小販聚集、環境髒亂的低端市場。“這個市場可要追溯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了。”海淀區香山街道副主任李榮敬告訴記者,香山是個遊客聚集的旅遊區,市場的位置正好處在公交樞紐的北側不遠處,在香山旅遊旺季人車擁堵的時候,加重了環境秩序的混亂。商販的經營範圍也比較廣泛,除了日雜用品、本地土特產、旅遊商品之外,也會賣一些水果蔬菜。“缺斤短量、以次充好的多了去了。”

去年10月,香山街道啟動了對這個低端市場的疏解,市場關閉之後,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對香山地區的服務網點進行了全面梳理,瞭解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去年年底,社區服務中心與產權單位最終達成共識,在原市場上進行實地改造升級,將原先的攤位市場升級為便民生鮮超市,每天提供不少於10種且價格低於市場價格10%的蔬菜,供居民選擇。

本報記者 葉曉彥 J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