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百姓民生>

用夢想點亮流浪兒的希望|上半年市救助站轉變救

百姓民生 閲讀(1.44W)

蘭州晚報訊(見習記者張丹記者任澤昕實習生楊丹丹)上半年,共接待求助人員1891人次,其中男性1491人次,女性400人次;幫助71名流浪未成年人回到父母身邊;為47名求助人員提供了醫療救助;派工作人員護送返鄉385人次,為救助對象提供返鄉服務789人次……這一串串數字,來源於蘭州市救助管理站。該站以“預防是前提,救助是基礎,管理是手段,保護是根本”為工作原則,重點大力開展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目標,轉變救助模式、改進工作方式、體現民生情懷,成效明顯。

用夢想點亮流浪兒的希望 上半年市救助站轉變救

把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擺到首位

流浪未成年人由於家庭生活困難、無人照料等各種原因,被迫流落街頭,沾染各種惡習,危害公共安全,影響社會穩定。為此,救助站加強組織領導,把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護工作擺到首位。救助站成立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安排部署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經常檢查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教育工作,及時研究解決救助教育流浪未成年人工作中的問題。市救助站把工作責任心強,對流浪未成年人工作有熱心,有一定教育經驗的工作人員安排到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工作,專門負責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與教育工作,為做好流浪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今年,市救助站率先探索“政府+社會”新模式,即“未成年人回家記”服務項目。該項目實施一年來,一是內容上有了新拓展。原先是為未成年人求助者提供“食宿+通訊+車票”,是單純滿足物質需求的救助模式。現在,增加思想、心理、生理、社會適應等方面的救助,同時把原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的3個環節,拓展為現在的預防發現、救助服務、安全護送、預防再次流浪等4個救助環節。

主題實踐教育形式延伸救助工作

市救助站緊貼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以傳統節日、“我的中國夢、愛學習愛祖國愛勞動”主題活動為載體,開展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活動,取得明顯成效。一是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實踐活動。救助站春節組織孩子們包餃子,清明節組織孩子們緬懷先烈,端午節組織孩子們吃粽子,使流浪未成年人在歡度節日的同時瞭解傳統民俗,感悟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藴,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二是深入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活動。救助站充分運用各種法定和傳統節假日、重大歷史紀念日、革命領袖、民族英雄、傑出名人等歷史人物的誕辰和逝世紀念日,在流浪未成年人中廣泛開展“學習歷史人物,做時代棟樑”和“知榮明恥,我與祖國共奮進”及唱響“八榮八恥”主題活動,開展“經典誦讀”、紅歌傳唱活動,幫助流浪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榮恥觀,引導他們從身邊人、身邊事以及道德楷模的感人事蹟和優秀品質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改掉在流浪期間形成的撒謊、小偷小摸、講髒話等惡習。三是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活動。救助站組織流浪未成年人開展《我的夢·中國夢》的主題討論會,結合自身實際暢談“人生理想”,引導孩子們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鼓勵孩子們樹立正確的理想和信念,改掉流浪生涯沾染的惡習,主動迴歸校園。四是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主題實踐活動。以談心交流、觀看“五一”文藝晚會為平台,在流浪未成年人中深入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的主題實踐活動,大力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熱愛勞動、熱愛生活,激發流浪未成年人熱愛學習、熱愛勞動和樂於奉獻的精神。

開展專項尋親服務成效明顯

6月19日,全國各地開展了救助管理開放日主題宣傳週活動。與此同時,市救助站也積極籌備了“送流浪孩子回家”、“接送流浪孩子回校園”、“在站尋家,讓愛回家”等專項尋親服務主題宣傳活動。此外,救助站還邀請新聞媒體、社會監督員、臨時救助點負責人及各界人士,到現場瞭解市救助站目前滯留人員的日常受助生活狀況,提升了救助管理工作知曉率,努力形成關心關注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的濃郁輿論氛圍,為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救助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