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方女性站>熱點資訊>百姓民生>

40光年外發現“翻版太陽系”可能含有液態水

百姓民生 閲讀(2.42W)

40光年外發現“翻版太陽系”可能含有液態水

這張美國航天局2月22日發佈的概念圖表顯示的是圍繞單一恆星TRAPPIST-1運行的7顆系外行星(上排)與太陽系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下排)在公轉週期、與恆星距離、行星半徑、行星質量等相關參數上的對比。新華社發

綜合新華社消息 美國航天局22日宣佈,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發現,在距地球僅40光年外發現圍繞單一恆星運行的7顆系外行星。天文學家認為,這一酷似太陽系的行星系,堪稱迄今尋找外星生命的最佳地點。

美國航天局副局長托馬斯·楚比興當天在華盛頓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説:“這一發現提示我們,尋找第二個地球不是‘能否’的問題,而是‘何時’的問題。”

藉助美國航天局斯皮策望遠鏡和地面觀測等方式,一個國際天文研究小組在寶瓶星座中發現了7顆與地球大小、温度相似的行星,圍繞矮星TRAPPIST-1運轉。它們的運轉軌道與母星接近,接收到的光照與太陽系金星、火星或地球相似。其中3顆已確定位於宜居帶,很可能含有液態水。

分析還顯示,這7顆行星可能都是巖態行星,它們離母恆星TRAPPIST-1距離很近,公轉週期從1.5天到十幾天不等。研究人員説,它們彼此靠得太近,以至於在最初觀察時以為它們在一個軌道上。

美國航天局表示,這是在太陽系外環繞單一恆星發現的最大數量位於宜居帶的行星。

中國行星科學專家鄭永春説,這可真是應了那首歌“一根藤上七個瓜”,也許可以戲稱它們為“葫蘆娃”行星系統。他説:“此前發現的系外行星大多在一顆恆星周圍發現一顆行星,特別是體積較大的類木行星,這次在一顆恆星周圍發現了多顆類似地球大小的行星,觀測技術上比較難。”

這簡直如同太陽系的翻版。按照美國航天局的説法,這一最新發現是人類尋找宜居環境、生命家園這一“拼圖中的重要一塊”。

報告主要作者、比利時列日大學TRAPPIST系外行星項目主要研究人員米夏埃爾·吉隆説:“這7顆圍繞TRAPPIST-1運轉的行星,是已知第一批圍繞這種類型恆星運轉的地球大小的行星。”

整個天文學界為之沸騰。“我從未預料到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這已出離我的想象。”美國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天文學家妮可·劉易斯説。她表示自己已迫不及待在未來利用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對這一星系展開進一步研究。

分析

增加尋找外星生命機會

這項發現的意義究竟如何?

“這個‘葫蘆娃’行星系的發現,增加了尋找外星生命的機會。”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的行星科學專家鄭永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儘管它有不小的科學意義,美國航天局大張旗鼓宣傳,還是看中了其公眾傳播價值。”

鄭永春認為,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這7顆行星中有3顆居於宜居帶。“太陽系裏位於宜居帶的行星只有地球和火星,在這個行星系中則有3顆行星位於宜居帶,説明太陽系外的宜居行星可能會比之前預計多,這也增加了尋找外星生命的機會”。

這個行星系中的恆星TRAPPIST-1是一顆紅矮星,與太陽這樣的恆星相比,它表面的温度更低。因此,雖然“葫蘆娃”行星離它很近,但接受的光和熱比較適中。研究人員估計,這7顆行星上都可能有水,而其中3顆行星因處於位置更合適的宜居帶,有水的可能性更高,也因此更有可能存在生命。

此前,科學界尋找可能存在生命的太陽系外行星時,通常把目光投向與太陽相似的恆星及其周圍行星。但實際上,紅矮星數量更多,它們佔據銀河系中恆星數量的約75%。此次在一顆紅矮星周圍找到這麼多宜居行星,説明星空中還有很多地方在過去被忽略了。

不過,熟悉美國航天局的人們都知道,這個機構科技水平高,搞大新聞的能力也很強。以尋找類地行星為例,美國航天局最近兩年就多次吊起公眾的胃口,比如在2015年7月宣佈發現“開普勒-452b”並以地球“大表哥”相稱;在2016年5月搞起“星海戰術”——一次宣佈1284顆行星的存在,其中近550顆或是類似地球的巖態行星,而9顆位於宜居帶。

憑藉發現一個又一個類地行星,美國航天局一次又一次“上頭條”,這是為什麼呢?鄭永春認為,這是因為公眾關心類地行星和外星生命的話題,這類成果的公眾傳播價值高。“像這次的發現,我覺得科學意義並非特別重大。因為根據目前的觀測,只能證明這3顆行星位於宜居帶,不能證明有液態水存在,更不能推斷出有生命”。

“但是一些科學意義非常重大的成果,可能並不能引起公眾的興趣。有些研究成果雖然科學價值不高,但公眾非常感興趣,這些話題有利於科普。”鄭永春認為,“美國航天局這種營造熱點事件以推動科普的做法,也值得我們國內科學界學習”。