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百姓民生>

胡海泉:做投資|因對未來充滿好奇心

百姓民生 閲讀(8.45K)

胡海泉:做投資,因對未來充滿好奇心

胡海泉

説起胡海泉,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哦,羽泉組合裏的那個。”大概關注他的人知道,他還是個投資人,創業者。近期的網商大會上,胡海泉又客串了一把主持人,對話岳雲鵬、徐嬌、張大奕等“網商”。

這一次,胡海泉展示出的,是他作為一名創客、投資人的理智。

錄音間隙會學習一些創業的信息,音樂人和投資者隨意切換

胡海泉:做投資,因對未來充滿好奇心

上一次在湖畔大學開學典禮上見到胡海泉時,他穿着校服,端坐在台下聽馬雲上課,與其他學員無異。下課時,他就被切換成了“明星模式”,學員們拉着他合影,聊天,他也熱情地迴應着。

從明星到投資人,跨度挺大。他要怎麼在多重角色中自由切換?“我從來不會特別介意我的身份標籤到底是什麼,當然我最大的愛好是音樂,也不會停止。但是在這個時代有很多新鮮有趣的事情值得去嘗試。另外,很多通過不同的平台吸納的資源和力量,還有學習的經驗,都可以互相去借鑑,所以我無論做音樂,做文創公司,還是做投資,更多的是基於對未來的好奇心,以及在這過程中能夠發現新的創造的力量。”

在海泉看來,一個音樂人的創造力是可貴的,也是值得珍惜的,但是也是有限的,“在我這個年齡,我希望未來有更多我可以去嘗試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中去看到改變未來的一種力量,不僅僅是靠我自己。那麼投資和創業的邏輯在這裏面就重合了。”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當你扮演多重角色時。海泉也一樣。“對我來講最大的問題無非就是精力分配的問題,如何能把有效的時間用到最大化,最高效。”

海泉説,目前他都是碎片化生活,很難講一天時間裏有多少時間在工作,多少小時在生活,“我只知道我睡着的時候沒有工作。”

很多時候,他都在不同的場景裏面跨界工作,比如採訪的間歇,可能會去研究未來的演唱會該怎麼做;在錄音的間歇可能會看一些創業者發來的東西。“其實它是一種兩種身份,三種身份重疊在一起的碎片化生活。只要樂在其中的話就不會覺得太辛苦。”

當然,對海泉來説,最希望的,還是能夠將這幾種身份產生化學效應,“而我並沒有那種大家以為的,理性和感性來回跳轉的那種糾結,恰恰是這種自由來回的轉換產生了一種樂趣,而且不同的身份對於另外一種身份其實都是一種愛好和休息。”

對於投資,胡海泉是理智的。

比如這段時間很熱的無人超市,海泉就有不同的看法:“大家可能會一窩蜂去關注,甚至去追逐,我覺得每個人應該站在自己原來的領域和職業的一個標籤上,去看看可能接下來的十年二十年之內,哪怕五年之內,商業的運作規律和社會趨勢之中,我們能夠做什麼樣的新嘗試。”

他舉例自己的創作基金,除了文創之外,很關注的就是智能傢俱產品,智能硬件,“我們會希望把自己的娛樂IP,營銷的資源,通過更傳統的線上線下渠道去輔助合作,互相導入。這就是我們獨立通過自己的一些資源和經驗,還有一些IP的影響力去嫁接新零售,所以新零售沒有一個絕對的規則,而是大家利用既有資源和新的技術去做創新整合的問題。”

海泉自稱還是一個在學習中的投資人,即使有一些不錯的投資案例,依然覺得那只是剛剛開始,“所以投資行業其實不是一個拼資歷的行業,而是拼眼光,拼獨到的資源,拼運氣。尤其是在早期投資來講,我經歷過越來越多的投資的案例,等同於我看過比它這個數量多過數十倍的創業項目,那麼必將研究一部分,深挖一部分,最後牽手更少的一部分,然後發現做投資最累的其實是投後的資源的管理。中早期投資更多的是要靠投後資源的管理。所以我慢慢地得出一個心得就是,我在某一個領域,在某一個創業項目上,真真正正能夠幫創業企業什麼,才是我投資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